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從宗教社會作用兩重性看“導”的必然性
全國宗教工作會(hui) 議12月3日至4日在京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培養(yang) 一支精通馬克思主義(yi) 宗教觀、熟悉宗教工作、善於(yu) 做信教群眾(zhong) 工作的黨(dang) 政幹部隊伍,讓他們(men) 深入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宗教觀、黨(dang) 的宗教工作理論和方針政策、宗教知識,不斷提升導的能力。這一重要論述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的“堅持黨(dang) 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關(guan) 鍵在‘導’,要在‘導’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準,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動權”是一以貫之的,進一步明確了對待宗教的正確態度,為(wei) 我們(men) 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導”的態度既是我們(men) 黨(dang) 對長期以來宗教工作的經驗總結,更是在深刻認識宗教社會(hui) 作用兩(liang) 重性的基礎上作出的正確判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宗教具有長期性、群眾(zhong) 性、民族性、國際性、特殊複雜性以及社會(hui) 作用兩(liang) 重性等特點,宗教是一種積極性和消極性共生共存的社會(hui) 現象,既可以成為(wei) 增進社會(hui) 和諧的力量,又可能成為(wei) 引發社會(hui) 矛盾和衝(chong) 突的誘因。宗教作為(wei) 人類社會(hui) 一種複雜的長期存在的社會(hui) 現象,其社會(hui) 作用主要表現在心理撫慰、道德教化、群體(ti) 凝聚、文化傳(chuan) 承等方麵,但這些社會(hui) 作用都具有兩(liang) 重性。比如心理撫慰作用可以撫慰心靈,也可能控製人的精神;道德教化作用可以提升道德,也可能愚化民智;群體(ti) 凝聚作用可以是理性的追求,也可能是狂熱的偏執。所以,宗教這把“雙刃劍”是很難用好與(yu) 壞、是與(yu) 非進行簡單概括的。
而對於(yu) 宗教社會(hui) 作用兩(liang) 重性的認識,決(jue) 定了我們(men) 對待宗教的態度。不同的認識產(chan) 生了社會(hui) 上對宗教問題的三種不同態度。
第一種態度是更多看到宗教的積極作用,主張“放”,認為(wei) 宗教信仰是個(ge) 人的事情,有信仰總比沒有信仰要好,況且宗教對社會(hui) 有些好處,黨(dang) 和政府沒有必要去管。這種態度更多是站在宗教信仰的個(ge) 體(ti) 屬性及其社會(hui) 屬性的積極性一麵,卻忽視了宗教背後包含的複雜社會(hui) 政治因素及其帶來的消極影響,誇大了宗教的積極作用,甚至賦予宗教一些本身沒有也不應該有的社會(hui) 功能,不全麵也不正確。
第二種態度是更多看到宗教的消極作用,主張“收”,認為(wei) 宗教是迷信,信教是愚昧,宗教同我們(men) 黨(dang) 爭(zheng) 奪群眾(zhong) ,必須予以壓製和取締。但這種態度對宗教存在的長期性、群眾(zhong) 性、民族性、國際性、複雜性認識不足,忽視了宗教是一種客觀存在,忽視了信教群眾(zhong) 是一個(ge) 龐大的群體(ti) ,誇大了宗教的消極作用,也是不全麵不正確的。
第三種態度則是辯證看待宗教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主張“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宗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的過程,應該是調動積極因素、抑製消極因素的過程,既不能隻注重抑製消極因素、忽視調動積極因素,也不能隻注重調動積極因素、忽視抑製消極因素。要堅持實事求是,把握宗教和宗教工作規律,全麵貫徹黨(dang) 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引導宗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導”這一態度無疑是正確的。
而“導”不是簡單的“引導”或“疏導”,更有將宗教“導”入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的“正軌”之意,特別是要“導”入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相適應的“新征程”,要堅持保護合法、製止非法、遏製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通過保護、管理、引導、服務等多方麵工作,綜合施策,引導宗教界弘揚愛國精神,講大局、講法治、講科學、講愛心,不斷增進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在政治上形成正向共識,支持他們(men) 在促進社會(hui) 和諧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防範和治理非法違法活動,防止對黨(dang) 的執政基礎和社會(hui) 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準確把握以“導”的態度對待宗教這一我們(men) 黨(dang) 對宗教問題的判斷,才能正確認識黨(dang) 對宗教工作的係列要求、才能更好推動新時代宗教工作。更好組織和引導信教群眾(zhong) 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一道為(wei)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新利平台 文/易文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如何理解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要培養的“三支隊伍”?
要把握好涉及宗教工作的重大關係,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常抓不懈、久久為功。[詳細] -
網評:深入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宗教工作。早在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的重大命題。[詳細] -
網評:堅持自我革命是百年大黨趕考路上的寶貴經驗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堅持自我革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