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喜馬拉雅的戰“疫”——藏醫藥抗疫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zheng) ,帶給我們(men) 關(guan) 於(yu) 曆史、文化、信念、力量等諸多思考。包括藏醫藥在內(nei) 的中華傳(chuan) 統醫藥,以其獨特的治療理念、方式和效果,在這場抗疫戰爭(zheng) 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讓我們(men) 把鏡頭拉至一場跨越喜馬拉雅的戰“疫”,看各族群眾(zhong) 如何在共同戰“疫”中生動詮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一、 抗疫中的藏醫藥
急難有情,情有餘(yu) 兮:一場跨國援助中的同胞情誼
2021年6月,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已進入雨季。夜晚,山風從(cong) 加德滿都穀地呼嘯而過,特萊平原茂密的原始森林風狂雨驟,電閃雷鳴。白晝,天空漸漸放晴。俯瞰昔日駁雜喧囂的加德滿都,隱約可見的城池由於(yu) 霧霾的消散而露出真容,錯綜複雜的磚紅色樓房與(yu) 雜亂(luan) 無章的街巷,不複往日繁華。雲(yun) 彩讓雪山隱去麵龐,卻為(wei) 一輪紅日披上金色的外衣,折射出萬(wan) 丈光芒。
街上的行人不多,步履匆匆,他們(men) 已無暇欣賞這座城市難得的靜謐安詳。2020年4月初,尼泊爾暴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加德滿都穀地等一些地區自4月29日開始實施封禁措施,此後一再延長。5月初,疫情迅速惡化,新增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飆升。據尼泊爾衛生和人口部5月7日公布的數據,單日新增確診病例9023例,累計確診377603例。
“病毒無孔不入,防不勝防,尼泊爾現在就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我感覺自己遲早會(hui) 感染,隻是怕牽連孩子。”5月上旬,尼泊爾華人醫生夏琛琛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說,“作為(wei) 醫生,我之前見過很多生死,但是這次變異病毒的威力仍然超出想象。病情變化太快了,生死太突然了!”
受到“德爾塔”變異毒株及其再次變異毒株的巨大挑戰,由於(yu) 基礎醫療條件所限,尼泊爾百姓健康受到嚴(yan) 重威脅,部分在尼泊爾工作的中國人也不幸染病。
6月,廣州建築股份有限公司駐尼項目部多名員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該公司承建了中國政府援助尼泊爾公務員醫院升級改造項目。據了解,此前,項目部嚴(yan) 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出入登記管理、日常消毒等工作,對所有員工嚴(yan) 格落實佩戴口罩、檢測體(ti) 溫等防控措施。
“‘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傳(chuan) 染性強,傳(chuan) 播速度快,在嚴(yan) 格的防控措施下,5天之內(nei) 仍然有32人不幸被感染。”他們(men) 相繼出現了惡寒發熱、倦怠乏力、咳嗽、脘痞、嘔惡、便溏等症狀,失去嗅覺和味覺的患者各有1例,項目部工作人員陰先生也不幸被感染。
發現員工被感染後,項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項目停工,第一時間對感染者進行了隔離,對全員進行了核酸檢測,並利用庫存中的防疫藥品和采購尼泊爾當地的藥品,對核酸檢測陽性人員進行積極治療。
“我們(men) 忙於(yu) 應對,苦苦掙紮。”正如尼泊爾衛生和人口部新聞發言人高塔姆所言,新冠肺炎患者不斷增多,疫情迅速惡化,各種醫療資源高度緊缺。置身其中,項目部的應對措施收效甚微。
連日強降雨引發洪水和泥石流泛濫成災,6月11日至7月15日,自然災害已造成25座吊橋、25處道路和25個(ge) 水電站項目損毀,加之尼泊爾封國封航,中尼間直航航班中斷,從(cong) 中國采購的大批防疫物資無法及時運達,尼泊爾當地醫療物資又嚴(yan) 重匱乏,項目部儲(chu) 備的藥品無法補充,即將消耗殆盡,醫療救助工作壓力與(yu) 日俱增。
項目部全力爭(zheng) 取大使館、中國醫療隊支持以戰勝疫情。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聞訊後發揚人道主義(yi) 精神,聯係在尼泊爾的駐點同事和合作客戶,為(wei) 廣州建築股份有限公司32名中國籍患者提供了在國內(nei) 抗疫過程中得到臨(lin) 床驗證的藏藥組合用藥催湯顆粒、流感丸、仁青芒覺膠囊。同時,對未能住院治療的6名尼泊爾青年女性也贈予了藏藥進行院外治療。
“不幸感染後,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預防、治療和康複三個(ge) 不同階段的藏藥使用和治療方案,根據臨(lin) 床表現我們(men) 服用了催湯顆粒、流感丸、仁青芒覺膠囊三種藥品。”陰先生說。
項目部感染人員中,陰先生年齡較大,通過X光片看肺部感染較為(wei) 嚴(yan) 重。確診後,陰先生住院治療並服用藏藥十餘(yu) 天後,通過臨(lin) 床觀察身體(ti) 明顯好轉,截至目前核酸檢測轉陰後多次檢測未複陽。
“項目部前期進行了大量的疫情防控宣傳(chuan) ,此次處理及時得當,感染後我並沒有感到恐慌緊張,目前個(ge) 人身體(ti) 已完全康複。”陰先生說。
據了解,經過半個(ge) 多月治療後,采用組合藏藥加基礎治療的32名中國籍患者和6名尼泊爾青年女性的核酸檢測全部轉陰。
患者經多次核酸檢測轉陰未複陽後,廣州建築集團特地給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寫(xie) 了一份感謝信。信中寫(xie) 到: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扶危濟困的光彩精神,為(wei) 我方駐尼項目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築起堅實的疫情防護屏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我公司駐尼項目部抗擊疫情的緊要關(guan) 頭,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為(wei) 項目部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zheng) 提供了堅實的物資保障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場跨國援助展現了西藏民營企業(ye) 主動擔當社會(hui) 責任,危機時刻扶危濟困,積極援助在外同胞的情懷,而這隻是各族人民始終不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一個(ge) 縮影。
豈曰無衣,與(yu) 子同裳:藏醫藥在抗疫中展現的擔當與(yu) 奉獻
“不斷優(you) 化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2020年2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作出如上指示。
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中國采取強有力措施迅速控製疫情,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you) 勢,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構築牢固的健康防線。在中國抗疫方案中,中國傳(chuan) 統醫藥學發揮了積極作用。藏醫藥學是中國傳(chuan) 統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藏醫學界也迅速做出反應,製定並發布藏醫預防、治療和康複方案,積極推動藏醫藥參與(yu) 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
2020年2月,“甘肅方劑”中的藏藥方開始運用於(yu) 武漢抗疫一線,首次證實了藏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3月,青海省科技廳組織研發、趕製2000份“九味防瘟黑藥粉香囊”,其中1000份寄往湖北抗疫一線。疫情之初,北京藏醫院趕製上萬(wan) 份配方來源於(yu) 藏醫學經典著作《四部醫典》的九味防瘟散香囊,分發給北京市內(nei) 疫情防控一線人員,並委托國家衛健委送達武漢前線2000份,隨後又陸續支援俄羅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萬(wan) 份藥包。在四川,甘孜州南派藏醫藥的千年經典古方劑組合、黑龍江省哈爾濱德格藏醫醫院院長四朗青佩研製的可行性藏藥組方被運用於(yu) 治療新冠肺炎患者,78名確診病例中,有76名使用了清肺排毒合劑(新冠 1號)和藏藥製劑,參與(yu) 率達97%。2020年,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生產(chan) 九味防瘟香囊118860袋、仁青仁納欽母丸263759袋、催湯散27959袋、湯慶尼阿丸8000袋、九味結血蒿湯散3925袋,切實保障疫情防控物資需求,獲得中國民族醫藥學會(hui) 通報表揚,並授予才多等16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優(you) 異成績”榮譽。2021年3月,甘肅蘭(lan) 州5例伊朗歸國核酸檢測反複複陽患者使用藏藥催湯顆粒和仁青芒覺,核酸檢測轉陰後再次檢測未複陽。
據統計,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yun) 南等地的衛健委一共發布了8版藏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治療指南,並陸續開通綠色通道,將多種藏藥防疫製劑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藏藥參與(yu) 一線抗疫的表現受到了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的關(guan) 注,他在2020年3月20日與(yu) 甘肅省衛健委、甘肅省新冠肺炎防治專(zhuan) 家組三方視頻連線時作出了以下判斷:“如果能預防病人轉為(wei) 重症,那麽(me) 傳(chuan) 統藥物也是很有效的藥物。我看有些藏藥就能夠使病人的病狀減輕,不發展為(wei) 危重,我們(men) 知道發展為(wei) 危重症,治療是相當的難,不發展為(wei) 危重症,那是一個(ge) 最大的成績……”
二、藏醫藥事業(ye) 在黨(dang) 和政府關(guan) 懷下步入曆史發展新階段
黨(dang) 和國家曆來重視藏醫藥事業(ye) 的健康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十分重視民族醫藥工作,藏醫藥事業(ye) 發展迎來曆史上的“高光時刻”,在守正創新藏醫藥事業(ye) ,普及推廣藏醫藥服務,推動構建綠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同時,不斷深挖自身潛力,推動藏醫藥文化與(yu) 現代文明相融合,為(wei) 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不斷努力。
黨(dang) 和政府對藏醫藥事業(ye) 的傾(qing) 力支持
藏醫藥事業(ye) 步入正軌、穩步發展是正在發生的曆史,也是與(yu) 時俱進、提升傳(chuan) 承發展活力的未來。在藏醫藥事業(ye) 快速發展過程中,黨(dang) 和政府在政策保障、機構建設、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的支持,無疑是最大的推動力量。
黨(dang) 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ye) 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再次強調“堅持中西醫並重,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2018年,國家有關(guan) 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的若幹意見》,明確了支持少數民族醫藥工作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政策舉(ju) 措,使藏醫藥事業(ye) 沐浴發展的春風。同時,建國以來在政府有關(guan) 部門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醫療衛生製度和操作規範,也為(wei) 促進藏醫藥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1977年出版的《六省區藏藥標準》,1995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ce) )》,以及曆年《中國藥典》收載的諸多藏藥材、藏成藥,都在藏醫藥事業(ye) 的標準化、規範化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黨(dang) 和各級政府的關(guan) 心支持溫暖如春而催人奮進,落到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的大地上便化為(wei) 眼見為(wei) 實的奇跡。以西藏為(wei) 例,1951年,整個(ge) 西藏僅(jin) 有3所藏醫機構,幾十名醫護工作者。民主改革後,整合建立了拉薩市藏醫院,1980年又將拉薩市藏醫院擴建為(wei)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同時不斷擴大藏醫藥服務網絡。“十三五”期間,西藏建成自治區藏醫院、山南市藏醫醫院兩(liang) 個(ge) 國家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工程,建設549個(ge) 鄉(xiang) (鎮)藏醫館。如今,西藏全區建成6個(ge) 地市級藏醫醫療機構和36個(ge) 獨立的縣級藏醫機構,藏醫診療在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覆蓋率分別達94.4%和42.4%,年診療329萬(wan) 人次;藏醫藥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達到3700多人。
藏醫藥事業(ye) 的蓬勃發展,關(guan) 鍵靠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藏醫藥人才。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藏醫藥人才培養(yang) 工作,並於(yu) 1989年創辦了集醫、教、研於(yu) 一體(ti) 的民族傳(chuan) 統醫藥高等院校——西藏藏醫學院(2018年更名為(wei) “西藏藏醫藥大學”),至此,以學校教育為(wei) 主,師承教育、繼續教育相結合的藏醫人才培養(yang) 模式初步形成,人才培養(yang) 加速發展。西藏藏醫學院是教育部批準的全國唯一單獨設置的藏醫藥高等學府,除此之外設藏醫或藏藥專(zhuan) 業(ye) 的高等院校還有4所,包括青海大學藏醫學院、甘肅中醫藥大學藏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民族醫藥學院、西南民族大學藏學院。
目前,西藏藏醫藥大學已形成本科、研究生、在職教育等多層次協調發展的教育體(ti) 係,培養(yang) 了7000餘(yu) 名藏醫藥本科專(zhuan) 科人才。實施名老藏醫藥專(zhuan) 家師帶徒繼承工作項目,已有6批共培養(yang) 了100名繼承人。西藏1000餘(yu) 名基層藏醫人員通過師承教育、繼續教育取得相應資格證書(shu) 。建成兩(liang) 個(ge) 國家藏醫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建立了兩(liang) 個(ge) 國醫大師工作室、14個(ge) 名老藏醫傳(chuan) 承工作室、9個(ge) 基層專(zhuan) 家傳(chuan) 承工作室和20個(ge) 自治區級名老專(zhuan) 家傳(chuan) 承工作室,培養(yang) 兩(liang) 名國醫大師、3名全國名中醫、1名全國中醫藥名師、36名自治區名藏醫。人才培養(yang) 和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藏醫藥自身的傳(chuan) 承、創新與(yu) 嬗變
藏醫藥事業(ye) 的長遠發展,最終還得靠自身適應時代發展變化,不斷推陳出新,走向世界。在國家大力支持下,藏醫藥積極尋求突破之路,不僅(jin) 善於(yu) 保持和繼承豐(feng) 富的藏醫藥精華,更善於(yu) 吸收和借鑒現代科技的新理論和新技術,自覺融入到現代社會(hui) 中淬煉提升自己,開拓出曆史上不曾有、未來卻大有可為(wei) 的一片天地,甚至在國際醫療領域引發關(guan) 注。
現代科技促進了藏醫藥病理學的研究,藏醫外邪致病學說、情誌病學說、時令之行學說等,都有了現代科學的解釋。例如藏醫理論中的“外邪”,經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主要是細菌、病毒、寄生蟲、支原體(ti) 感染等。另外,通過基因技術、化學成分研究,提高了藏醫藥用植物的鑒定水平和藏藥藥效,例如提取紅景天有效成分治療抗缺氧類疾病,提取獐牙菜有效成分用於(yu) 治療肝功能不全疾病等,這些在臨(lin) 床上均已取得良好效果。可以說,現代科技和現代醫學是引領藏醫藥進行“核裂變”的關(guan) 鍵。
被譽為(wei) “藏藥第一品牌”的西藏“甘露藏藥”以“坐台”煉製秘法和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覺等配伍技藝,體(ti) 現神奇而獨特的醫學價(jia) 值,入選我國國家級非遺名錄和保密品種。而現代科技賦予了傳(chuan) 統藏醫藥科學化與(yu) 可量化的時代特征,從(cong) 手工製作到現代化生產(chan) 流水線,從(cong) 湯劑到符合GMP條件的丸劑、片劑、散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等,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藏醫藥產(chan) 業(ye) 已實現從(cong) 傳(chuan) 統到現代的華麗(li) 轉身。前身為(wei) 拉薩藥王山醫學利眾(zhong) 院製劑室與(yu) 拉薩“門孜康”製劑室的甘露藏藥,已發展成為(wei) 具備年產(chan) 220噸藏成藥的生產(chan) 能力的藏醫藥名企,目前的“甘露”品牌包括300多種藏成藥,其中國藥準字號品種54個(ge) ,涵蓋心腦血管、消化、風濕、皮膚病用藥等領域。
“滿園春色關(guan) 不住”,具有悠久曆史的藏醫藥隨著兩(liang) 次“國際入選”已馳名世界。由著名藏醫藥學家玉妥寧瑪•雲(yun) 丹貢布於(yu) 公元8世紀末編著完成的《四部醫典》作為(wei) 藏醫藥學的奠基著作,於(yu) 2017年4月入選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名錄。2018 年11 月,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guan) 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yu) 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這體(ti) 現了國際社會(hui) 對藏醫藥傳(chuan) 統文化、藏醫藥浴乃至藏醫學整體(ti) 價(jia) 值的高度認可,對於(yu) 藏醫藥走向國際舞台,向更大範圍傳(chuan) 播和踐行藏醫濟世利眾(zhong) 精神具有重要意義(yi) 。
濟世救人,產(chan) 業(ye) 扶貧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藏醫藥踐行保護群眾(zhong) 健康和服務社會(hui) 的責任擔當,在推動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經濟社會(hui) 長足發展、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著自身的能動作用。
藏醫藥憑借個(ge) 性特色與(yu) 良好療效闖出了一條通往國內(nei) 外廣闊市場的道路,從(cong) 深居青藏高原到廣醫世界患者,藏醫藥造福全世界人民。“以前來看藏醫的,90%都是藏族人。現在前來就診的漢族、回族、蒙古族患者增多,特別是每年旅遊旺季,不少外國遊客也慕名前來,尤其是藏藥浴,一床難求。”看到藏醫藥能為(wei) 這麽(me) 多人解除痛苦,讓從(cong) 事藏醫39年的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藏醫院院長桑老很是欣慰。據悉,甘南州、縣兩(liang) 級藏醫院年診療人次從(cong) 2005年的16萬(wan) 人次,增加到目前的50萬(wan) 人次,藏醫藥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來自吉林長春的周先生患有毛囊閉鎖三聯征好幾年了,慕名從(cong) 3000多公裏外的東(dong) 北來到青海省海南州藏醫院進行藏醫脈瀉療法診療。從(cong) 剛來時全身浮腫到第二次診療時疼痛減輕了許多,周先生欣喜連連:“藏醫效果真的很神奇!”該醫院於(yu) 2014年設立了瀉治科,采用藏醫腹瀉、吐療、鼻瀉等6種特色療法,每天都有來自外地的大量患者。藏醫院副院長索果加說:“眼前的一切隻是一個(ge) 開始,以後的路還很長,藏醫藥前進的腳步將永不停歇。”
搬到西藏當雄縣彩渠塘村之前,索朗旺堆被嚴(yan) 重的類風濕性關(guan) 節炎折磨得下不來床,深紫色的腳踝和腳底已腫脹變形。經過兩(liang) 個(ge) 多月傳(chuan) 統藏醫療法治療,他能正常走路了!讓索朗旺堆如獲新生的,是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風濕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在彩渠塘村衛生室的醫療點。索朗旺堆的家鄉(xiang) 在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那曲雙湖縣,惡劣的自然條件讓他和許多世居於(yu) 此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患上了嚴(yan) 重的風濕病,逐漸失去了勞動能力。為(wei) 啃下因病致貧返貧的“硬骨頭”,西藏走出了一條“易地扶貧搬遷+藏醫藥健康扶貧”的獨特之路,索朗旺堆和他的190多名老鄉(xiang) 在環境適宜的羊八井享受到了新家門口的藏醫藥診療服務。
作為(wei) 西藏昌都卡若區日通鄉(xiang) 裏的龍頭企業(ye) ,日通藏醫藥研製有限公司長期為(wei) 日通鄉(xiang) 及周邊鄉(xiang) 鎮困難群眾(zhong) 免費治病,幫助日通鄉(xiang) 白達村、尼追村等5個(ge) 自然村修建公路、水渠。“我們(men) 鄉(xiang) 的50戶農(nong) 牧民將170餘(yu) 畝(mu) 土地租給公司種植藥材,每年每畝(mu) 地有800元的租金收入,同時,在他們(men) 的幫助指導下,有30戶農(nong) 牧民自行種植了100多畝(mu) 的藥材,每年每畝(mu) 地的收入達5000多元。”日通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介紹說。醫者仁心,得到群眾(zhong) 的信任和肯定,就是他們(men) 奮鬥的不竭動力。日通鄉(xiang) 原有24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117人,現已全部脫貧。
回首曆史,從(cong) 傳(chuan) 承到創新,再到繼往開來的發展,藏醫藥進行了廣泛、深刻、生動的實踐。“十四五”時期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藏醫藥義(yi) 不容辭地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之上,將努力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奮力開創衛生健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新局麵,為(wei) 建設健康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藏醫藥文化融入中華文化共同體(ti) 的曆史演變
“我們(men) 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men) 悠久的曆史是各民族共同書(shu) 寫(xie) 的,我們(men) 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men) 偉(wei) 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2019年9月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四個(ge) 共同”理念。
中華文化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在於(yu) 它兼容並包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作為(wei) 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塊瑰寶,中華傳(chuan) 統醫藥文化是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an) 與(yu) 生活實踐中創造的知識結晶,其發展離不開少數民族醫藥。藏醫藥像一朵瑰麗(li) 的雪蓮花在青藏高原盛開了數千年,長期與(yu) 中醫、蒙醫等相互交流、借鑒、吸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共同構成了中華傳(chuan) 統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考古實物、文獻資料、醫療實踐等充分佐證:5000年前,西藏高原先民已初步掌握一些簡單而基本的醫療技能。距今3900多年前,象雄地方盛行原始苯教的巫醫。《四部醫經》《解毒雍仲旋》《甘露醫術九經》等著作則證明象雄醫學已具有一定的醫療實踐和理論體(ti) 係。現存關(guan) 於(yu) 早期漢藏醫學交流的記錄,最早是14世紀的藏文史籍,文獻表明6世紀後期,在鬆讚幹布的父親(qin) “囊日鬆讚時,自漢地取得曆算和醫藥”。以此為(wei) 源,從(cong) 鬆讚幹布起,形成了漢藏醫學交流的長河。
千年前的萬(wan) 裏進藏之行
文化是曆史的標記與(yu) 回音。
如今,每當夜幕降臨(lin) ,遠山漸隱,在西藏拉薩河南岸、遙對布達拉宮的劇場內(nei) ,將恢弘上演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浩瀚星空下,人們(men) 循著文成公主的足跡,重走1300多年前那條藏漢和親(qin) 、民族和美的傳(chuan) 奇之路,聆聽民族團結的動人史詩。
身披大婚服飾的鬆讚幹布、從(cong) 四麵八方趕來的百姓、浩浩蕩蕩的和親(qin) 隊伍、光彩照人的公主……仿佛帶人們(men) 穿越曆史的長河歲月。
“能治療四百零四種病的藥物,一百種診斷法和五種外治法、六種器械,四部配方等(醫書(shu) )”。據《王統世係明鑒》記載,公元641年,唐太宗應吐蕃鬆讚幹布的和婚請求,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鬆讚幹布。文成公主進藏主要帶有釋迦牟尼佛像、珍稀珠寶、漢文經典等,同時帶進了大批漢地醫師和醫藥書(shu) 籍、醫療器械,包括已知最早傳(chuan) 入藏族地區的漢族醫書(shu) 《醫學大全》,為(wei) 吐蕃醫藥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公元710年,赤德祖讚繼位,唐中宗時期,金城公主嫁給讚普為(wei) 妃,從(cong) 漢地帶來許多曆算和醫藥書(shu) 籍。漢藏醫學翻譯家在漢地醫書(shu) 的基礎上,綜合多種醫學的精華,合作編譯完成現存年代最早的一部藏醫學書(shu) 籍《月王藥診》。公元755年,赤鬆德讚繼位,此後,以終老於(yu) 吐蕃的東(dong) 鬆岡(gang) 瓦為(wei) 代表的漢地醫生入藏,成為(wei) 吐蕃時期藏族地區防病治病的一支重要力量,豐(feng) 富了藏醫理論寶庫,培養(yang) 了諸多藏族醫藥人才。吐蕃時期,漢藏等許多民族共同居住在敦煌,現存敦煌文獻中有一批漢藏文醫學文獻,客觀展現了漢藏醫學之間是互動、互利的雙向交流,兩(liang) 個(ge) 醫學體(ti) 係都在其中不同程度地獲得益處。
據《資治通鑒》等史籍記載,早在公元7世紀中葉吐蕃曾派遣藏族青少年到漢地學習(xi) 文化,所學《易經》等經典包含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和醫學內(nei) 容。另據《玉妥寧瑪•雲(yun) 丹貢布傳(chuan) 》《藏醫史》等記載,入唐留學的藏族人中有一些是專(zhuan) 門學習(xi) 醫學的,如後來成為(wei) “藏醫醫聖”的玉妥寧瑪•雲(yun) 丹貢布,曾率弟子一行曆盡千辛萬(wan) 苦到達漢地五台山遊學,晚年他又不顧年邁路遙到達“漢地康定”為(wei) “百姓行醫治病”。他在廣泛總結藏醫藥學經驗的基礎上,吸收各民族醫學精華,編著成《索日居息》,即聞名後世的《四部醫典》,標誌著藏醫藥學作為(wei) 獨立的醫學理論體(ti) 係最終步入係統化、成熟化。
作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世界四大傳(chuan) 統醫學體(ti) 係之一,藏醫藥學曆經發展、成熟、繁榮等多個(ge) 階段,在相互交流中汲取精華,形成了較為(wei) 完整的、有自身特點的理論體(ti) 係和診療方法,同時因有密切的曆史淵源關(guan) 係,在理論與(yu) 實踐等方麵與(yu) 中醫學有著相似、相通之處,如中醫藏醫都有天人相應的整體(ti) 觀,都推崇“治未病”的健康理念等。
漢藏醫學跨越時空的“相遇”
唐代漢藏醫學交流就像流經漢藏兩(liang) 地的長江黃河一樣川流不息。此後曆經千餘(yu) 年,藏醫藥在與(yu) 中醫、蒙醫等交流融合中,不斷豐(feng) 富著中華文化共同體(ti) 的內(nei) 涵與(yu) 外延。
唐代以後吐蕃由於(yu) 屬民奴隸大起義(yi) 而四分五裂達數百年,宋時漢藏醫學交流又恢複起來,據漢文史料載,吐蕃六穀部疾疫,宋朝皇帝一次就“詔賜白龍、犀角、硫磺、安息香、白紫石英等藥丸七十六種”。
公元1247年的涼州會(hui) 盟,使西藏正式納入祖國版圖,成為(wei) 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代,藏醫在蒙古地區流傳(chuan) 甚廣,如17世紀形成的蒙文版《四部醫典》、以藏文手抄本和木刻本形式廣泛流傳(chuan) 的《月王藥診》等。蒙古地區佛教寺院也主要傳(chuan) 授五明學,其中曼巴紮倉(cang) 主要傳(chuan) 授《四部醫典》。
明代漢藏使者往來頻繁,《西番譯語》等史籍記載藏族使者不斷上書(shu) 明朝中央政權,要求賜予各種珍貴藥材。清代,蒙醫發展迎來了極盛時期,漢醫典籍《本草綱目》《牛馬經》等被翻譯成蒙文。藏文醫學名著《本草及外科器械放血部位圖譜》由漢族醫書(shu) 翻譯而成,又結合藏醫學特點加以創新,並用漢、藏、蒙三種文字注明藥物名稱。公元1705年,德格藏醫藥學家德瑪•丹珍蓬措曆經西藏、青海、甘肅、雲(yun) 南、山西五台山及印度等地,經過數十年考察,參考大量漢藏醫藥學文獻,編著成《晶珠本草》。
曆史如鏡,照進現實。
千百年來,各民族醫藥文化之間交往交流互鑒的曆史源遠流長、從(cong) 未停止,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將包括藏醫藥在內(nei) 的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串聯起來。藏醫藥學在傳(chuan) 承與(yu) 發揚的道路上與(yu) 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醫藥一道,不斷前進,在新時代更加熠熠生輝。
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藏醫院,正在舉(ju) 辦一場有關(guan) 中藏醫理論及實踐交流的專(zhuan) 題講座,這是廣東(dong) 省援藏醫生參與(yu) 推動“中醫進雪域 藏醫進南粵”的生動實踐,旨在促進中藏醫交往交流交融,使治療手段在傳(chuan) 承和創新中得到發展;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目前正全力幫助昌都市藏醫院建設藏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共享相關(guan) 數據庫,提供軟硬件和人力智力支持,共同推動藏醫藥的發展……一場場跨越時空的“相遇”,讓藏醫藥學在新時代不斷續寫(xie) 發展的新篇章。中國人民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鑄就了偉(wei) 大抗疫精神、鑄造了新時代精神豐(feng) 碑,藏醫藥積極參與(yu) 到疫情防控中的卓越表現,更是各民族休戚與(yu) 共形成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的生動寫(xie) 照。
從(cong) 藏醫藥學數千年來的曆史演變,我們(men) 可以窺見,中華各民族間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兼容並存、包容和合,進一步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與(yu) 繁榮,形成了全體(ti) 中華兒(er) 女精神生活依托歸屬的文化空間和心心相印的紐帶。縱使千年時光流轉,文化在綿延的曆史長河中依然如一座明亮的燈塔。它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見證著中華文明5000多年綿延不斷、經久不衰,承載著中華兒(er) 女的精神追求,守望著各族文化的交相輝映、曆久彌新,是民族的血脈和根基。
在這場跨越喜馬拉雅的戰“疫”中,我們(men) 看到這座燈塔根基更加堅實,光芒更加閃亮。(新利平台 文/吳建穎 易文文 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政協委員建言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
小寒已過,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等候鳥早已抵達棲息過冬,妝點著寂靜的山野。[詳細] -
西藏自治區婦聯開展春節、藏曆新年慰問活動
在春節、藏曆新年即將來臨之際,1月7日,西藏自治區婦聯聯合拉薩市婦聯、城關區婦聯看望慰問拉薩市三級政務服務大廳困難女職工。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