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西藏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顯現

發布時間:2023-08-21 10:31:00來源: 西藏日報

   土地沙化是嚴(yan) 重的環境問題。西藏地處青藏高原,受地形地貌、自然氣候等因素影響,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嚴(yan) 重,生態環境較為(wei) 脆弱,而西藏防沙治沙工作對全國防沙治沙、生態保護修複具有重大影響,對築牢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具有重大意義(yi) ,因此,西藏一直積極采取多種措施來防治土地沙化。記者 王靜

  依托國家重點工程項目 推進沙化土地綜合治理

  據了解,西藏始終堅持科學治沙,以國家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為(wei) 依托,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為(wei) 引領,建立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為(wei) 基礎,加大大江大河流域、主要沙塵源區、嚴(yan) 重沙化草原、嚴(yan) 重水土流失區以及鐵路公路沿線、機場城鎮村莊周邊等區域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因地製宜科學布局防沙治沙重點工程項目,喬(qiao) 、灌、草相結合,生物措施與(yu) 工程措施相結合,采取人工造林種草、封沙育林育草、圍欄封育、禁牧休牧、水土流失治理、節水灌溉等綜合措施,恢複和增加林草植被,全麵、係統、綜合治理沙化土地,高質量提升生態屏障功能。

  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處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西藏土地沙化整體(ti) 好轉的趨勢繼續得到保持,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顯現,尤其是“一江兩(liang) 河”、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朋曲河流域等社會(hui) 關(guan) 注度高的區域沙化治理成效顯著,在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關(guan) 於(yu) “十三五”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期末綜合考核中被評定為(wei) “工作突出”,並受到國務院表彰。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北岸河穀沙地遍布,2004年,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將山南市列為(wei) 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經過近20年的努力,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完成防沙治沙麵積4.8萬(wan) 餘(yu) 畝(mu) ,完成投資2560萬(wan) 元,其中營造防沙固沙林5580畝(mu) ,封沙育林36042畝(mu) ,人工沙障等工程措施治理麵積4988畝(mu) ,工程措施固定流沙後播種沙生植物1390畝(mu) 。2021年,經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評估驗收,西藏目前唯一的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評估驗收為(wei) “優(you) 良”,並予以保留。

  科技發力 沙海變林海 林草植被明顯增多

  記者了解到,為(wei) 進一步加大沙化土地綜合治理,西藏編製了《西藏自治區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西藏自治區“十四五”時期林業(ye) 草原發展規劃》等。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西藏防沙治沙工程納入《全國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總體(ti) 規劃(2021—2035年)》《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並從(cong) 2022年開始下達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計劃,大力推進荒漠化沙化綜合治理工作。

  同時,推廣防沙治沙新技術新模式,促進科學防沙治沙。按照《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的通知》,擴大西藏自治區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範圍,在原有山南市紮囊縣示範區成功建設基礎上,逐步拓寬山南市雅江河穀山體(ti) 沙化防沙治沙技術試驗示範區域,總結形成“截沙源、降風速、固流沙、增植被”的河穀防沙治沙技術體(ti) 係,采取“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緊跟、多措並舉(ju) 集成、實現生物固定”的防沙治沙模式,推廣示範了草方格、樹枝、礫石、尼龍網沙障等機械固沙措施,成功引進試驗了一批適生沙生植物,擴繁了一批鄉(xiang) 土治沙樹種,為(wei) 加快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通過實施營造林、草原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固沙等各類防沙治沙項目,全區重點地區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沙化麵積持續減少、沙化程度持續減輕。重點工程區林草植被明顯增多,氣候土壤條件得以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沙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沙塵天氣持續減少,生態功能得以發揮,碳匯功能得到提升,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築牢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進一步奠定了良好基礎。

  有效改善民生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通過實施防沙治沙工程項目,工程區沙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林草植被明顯增多,公路沿線、城鎮、村莊、農(nong) 田等居民集中居住地區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生產(chan) 、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尤其是“一江兩(liang) 河”、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朋曲河流域等重點地區土地沙化得到初步治理和控製。

  農(nong) 牧民通過參與(yu) 防沙治沙工程建設增加了收入,防沙治沙工程資金安排向全區深度貧困地區傾(qing) 斜,通過實施林業(ye) 產(chan) 業(ye) 優(you) 惠政策,拓寬資金渠道,大力引入社會(hui) 資本,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培育沙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加快沙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農(nong) 牧民特別是貧困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為(wei)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強化輿論宣傳(chuan) ,引導廣大農(nong) 牧民參與(yu) 防沙治沙建設,帶動全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共建生態文明,提高了廣大群眾(zhong) 尤其是廣大農(nong) 牧民對綠色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參與(yu) 林業(ye) 生態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