新利平台 > 教育

《高原文物守護者》口述曆史項目在北京展出

發布時間:2023-11-09 10:51:00來源: 新華網

  11月6日,第九屆中國口述曆史國際周正式啟動,作為(wei) 口述曆史周重點板塊的“口述曆史項目展示”於(yu)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開展,由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和西藏賽文影業(ye) 有限公司聯合製作的《高原文物守護者》口述曆史項目展出。

  《高原文物守護者》口述史項目是西藏首次進行的文物工作者口述史,受訪者包括自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來,曆經西藏重大考古發現、從(cong) 事文物修複、參與(yu) 文物遺址守護等領域的不同民族的20餘(yu) 位工作者,他們(men) 的年齡跨度從(cong) 25歲到90歲。據了解,為(wei) 了做好該項目,攝製組團隊奔走於(yu) 北京、成都、南京、拉薩、日喀則、山南、阿裏等地,對拍攝對象進行口述訪談與(yu) 紀錄片拍攝。


《高原文物守護者口述史》海報

  本次口述曆史項目收集整理文字8萬(wan) 餘(yu) 字,老照片1000張,音視頻300分鍾,短視頻《高原文物守護者》1部,該項目意義(yi) 重大,受訪的口述人物年齡跨度大,內(nei) 容涉及西藏有史以來的重大考古發現、重點文物修複、世界文化遺產(chan) 及文物遺址的守護等方麵,口述對象是在青藏高原上兢兢業(ye) 業(ye) 、甘於(yu) 奉獻的文物發掘者、搶救者、看護者、修複者、管理者、研究者、傳(chuan) 承者,他們(men) 的文物守護故事值得被後人記住。同時,高原文物和遺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共同闡釋著相互交流、水乳交融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曆史淵源,高原文物守護工作責任重大、意義(yi) 重大。


《高原文物守護者口述史》攝製團隊在考古現場的工作照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對90歲高齡的屠思華和87歲高齡的程竹敏進行了搶救性口述紀錄。他們(men) 自1959年進藏,曾是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hui) 文物工作者,在西藏持續工作了35年,見證了西藏文物保護事業(ye) 的變遷與(yu) 發展。從(cong) 他們(men) 的故事,再到新生代的文物守護人才的堅守,體(ti) 現著一代代高原守護者薪火相傳(chuan) 的“老西藏精神”與(yu) “兩(liang) 路精神”,時代更迭,他們(men) 依舊初心不變,秉承使命。


《高原文物守護者口述史》攝製團隊在古建築遺址的工作照

  “西藏文物具有數量龐大、分布極其廣泛、文物點眾(zhong) 多、分布點海拔高且分散等一係列的特殊屬性,這也意味著從(cong) 事高原文物工作要付出更多的艱辛。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很多人的身體(ti) 在多年艱苦工作中落下了職業(ye) 病。然而當他們(men) 講起工作中的經曆時,卻總是輕描淡寫(xie) ,背後承載的艱辛、執著和樸實卻讓我們(men) 一次次感動落淚。通過該項目,我們(men) 希望西藏文物工作者與(yu) 西藏文物獲得更多關(guan) 注、理解和支持!”該口述史項目負責人楊旭說。


《高原文物守護者口述史》訪談現場工作照

  據主辦方組委會(hui) 負責人介紹,本次中國口述曆史國際周主題為(wei) “回望 賡續——口述曆史的時代擔當”,項目雲(yun) 集了國內(nei) 外口述曆史研究和實踐的新成果,以靜態展覽、視頻展示等多樣化的形式讓更多的口述曆史項目、機構、書(shu) 籍和影視作品為(wei) 大眾(zhong) 所知。


活動現場室內(nei) 海報集錦

  2023年國際口述曆史項目展繼續征集項目海報、圖書(shu) 及其他衍生作品,這些作品經過篩選,於(yu) 11月6日起在崔永元口述史中心展陳區域及中心官網線上線下同步展出。其中,線下展陳將持續到2024年10月31日,優(you) 秀作品將被中心永久館藏。


活動現場室外海報集錦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