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聯合推廣“以工代賑” 聚焦農業農村五大領域
記者9日獲悉,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下稱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以工代賑方式推廣範圍,具體(ti) 包括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水利基礎設施、文化旅遊基礎設施、林業(ye) 草原基礎設施等建設領域。要求各地因地製宜選擇一批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建設項目,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
《意見》要求,突出關(guan) 鍵環節,夯實以工代賑實施重點。廣泛組織動員當地農(nong) 村勞動力參與(yu) 項目建設,優(you) 先吸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其他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進一步簡化招標等前期工作程序,並結合當地實際,合理確定勞務報酬標準,盡量提高勞務報酬比例,確保及時足額發放。積極開展技能培訓,解決(jue) 農(nong) 村勞動力技能不足問題。
《意見》強調,要強化製度保障,建立部門協同聯動和激勵表揚機製。對符合條件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項目按規定納入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和抗疫特別國債(zhai) 支持範圍,擴大以工代賑實施規模。將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工作納入相關(guan) 督促檢查範圍,對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表揚激勵。
《意見》是中國官方再次向推廣以工代賑發力。據悉,今年1月,中國已出台關(guan) 於(yu) 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政策文件。國家發改委表示,此次《意見》旨在進一步帶動更多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實現就近就業(ye) 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據悉,以工代賑是通過組織農(nong) 村民眾(zhong) 參與(yu) 工程建設獲取勞務報酬,以取代直接賑濟的一項幫扶政策。數據顯示,自1984年啟動實施以來,中國已累計安排以工代賑資金(含實物折資)超過1600億(yi) 元(人民幣,下同),支持建設了一大批農(nong) 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向參與(yu) 務工的貧困民眾(zhong) 發放勞務報酬超過30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市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新聞發言人,西藏昌都市副市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歐珠達瓦圍繞推進富民產業、易地搬遷、發展教育、生態補償、健康扶貧等10個方麵通報了相關情況。 [詳細] -
給貧困村送去“陽光產業”——對青海光伏扶貧項目的調研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的光伏產業園區,是國內大型光伏發電基地之一,為當地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光伏扶貧項目的帶動下,青海省1622個貧困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詳細] -
浙江古村“變身記”:農村新路“撬”起鄉村致富經
穿行在浙江紹興新昌內的新蟠線,深秋時分,滿目仍是青翠山巒,令人心曠神怡。這條經過梅渚古村、澄潭古鎮、外婆坑江南民族村等多個村鎮的新公路,用“美麗經濟”撬動了鄉村休閑旅遊的蓬勃發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