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城關區蔬菜產業助農增收 打響產業品牌 鼓起菜農腰包
盛夏時節,在拉薩市城關(guan) 區蔡公堂街道白定村成片的蔬菜大棚內(nei) ,油麥菜、大白菜、生菜、萵苣等蔬菜鮮翠欲滴,菜農(nong) 們(men) 正忙著摘菜、擇葉、打包,一派忙碌。
這是拉薩市城關(guan) 區大力發展蔬菜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城關(guan)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將發展蔬菜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增加農(nong) 民收入的重要舉(ju) 措,成效明顯。
據了解,受益於(yu) 城關(guan) 區“菜籃子工程”,城關(guan) 區白定村有溫室大棚近1000棟,是拉薩市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大村。其中包括城關(guan) 區淨土公司日光溫室494棟、白定村合作社日光溫室471棟。
早在十幾年前,白定村家家戶戶便開始了蔬菜種植。“我們(men) 家是經過專(zhuan) 門培訓後開始種植蔬菜的,出產(chan) 的菜有國家無公害蔬菜資格認證。自從(cong) 有了‘菜籃子工程’,蔬菜的銷路也越來越好。以前,我們(men) 隻能把菜賣給菜販子,價(jia) 格多少由他們(men) 定,後來,由城關(guan) 區淨土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統一收購我們(men) 的菜,我們(men) 就再沒有後顧之憂了。公司的收購價(jia) 格比菜販子的收購價(jia) 格略高一些,經濟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村居巴桑介紹說。
蔬菜生產(chan) 基地引導新型經營主體(ti) 建設標準化規模基地,推廣統一規劃、統一機耕、統一技術、統一種苗、統一銷售、分戶管理的“五統一分”專(zhuan) 業(ye) 合作經濟組織管理模式,采取“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的方式標準化經營。同時,積極為(wei) 合作社成員及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提供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及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服務,深受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歡迎,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起到了良好的引領示範作用。
目前,白定村淨土蔬菜生產(chan) 基地種植有青椒、白蘿卜、西紅柿、黃瓜、白菜、青椒等蔬菜品種,日產(chan) 量4噸左右、年產(chan) 量1470噸左右,每年帶動34戶本地農(nong) 牧民和137戶外地農(nong) 戶實現增產(chan) 。同時,加強技術培訓,引導國內(nei) 農(nong) 業(ye)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西藏設立淨土蔬菜專(zhuan) 業(ye) 科研工作站和大學生實訓基地,加強對種植大戶、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蔬菜專(zhuan) 業(ye) 協會(hui) 的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進一步強化西藏淨土蔬菜產(chan) 業(ye) 的技術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曲水縣做大“菜籃子” “種出”好日子
近年來,拉薩市曲水縣按照“一業主導,多業發展”的思路,因地製宜、突出特色,以曲水縣南木鄉江村為試點,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統籌鄉村特色資源,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致富。[詳細] -
西藏醫務人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堅守一線,勇當“戰疫”先鋒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