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做好西藏農牧區中小學漢語文教學
隨著當代教育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何做好西藏中小學漢語文教學,成為(wei) 諸多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與(yu) 探討的一個(ge) 熱點問題。
筆者認為(wei) ,影響西藏農(nong) 牧區中小學漢語文教學的因素有以下幾點:相比城鎮,農(nong) 牧區學生家庭成員普遍文化水平較低,不能給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大多數農(nong) 牧區學校教學軟硬條件受到限製,教師水平良莠不齊。有些剛大學畢業(ye) 的老師雖知識水平較高卻缺乏因材施教以及與(yu) 學生溝通交流的經驗,而有的教齡長的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feng) 富,卻因為(wei) 教學理念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或受本身知識水平限製難以給農(nong) 牧區孩子提供優(you) 質教學服務。
作為(wei) 一名西藏小學漢語文教師,筆者認為(wei) ,做好西藏農(nong) 牧區中小學漢語文教學工作,應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著手:
各級學校應在政府領導下進行動員和宣傳(chuan) 教育,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漢語文學習(xi) 的重要性,盡量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與(yu) 條件,幫助學生解決(jue) 漢語文學習(xi) 中的困難,使他們(men) 安心地學習(xi) 。提高教學條件,給予教師多方麵幫助,讓他們(men) 愛上自己的工作崗位,安心教學。同時,要注重加強教師的培訓與(yu) 思想教育,給教師提供更多提高自我修養(yang) 的機會(hui) 和平台,幫助他們(men) 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與(yu) 水平。
教師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應該盡量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主動提高自己的基本素養(yang) 與(yu) 思想覺悟,認識到自身工作責任重大,擺正態度,努力克服外在因素的幹擾,盡自己所能,給學生提供優(you) 質教育;其次,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找出最佳方案。要因材施教,結合農(nong) 牧區學生的特點,注重找出每個(ge) 學生的優(you) 點,進行區分化教育,使他們(men) 對學習(xi) 產(chan) 生興(xing) 趣,讓他們(men) 快樂(le) 地學習(xi) 漢語文。做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製作與(yu) 課堂內(nei) 容相關(guan) 的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與(yu) 好奇心,並與(yu) 學生進行互動,盡量達到導入課題的最佳效果。因地施教,利用地域特點,使用農(nong) 牧區學生熟悉的事物做教學用具,幫助學生理解漢語文教學中的新鮮事物。比如:講授關(guan) 於(yu) 麥田的文章時,可以帶領學生走近麥田,用他們(men) 熟知的事物,激發學習(xi) 興(xing) 趣。講課時盡量多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如:製作生詞卡片、進行班內(nei) 小競賽等,激發他們(men) 的上進心,也可采用製作教學幻燈片等較為(wei) 先進、靈活的方式。與(yu) 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使學生在快樂(le) 愉悅的氣氛中學習(xi) 漢語文,並做到用漢語文進行交流與(yu) 思考。布置作業(ye) 應少而精,因人而異,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相應的作業(ye) ;最後,教師應多理解學生,增進與(yu) 學生之間的感情。事實上,教師與(yu) 學生的關(guan) 係不應該局限在課堂40分鍾內(nei) ,在平時也應該多與(yu) 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生活與(yu) 學習(xi) 情況,拉近與(yu) 學生的距離,更好地與(yu) 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做好西藏農(nong) 牧區中小學漢語文教學工作,需要學校、教師、家庭多方共同努力,給農(nong) 牧區學生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教學服務,給農(nong) 牧區孩子一個(ge) 光明的未來。
(作者單位:山南市紮囊縣紮其鄉(xiang) 完全小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政策送上門 提高參保率
為進一步加大社保政策宣傳力度,提升群眾的知曉率、參保率,近日,謝通門縣人社局積極開展“社保服務進萬家”之進農牧區、進企業、進單位宣講活動。[詳細] -
西藏自治區地勘局19個駐村工作隊在農牧區宣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連日來,西藏自治區地勘局19個駐村工作隊在日喀則市、那曲市各駐村點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宣講。截至目前,已累計宣講38場,受教育農牧民群眾達5600餘人。 [詳細] -
那曲市紮實推進農牧區基層黨建工作
近年來,那曲市委組織部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黨的組織路線,以黨的組織體係建設為重點,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不斷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