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從湖南到山南,我從不後悔”

發布時間:2023-12-12 09:31:00來源: 西藏日報

  記者第一次見到張肖友時,看到的是一個(ge) 濃眉大眼、皮膚黝黑、肩膀寬闊,像極了北方漢子的年輕人。他就是在貢嘎縣受援辦服務的西部計劃誌願者張肖友。

  張肖友,出生在“蔡鍔故裏”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2016年讀大二期間,張肖友懷著一顆參軍(jun) 報國、獻身國防的火熱之心選擇了投筆從(cong) 戎。服役期間,他刻苦訓練、努力鑽研業(ye) 務,在部隊組織的各項技能測試中名列前茅。退役複學後,又在畢業(ye) 時毅然選擇了西部計劃,成為(wei) 了一名光榮的誌願者。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2021年臨(lin) 近畢業(ye) 前夕,張肖友在學校走廊看到了“西部計劃”的宣傳(chuan) 海報,他內(nei) 心的血性再一次被激起。當時他已經收到一家國企的錄取通知,但他依然沒有猶豫報名參加了西部計劃。

  “要去就去最有挑戰性的地方,從(cong) 洞庭湖以南到岡(gang) 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冥冥之中也是一種緣分。”他說。

  到山南市貢嘎縣工作後,張肖友才發現僅(jin) 憑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剛開始工作時的毫無頭緒,光一個(ge) 項目的一整套流程跑下來,就讓他暈頭轉向。但刻在骨子裏的軍(jun) 人血性,讓張肖友從(cong) 未產(chan) 生畏難情緒。工作中,他虛心請教、主動擔當,踏實刻苦的工作態度和作風深深地感染了貢嘎縣受援辦副主任陳實。在跟進項目時,陳實便經常帶著張肖友,言傳(chuan) 身教、悉心指導。

  在共青團貢嘎縣委與(yu) 服務單位開展的慰問困難群眾(zhong) 、殘障兒(er) 童、走村入戶看望結對幫扶群眾(zhong) 工作中,張肖友總是踴躍參與(yu) 。他在充分了解群眾(zhong) 需求後,便第一時間想方設法為(wei) 其解決(jue) 。遇到較為(wei) 棘手、一時半會(hui) 兒(er) 解決(jue) 不了的困難,他便匯總群眾(zhong) 需求,回去後與(yu) 同事們(men) 集中力量,結合實際一步一步解決(jue) 。

  “吃得苦、能幹事、樂(le) 於(yu) 助人不忘本,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也比較成熟,而且熱心公益事業(ye) 。”共青團貢嘎縣委書(shu) 記旦增曲桑對張肖友的評價(jia) 頗高。

  兩(liang) 年來,張肖友協助長沙市援藏工作隊完成援藏項目57項、完成援藏投資近8500萬(wan) 元。他告訴記者,每當看到一個(ge) 個(ge) 項目在高原河穀間拔地而起,一座座長沙援建的標誌性建築屹立在貢嘎縣城,一輛輛具有湖南元素的環衛車輛穿梭在縣域鄉(xiang) 鎮,都讓他感受到一股莫名的自豪感。

  “當過兵、站過崗、扛過槍、修過飛機,如今又投身祖國邊疆的建設事業(ye) 。”采訪結束時,張肖友仰望著貢嘎縣長沙廣場的毛主席雕像說,“從(cong) 湖南來到山南,我從(cong) 不後悔。”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