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腳下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樂
白朗年河青稞良種供銷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舉(ju) 行2021年分紅大會(hui) ,為(wei) 26名社員吸納的820戶群眾(zhong) 分紅485.52萬(wan) 元,戶均分紅5900餘(yu) 元;
定日縣紮西宗村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旅遊服務、賓館出租、房屋收租、河道清淤共計收入286萬(wan) 元,2021年,為(wei) 78戶合作社成員發放分紅資金105.3萬(wan) 元,兌(dui) 現合作社就業(ye) 人員工資87萬(wan) 元;
拉孜拉貴藏雞養(yang) 殖孵化保種有限責任公司為(wei) 群眾(zhong) 兌(dui) 現2021年度藏雞蛋收益資金和分紅資金共計103萬(wan) 餘(yu) 元;
……
新年伊始,日喀則市各個(ge) 合作社相繼開啟了“分紅模式”,這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一個(ge) 縮影。
2021年以來,日喀則市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方針政策、自治區黨(dang) 委決(jue) 策部署,以更高標準、更實舉(ju) 措、更大力度守正創新、加壓奮進,全力以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奮力推動各族群眾(zhong) 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強化使命擔當——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將鄉(xiang) 村振興(xing) 宏偉(wei) 藍圖變為(wei) 生動實踐、美好現實,這是日喀則市委、市政府全力踐行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日喀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樹牢“固定一班人、形成一盤棋、唱齊一個(ge) 調、擰成一股繩、奮戰幹到底”的鮮明導向,經常性組織召開會(hui) 議,分析研究、精準部署、強力推進,確保重心向有效銜接領域聚焦,資金向有效銜接領域聚攏,力量向扶貧領域聚合。
日喀則市組建由市級幹部掛帥的10個(ge) 專(zhuan) 項工作組,籌建“市委農(nong) 辦+10個(ge) 專(zhuan) 項小組”全脫產(chan) 工作專(zhuan) 班,全力推動脫貧成果鞏固拓展和“五大振興(xing) ”提標提速提效;據統計,2021年,83家市直單位與(yu) 83個(ge) 鄉(xiang) 鎮、3.5萬(wan) 名幹部與(yu) 4.66萬(wan) 戶脫貧群眾(zhong) 、監測對象結成對子,投入幫扶資金759.67萬(wan) 元、幫助就業(ye) 3412人、為(wei) 民解難事3.01萬(wan) 件;壓實駐村幹部和“第一書(shu) 記”幫扶責任,各級駐村工作隊爭(zheng) 取項目292個(ge) ,總投資近1.6億(yi) 元,組織開展技能培訓600餘(yu) 次,帶動勞務輸出5800餘(yu) 人,創收700餘(yu) 萬(wan) 元,切實形成了多方參與(yu) 、全力支持有效銜接的強大合力。
同時,始終把做好政策銜接作為(wei) 關(guan) 鍵前提,在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ti) 穩定的基礎上,按照中央、自治區具體(ti) 決(jue) 策部署,緊扣市情實際,分類優(you) 化、有序調整,在頂層設計上統籌全局,在政策體(ti) 係上力求完備,在製度落實上堅決(jue) 有力,努力做到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恪守為(wei) 民初心——
堅持一個(ge) 理念不放鬆
“人民至上”是日喀則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始終堅持的價(jia) 值理念。因此,各項工作聚焦“兩(liang) 不愁三保障”鞏固拓展,讓日喀則市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飲水更加安全。日喀則市大力推進農(nong) 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實施農(nong) 村飲水安全薄弱點改造及高海拔地區冬季供水保暖試點工程,強化水源保護和水質保障,安全飲水實現村居全覆蓋,惠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64.35萬(wan) 人。
住房更加放心。該市嚴(yan) 格落實國家危房改造標準和程序要求,在全麵鞏固1.61萬(wan) 餘(yu) 戶“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成果的基礎上,全麵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因地製宜推廣農(nong) 房加固改造,加快實施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抗震改造,改造農(nong) 房2024戶。
教育更加均衡。日喀則市全麵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麵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和“三包”等政策,18縣(區)全部通過國家義(yi) 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驗收;嚴(yan) 格落實控輟保學聯防聯控、“四書(shu) 七長製”和雙線目標責任製,“一縣一策”開展義(yi) 務教育控輟保學,對失學輟學適齡學生采取勸返複學、隨班就讀、單獨辦班、職普融合、送教上門等措施全部動態清零。
醫療更加普惠。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市藏醫院從(cong) “創三甲”走向“強三甲”,市傳(chuan) 染病醫院開工建設,市殘疾人康複中心投入使用,18縣(區)縣域綜合醫改全部啟動,“醫聯體(ti) ”“醫共體(ti) ”建設全麵推開,“先診療後付費”等政策全麵落實,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服務能力分別達到“三個(ge) 一”“三合格”“三條線”標準,疫情防控“13個(ge) 到位”措施守護群眾(zhong) 健康,“三個(ge) 一批”健康幫扶工作模式惠及群眾(zhong) ,脫貧群眾(zhong) 大病集中救治率、慢病簽約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均達到100%,沒有讓大病拖垮一個(ge) 家庭,沒有讓一名群眾(zhong) 因病返貧致貧。
立足資源稟賦——
堅持一批產(chan) 業(ye) 強起來
產(chan) 業(ye) 發展是保證脫貧質量、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日喀則市立足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和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you) 勢、後發優(you) 勢、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特色產(chan) 業(ye) ,更多群眾(zhong) 參與(yu) 產(chan) 業(ye) 、分享收益、增收致富。
在產(chan) 業(ye) 布局上突出特色。日喀則市深化農(nong) 牧區產(chan) 業(ye) 革命,突出日喀則“淨山”“淨水”“淨土”“淨氣”“淨心”特點,緊扣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布局謀劃、“十三五”時期420個(ge) 珠峰扶貧產(chan) 業(ye) 鞏固發展,尊重市場規律和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加強產(chan) 業(ye) 項目前景分析、篩選論證、風險評估,投入鞏固拓展資金10.9億(yi) 元,實施有機青稞、珠峰綿羊、珠峰犛牛、綠色蔬菜、唐卡藏毯、文化旅遊、生態苗圃等服水土、有優(you) 勢、接地氣的特色產(chan) 業(ye) 228個(ge) ,形成了重點突出、以點帶麵的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
在經營主體(ti) 上突出創新。大力發展龍頭企業(ye) 、家庭農(nong) 場、專(zhuan) 合組織、扶貧車間等經營主體(ti) ,全力推進專(zhuan) 合組織規範提升行動。目前,日喀則市專(zhuan) 合組織規範發展到5320家,成功創建21家國家級示範社,51.2萬(wan) 群眾(zhong) 入股合作社,6.3萬(wan) 群眾(zhong) 在合作社穩定就業(ye) ,2021年,合作社實現產(chan) 業(ye) 分紅3億(yi) 元。
在產(chan) 銷對接上突出渠道。日喀則市堅持線上與(yu) 線下、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政府采購與(yu) 市場營銷相結合,深入開展“農(nong) 超對接”“農(nong) 企對接”“農(nong) 校對接”“農(nong) 寺對接”“農(nong) 軍(jun) 對接”,創新開展明星直播帶貨,紮實推進消費幫扶專(zhuan) 館專(zhuan) 櫃專(zhuan) 區和“扶貧832”銷售平台專(zhuan) 項推進行動,入駐全國社會(hui) 扶貧網西藏特色館、貧困地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線上銷售平台、“惠農(nong) e通”、西藏脫貧振興(xing) 館和西藏遊智慧旅遊平台,2021年,全市扶貧產(chan) 品銷售額達到2.91億(yi) 元。
在利益聯結上突出富民。持續放大珠峰農(nong) 投集團帶動效應,全力構建以日喀則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為(wei) 龍頭,以拉洛、江當、年楚河、湘河4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為(wei) 支點,以18個(ge) 縣(區)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紐帶的園區體(ti) 係,廣泛推廣“公司+園區+基地+合作社+農(nong) 牧戶”等運營模式,堅決(jue) 把群眾(zhong) 聚在產(chan) 業(ye) 鏈上、讓群眾(zhong) 富在產(chan) 業(ye) 鏈上。截至目前,日喀則市幫扶產(chan) 業(ye) 已實現營業(ye) 收入39.4億(yi) 元、純收入8.91億(yi) 元,累計帶動群眾(zhong) 就業(ye) 9.04萬(wan) 人次、工資性收入達7.57億(yi) 元,分紅17.2萬(wan) 人次、分紅資金達1.72億(yi) 元。
此外,日喀則市始終堅持寫(xie) 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圍繞穩得住、有就業(ye) 、逐步能致富,狠抓穩定入住率、產(chan) 業(ye) 配套、專(zhuan) 合組織和集體(ti) 經濟組織、公共服務、基層組織覆蓋、群眾(zhong) 滿意度6個(ge) 100%措施落地見效;始終堅持既“守底線”又“上層次”,把保障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特別是脫貧群眾(zhong) 不返貧、穩定增收、持續致富作為(wei) 核心要務、第一要求,做到了“增收十條”讓致富道路多起來、盯緊監測幫扶讓脫貧成果牢起來、強化社會(hui) 保障讓困境群眾(zhong) 走出來、精準培訓就業(ye) 讓增收渠道寬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
南木林縣艾瑪鄉黨委副書記瓊達表示,“五治”建設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使群眾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主體。[詳細] -
創業者益西卓嘎:雞舍裏闖出的致富帶頭人
2008年,益西卓嘎帶領養殖戶成立了乃東貢桑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幫助養殖戶增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