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靈草木皆詩意 人鶴相融入畫來
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西藏“一江兩(liang) 河”流域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為(wei) 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喀則市拉孜縣到南木林縣之間的雅魯藏布江中上遊河穀,是黑頸鶴越冬棲息最為(wei) 集中的區域之一。據最新調查統計,在日喀則市境內(nei) 越冬的黑頸鶴成鳥數8400餘(yu) 隻,比保護區建立初期數量增長了3000餘(yu) 隻。
以機製建設帶入,構建協同保護“大格局”。掛牌成立雅江中上遊河穀黑頸鶴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日喀則市自然保護區工作專(zhuan) 項領導小組,會(hui) 同拉薩市、山南市編製《西藏雅江中遊黑頸鶴保護總體(ti) 規劃(2022—2030年)》,出台《日喀則市關(guan) 於(yu) 建立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協調聯動機製的意見》,初步形成以拉薩、日喀則、山南跨3個(ge) 市“大協同”和以桑珠孜、拉孜、南木林、謝通門、薩迦5個(ge) 縣區“小協同”的區域協調聯動機製。
以空間管控直入,打造保護建設“主陣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環境管控單元179個(ge) ,麵積約15.35萬(wan) 平方公裏。落實最嚴(yan) 格的環境影響評價(jia) 審批製度,不斷拉緊保護區準入線,強化“事前嚴(yan) 控”和“製度約束”作用。加大保護區勘界定標工作力度,設置界樁90個(ge) ,瞭望塔5座,界碑4座,宣傳(chuan) 牌、指示牌、警示牌75塊,網圍欄3.35萬(wan) 米。
以依法治理切入,發出鐵腕執法“最強音”。持續深入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實行“一賬一單”動態化管理,累計完成354個(ge) 涉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點位核查。2017年以來,針對黑頸鶴自然保護區5個(ge) 縣區深入開展環境執法監督,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680餘(yu) 人次,下達責令整改20起,罰款791.2萬(wan) 餘(yu) 元,關(guan) 停取締企業(ye) 37家。
以生態修複深入,營造黑頸鶴的“伊甸園”。依托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兩(liang) 江四河”造林綠化等重大工程,加大重點區域和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力度。2017年以來,桑珠孜區年楚河流域重要生態功能區種植灌木659.40畝(mu) 、沼生草本221.55畝(mu) 、水生植物154.35畝(mu) ,草種補播1200畝(mu) ;謝通門縣休牧圍欄5萬(wan) 畝(mu) 、黑土灘治理3萬(wan) 畝(mu) ,完成人工林麵積4921.15餘(yu) 公頃;實施南木林縣退化草地生態修複麵積7900餘(yu) 畝(mu) ;生態修複拉孜縣綠化麵積26056畝(mu) ,防沙治沙麵積337.1畝(mu) 。
以厚植理念引入,奏響全民環保“交響樂(le) ”。以世界環境日、世界濕地日等主題宣傳(chuan) 活動為(wei) 契機,在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內(nei) 開展“保護濕地,我們(men) 在行動”環保誌願服務活動,不斷深耕厚植保護黑頸鶴、愛護濕地的生態文明理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碧水藍天生態美
拉魯濕地位於拉薩市北郊,是世界海拔最高、麵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濕地,素有“拉薩之肺”“天然氧吧”之稱。[詳細] -
堅持綠色發展 樂享美好生活——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著力推進高原生態旅遊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期間,鄉村旅遊年接待突破1000萬人次,農牧民參與鄉村旅遊就業8.6萬人次,年人均增收4300元,帶動7.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實現了旅遊富民價值和生態保護價值的有機統一。[詳細] -
西藏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