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非遺傳承人西洛:“拉薩工匠”的致富故事

發布時間:2023-10-12 09:51:00來源: 西藏日報

  有這樣一個(ge) 人,他用非遺技藝帶動鄉(xiang) 親(qin) 致富,被拉薩市評為(wei) 首屆“拉薩工匠”之一,他就是達孜區雪鄉(xiang) 民間傳(chuan) 統手工製作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西洛。西洛作為(wei) 西藏傳(chuan) 統泥塑和布製麵具製作技藝工匠,他對麵具製作技藝有著深厚的熱愛和很高的造詣。

  今年49歲的西洛,出生在達孜區一戶農(nong) 家。西洛的爺爺在村裏是一名傳(chuan) 統泥塑佛像與(yu) 麵具的手工藝人。他從(cong) 小就跟隨父親(qin) 學習(xi) 麵具製作技藝,經過多年的磨煉,他成為(wei) 了一位技藝精湛的麵具製作師傅。後來,渴望精進手藝的西洛,又赴拉薩拜了當時極有名望的拉薩布製麵具傳(chuan) 承人土登曲紮為(wei) 師傅,重新從(cong) 最傳(chuan) 統的泥塑佛像和布製麵具製作技藝的基礎學起,一晃就是七八年的學徒時光。

  出師之後,西洛自立門戶,自製傳(chuan) 統泥塑佛像與(yu) 布製麵具。從(cong) 最初的默默無聞,一雙巧手慢慢讓他變得遠近聞名,一張張麵具訂單累積增加的同時,泥塑麵具製作、布製麵具製作的珍貴工藝流程也傳(chuan) 承了下來。他說:“2012年,我帶頭成立了雪鄉(xiang) 民間傳(chuan) 統手工製作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得到了從(cong) 縣級到自治區各級扶貧辦的大力扶持,包括國家投入的專(zhuan) 項扶貧資金和群眾(zhong) 自籌的60萬(wan) 元。”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家當初規模不大的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已然成為(wei) 西藏最大的麵具製作廠,平均年銷售麵具400餘(yu) 件。

  據西洛介紹,合作社曾為(wei) 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提供大量道具製作,製作的紅珊瑚麵具、白珍珠麵具等10餘(yu) 件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

  如今的西洛不僅(jin) 成為(wei) 開啟雪鄉(xiang) 扶貧的致富帶頭人,還依靠自身精湛的指尖技藝,於(yu) 2014年如願成為(wei)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拉薩布製麵具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目前,該合作社已成為(wei)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麵具製作技藝的傳(chuan) 習(xi) 點。

  “下一步,我要盡最大的努力,對自己的產(chan) 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將這份珍貴遺產(chan) 的‘生命’延續下去。”提起未來計劃,西洛信心滿滿地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