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東脫貧影像:“指尖神韻”助力脫貧
嘎瑪德勒老人和他的唐卡弟子(10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今年88歲的嘎瑪德勒老人是唐卡嘎瑪嘎赤畫派第十代傳(chuan) 承人,被西藏自治區授予“唐卡藝術大師”“自治區非遺傳(chuan) 承人”的稱號。
近年來,西藏大力發展現代職業(ye) 教育,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技能保障。作為(wei)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88歲的嘎瑪德勒在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xiang) 成立了民族手工藝培訓基地,使民族手工藝從(cong) 家族作坊式的生產(chan) 向集中生產(chan) 轉變。精湛的手工藝品逐漸走出了山溝,也帶動群眾(zhong) 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嘎瑪德勒共有學員460名,其中112名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人均年收入達到20萬(wan) 元左右。
嘎瑪德勒老人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xiang) 的民族手工藝培訓基地裏教學員們(men) 畫唐卡(10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嘎瑪德勒老人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xiang) 的民族手工藝培訓基地裏教學員們(men) 畫唐卡(10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xiang) 的民族手工藝培訓基地,學員們(men) 在學習(xi) 畫唐卡(10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xiang) 的民族手工藝培訓基地,嘎瑪德勒老人在教一名來自內(nei) 地的女學員畫唐卡(10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嘎瑪德勒老人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xiang) 的民族手工藝培訓基地裏教學員們(men) 畫唐卡(10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xiang) 的民族手工藝培訓基地,學員在學習(xi) 畫唐卡(10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xiang) 的民族手工藝培訓基地,學員在學習(xi) 畫唐卡(10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為西藏小康加油】能源保供邊陲地,“寶石花”開扶貧路
墨脫縣隸屬林芝市,位於西藏東南部,以遺世獨立的美景聞名,卻也苦於偏遠的地理位置,加之氣候條件複雜、地質災害頻發,墨脫成為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詳細] -
西藏昌都市3.84萬戶、19.4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西藏自治區官方4日在拉薩舉行新聞發布會,昌都市副市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歐珠達瓦稱,通過綜合施策,截至2019年年底,昌都市實現了全市3.84萬戶、19.46萬貧困人口脫貧。[詳細] -
西藏昌都貢覺稅務推行“稅收管理員+扶貧產業”模式
占地151畝的養殖基地裏,幾十排房屋連成片……這是西藏昌都貢覺縣藏東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場地,一家集阿旺綿羊養殖、擴繁、育肥、肉品加工及銷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