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新聞聯播》報道了我國文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第二十一屆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已簽約超百個(ge) 重大項目、全國夏糧收購超7000萬(wan) 噸等消息,我國多領域發展“全麵開花”。
奮力書(shu) 寫(xie) 文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5日舉(ju) 行“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國家文物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了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在保護利用與(yu) 傳(chuan) 承方麵取得的新進展。
國家文物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長城、石窟寺、文物建築、革命文物保護等有力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有序實施,文物安全狀況持續向好。中央財政累計安排300多億(yi) 元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故宮、西安城牆等千餘(yu) 處文物建築修繕,保存狀況明顯改善。截至目前,全國共備案博物館6833家,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及立項單位達135家。
據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文物科技全麵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ti) 係,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總數已達40家。中外聯合考古已開展48項,1900餘(yu) 件(套)海外文物回歸祖國,文物成為(wei)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金名片”。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啟動實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促進多學科、跨區域專(zhuan) 業(ye) 力量、資源整合,強化科技應用支撐,將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
第二十一屆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已簽約超百個(ge) 重大項目
第21屆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正在舉(ju) 行。本屆東(dong) 博會(hui) 已簽約100多個(ge) 重大項目。其中,中馬“兩(liang) 國雙園”大宗商品類項目達成近430億(yi) 元合作協議總貿易額,東(dong) 盟—中日韓(10+3)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對接大會(hui) 促成合作意向190多項,金額超21億(yi) 美元。9月26日還舉(ju) 行了2024中國—東(dong) 盟青年領軍(jun) 者圓桌對話會(hui) 。
本屆東(dong) 博會(hui) 多項指標創新高。主展區2000多家企業(ye) 中,東(dong) 盟和區域外參展企業(ye) 占比超四成。世界500強、獨角獸(shou) 以及專(zhuan) 精特新等成長型創新企業(ye) 超400家,比上屆增長15%,首次設置戰略新興(xing) 專(zhuan) 題,集中展示數字技術、綠色低碳和新能源等新興(xing) 領域的最新動態。
全國夏糧收購超7000萬(wan) 噸 新季秋糧陸續收獲上市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發布,全國夏糧集中收購接近尾聲,累計收購夏糧超7000萬(wan) 噸,收購量處於(yu) 近年來較高水平。當前隨著各地秋糧進入收獲期,秋糧開始陸續上市,預計今年秋糧集中收購量在2億(yi) 噸左右。國家有關(guan) 部門積極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強糧食收儲(chu) 調控,統籌做好市場監測、產(chan) 銷銜接、儲(chu) 備輪換等工作,收購進展總體(ti) 順利。
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超過40%
記者從(cong) 9月26日舉(ju) 辦的新型電力係統發展(崇禮)論壇上了解到,截至8月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占總發電裝機比重超過40%,能源電力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底,包括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在內(nei) 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再創新高,達到12.7億(yi) 千瓦,占總發電裝機比重上升至40.7%。其中,作為(wei) “十四五”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冀北清潔能源基地的新能源裝機已突破5600萬(wan) 千瓦,占比達到76.7%,居全國首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