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貧在行動:陝西篇】“琴弦的樂章”陝西宜君旱作梯田吸引特色商戶 著力打造鄉村旅遊產業升級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位於(yu) 黃土高原上的陝西省銅川市宜君縣旱作梯田,剛結束秋天收成的季節,1200畝(mu) 種植的玉米地,金燦燦盤旋蜿蜒,形成了如同“琴弦的樂(le) 章”一般的別樣景致。
據陝西省銅川市宜君縣文旅局工作人員介紹,宜君旱作梯田處於(yu) 渭北平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段,位於(yu) 宜君縣哭泉鎮,占地總麵積達兩(liang) 萬(wan) 多畝(mu) 。從(cong) 80年代起,當地村民便以種植玉米、核桃為(wei) 生。每年玉米隻種植一季,於(yu) 每年10月進行收成。
“宜君旱作梯田起初沒有那麽(me) 寬,後經過農(nong) 民加工修寬後,梯田更利於(yu) 機械化農(nong) 業(ye) 操作,”宜君縣文旅局工作人員說。
在旱作梯田進行耕作的農(nong) 戶大多為(wei) 哭泉鎮上村農(nong) 民,該村約有317戶村民,大多數以種植玉米為(wei) 生,現年輕一代有些村民也以外出打工勞作為(wei) 生。
由於(yu) 旱作梯田的壯美景色,每到每年春夏之交,宜君旱作梯田便吸引了陝西省內(nei) 外遊客前來觀賞。同樣,當地政府大力推進鄉(xiang) 村旅遊扶貧,利用旱作梯田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以吸引特色商戶豐(feng) 富景區節點為(wei) 關(guan) 鍵,形成了以“觀光農(nong) 業(ye) 、攝影采風、休閑養(yang) 生、度假購物、民俗體(ti) 驗”為(wei) 特色的三產(chan) 融合發展格局。
此外,當地還打造”一股三帶”,即入股分紅、經營帶動、崗位帶動、產(chan) 業(ye) 帶動的獨特模式,促進群眾(zhong) 脫貧致富。
據了解,陝西省宜君縣文旅局宜君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采取“景區+公司+行政村”的模式,將旅遊扶貧產(chan) 業(ye) 資金其中的70%作為(wei) 行政村發展產(chan) 業(ye) 扶貧參股資金,注入到景區的建設發展中,剩餘(yu) 30%用於(yu) 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等。
公司根據經營情況,按照“五年固定、五年流動”的模式,即“前5年固定、後5年每年流動”的分配原則,每一年(2017年至2021年)對行政村進行分紅不低於(yu) 1500元(其中1/3用於(yu) 集體(ti) 收入,2/3用於(yu) 貧困戶分紅)。
五年後(2021年至2026年),固定年限分紅期滿後的收益,由村委會(hui) 於(yu) 年初調整給上年度本村最困難、最貧困的群眾(zhong) 進行分紅,如再無困難戶、貧困戶需要扶持,則將宜農(nong) 股分紅作為(wei) 所在村的集體(ti) 收入,由村委會(hui) 統籌用於(yu) 村級公共服務提升和改善民生工作。
十年後(2027年年底前),公司將按貧困戶數量為(wei) 規模的股本金退回村委會(hui) ,歸村集體(ti) 所有,或由村集體(ti) 與(yu) 國有公司形成景區和行政村相對應的扶貧產(chan) 業(ye) 鏈。
據了解,目前,2017年該扶貧模式已帶動宜君縣76個(ge) 行政村1179戶貧困戶,分紅176.85萬(wan) 元,2018年帶動宜君全縣76個(ge) 行政村1113戶貧困戶,分紅251.85萬(wan) 元。2019年共計分紅227.74萬(wan) 元。
扶貧工作中“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宜君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還通過聘用貧困戶、農(nong) 戶作為(wei) 管理員、售票員、保潔員等,讓貧困戶、農(nong) 戶全程參與(yu) 景區發展。通過景區建設,帶動了一大批勞動力就業(ye)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務工人員共有216餘(yu) 人,其中貧困戶5戶,平均每人每年增收7000餘(yu) 元,村民和貧困戶都有了一技之長,電工、泥瓦工、木工越來越多,每天務工收入每人最低110元,最高4、500元不等。
宜君縣文旅局表示,旅遊扶貧工作需結合本地情況,通過多種手段,以“扶貧先扶誌”為(wei) 切入點,讓貧困戶土地有租金、分紅有股金、務工有傭(yong) 金、收成不愁賣、經營有效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文化扶貧在行動:陝西篇】三種模式助力精準扶貧 袁家村帶貧困戶共同富裕
地處禮泉縣煙霞鎮以北的袁家村,是個隻有62戶286人的小村子。曆史上,袁家村是個“點燈沒油、耕地沒牛、幹活選不出頭”的“爛杆村”。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詳細] -
【文化脫貧在行動·陝西篇】小柿子成脫貧致富大寶藏
“霜降到,吃柿子。”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對於陝西省永壽縣的居民來說,小小的柿子成為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寶藏。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