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班戈諧欽之花綻放藏北高原

發布時間:2022-07-13 09:45:00來源: 新利平台

  不久前,藏北高原班戈縣舉(ju) 行了一場以班戈諧欽為(wei) 領銜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文化展演活動。我這位班戈“榮譽縣民”聞訊後,甚是激動不已,心裏比吃了蜜還甜,不由得想起有關(guan) 班戈諧欽的故事。

  班戈諧欽(意為(wei) 隆重的歌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也是那曲市最具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它的舞蹈隊形有圓形、半圓形或直線形等,動作根據每首歌詞的內(nei) 容、特點和節奏而定,動作粗獷豪放,舞步輕快有力。

  說起班戈諧欽,我與(yu) 它還有著一段不解之緣呢!

  這是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結束後,記者原型唐召明(中)與(yu) 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年輕舞蹈演員一起在舞台上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15年10月13日攝)

  “在敞亮的舞台上,藏族原生態歌舞宏偉(wei) 壯闊的烘托下,故事徐徐展開:年輕的記者在高原采訪,被暴風雪所困,後經藏胞救助死裏逃生。其間,他偶遇患有重病的藏族牧女,竭盡所能幫她獲得新生……”這是新華社2015年就《圓夢》歌舞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時的一則人物報道。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在離開西藏工作崗位多年後,自己會(hui) 成為(wei) 該劇的主要“原型人物”。說起此劇,它與(yu) 我身上流淌著34年的青藏高原的血液有關(guan) ,更和我與(yu) 西藏人民所結下的深情厚誼有關(guan) 。其實,在感恩西藏人民的過程中,我隻是做了點力所能及的小事。

  這部由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出品的《圓夢》歌舞劇,是為(wei) 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也是為(wei) 紀念青藏鐵路開通九周年而作。

  從(cong) 2015年4月開始,我跟隨《圓夢》歌舞劇主創團隊數次往返於(yu) 藏北高原班戈縣等地實地采風。

  為(wei) 了更好地演繹《圓夢》這個(ge) 發生在藏北高原的真實故事,原汁原味地體(ti) 現藏族特色,該劇邀請了在《中國好舞蹈》一舉(ju) 成名的青年舞蹈演員白瑪次仁擔任《圓夢》的重要舞蹈角色,並邀請了20位來自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年輕舞蹈演員。這些年輕的舞蹈演員並沒有經過係統的專(zhuan) 業(ye) 舞蹈訓練,反而讓他們(men) 的舞姿更具有藏族舞蹈原生態的張力和感染力。

  這是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年輕舞蹈演員,在家鄉(xiang) 的班戈草原跳起歡快的“鍋莊”(圓圈舞)(唐召明2015年5月21日攝)

  西藏是名副其實的歌舞海洋。比如,民歌和歌舞中的“諧”就有拉魯(山歌)、卓魯(牧歌)、勒諧(勞動歌)、阿諧(打阿嘎歌)、果諧(圓圈歌)、巴諧(巴塘弦子歌)、達諧(箭歌)、羌諧(酒歌)、次加(對歌)等,它們(men) 的旋律、節奏、曲式結構和詠調各具特色。其中比較古老的諧欽種類多,表演規模也大,表演時分男、女隊,歌首是諧欽表演的重點,隻唱不舞,所填歌詞可反複吟唱,中間一段是以噓聲伴隨節奏進行舞蹈;歌尾是熱烈歡快的快板歌舞。它的曲調很豐(feng) 富,一般分為(wei) “達仁”“達通”兩(liang) 種,即長調、短調。

  在西藏,歌舞是不分家的。每位藏族同胞,當聽到他們(men) 最熟悉的音樂(le) 或舞步聲時,都會(hui) 情不自禁產(chan) 生興(xing) 奮情緒,然後傳(chuan) 達給身體(ti) 各部位、各關(guan) 節,隨著舞律的變化,身體(ti) 便會(hui) 自然舞動起來。

  班戈諧欽是從(cong) 不同歌曲當中提煉而自創出來的,內(nei) 容源自一千多年前祖輩們(men) 到藏北馱鹽時的鹽歌、到藏南馱糧時的糧歌、剪羊毛時的剪羊毛歌、打酸奶時的奶桶歌、讚美山水時的山歌、讚美牛羊肥壯時的放牧歌等,體(ti) 現了藏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是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年輕舞蹈演員在家鄉(xiang) 班戈縣城演出時,跳起歡快的傳(chuan) 統舞蹈(唐召明2015年5月21日攝)

  在廣闊的農(nong) 牧區,人們(men) 也總是邊幹活邊唱歌,並常常以舞蹈動作相配合。農(nong) 民送肥有送肥歌、耕地有耕地歌,牧民放牧有牧歌,甚至連接羔育幼、拴牛牧羊也都有其獨特的歌舞。

  《圓夢》藝術監督、舞蹈編導殷梅是一位在海外現代舞的舞台上耕耘了20多年的華人舞蹈家,曾獲美國國家福伯萊特學者大獎,現任紐約市立大學皇後學院戲劇舞蹈係終身教授及舞蹈係主任。她說:“西藏若是一首歌,唱的是心靈節奏。西藏若是一場舞,跳的是靈魂的舞者。”

  2015年7月初,《圓夢》藝術監督、舞蹈編導殷梅和導演賈新民等人來到班戈縣采風,搜集舞蹈素材並甄選演員。按照原計劃,他們(men) 此次要從(cong) 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挑選三五名舞蹈演員到北京參加《圓夢》的排練和演出。

  這是在班戈縣采風甄選演員時,《圓夢》藝術監督、舞蹈編導殷梅(右)在與(yu) 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年輕舞蹈演員進行交流(唐召明提供,2015年7月1日攝)

  在海拔4700多米、氧氣隻有平原一半的班戈縣,殷梅他們(men) 雖然備嚐因高寒缺氧而整夜難以入眠的痛苦,但卻有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獲。當那些年輕的牧民演員穿著藏裝,跳起豪放、熱烈、歡快的民間舞蹈時,抱著枕頭似的氧氣袋邊吸氧、邊觀看的殷梅驚訝地發現,他們(men) 身上有種天生的音樂(le) 律動感。

  在殷梅看來,這些藏族孩子的肢體(ti) 語言雖然比不上專(zhuan) 業(ye) 舞蹈演員,但他們(men) 卻帶著一股與(yu) 生俱來對舞蹈的熱情。這不正是《圓夢》從(cong) 故事本身到舞者,都要體(ti) 現的西藏最本真的文化特色嗎?於(yu) 是,她和導演賈新民商量,把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20名演員一個(ge) 不漏地全部選到北京進行排練演出。

  臨(lin) 別時相互擁抱的淚水,灑滿了殷梅他們(men) 和藏族演員的衣襟,當問及這些藏族演員願不願意到北京做一台藏歌樂(le) 舞演出時,這些年輕的演員全都一口答應,欣然應許。

  7月下旬,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20名年輕舞蹈演員乘火車來到北京。殷梅成了他們(men) 生活和學習(xi) 上的雙重老師。在北京昌平排練地,我幾次見到這位身著黑色衣褲,配著及膝棕色長靴,紮著略低的馬尾,柳葉眉的舞蹈家。

  如何把原生態舞者身上的藏族元素挖掘出來,呈現給觀眾(zhong) ?如何在係統訓練的情況下,又能保留他們(men) 身上的“天性”?為(wei) 此,殷梅在與(yu) 所有漢藏演員的磨合過程中,不僅(jin) 精心編排每一個(ge) 舞蹈動作,還專(zhuan) 門給藏族演員“吃小灶”,手把手地、不厭其煩地為(wei) 他們(men) 糾正每一個(ge) 動作,使他們(men) 很快在舞蹈藝術方麵有了進步。同時,藏族演員加入《圓夢》的舞蹈編排,他們(men) 所呈現出的忘我狀態和不含任何雕琢的天然韻律,也為(wei) 《圓夢》增添了別樣的風采。

  這是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年輕舞蹈演員,在北京華北電力大學禮堂進行彩排時的劇照(唐召明2015年9月28日攝)

  談起參演《圓夢》的20名藏族牧民演員,殷梅說,“這些孩子平均年齡18歲,沒有接受過專(zhuan) 業(ye) 的舞蹈訓練,這反而讓他們(men) 的舞蹈更具有原生態的張力。他們(men) 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很多甚至連拉薩都沒去過,但他們(men) 身上流淌著一種質樸、善良、讓人感動的力量。在來北京的兩(liang) 個(ge) 多月時間裏,這些藏族孩子訓練非常刻苦認真,每個(ge) 人都瘦了,閑下來他們(men) 還熱情地幫助劇組的其他人,‘老師,要不要幫你打水?老師,要不要幫你洗衣服?’……他們(men) 與(yu) 北京赫宇鷹揚藝術團的漢族演員結下了深厚友誼,真的讓全劇組的人感受到了藏族孩子的善良與(yu) 純真。”

  殷梅在與(yu) 中石化援藏幹部、班戈縣常務副縣長王飛的微信交流中寫(xie) 道,“這些藏族孩子太可愛了,由於(yu) 他們(men) ,我更加熱愛班戈,熱愛西藏。”

  這是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年輕舞蹈演員,在北京華北電力大學禮堂彩排劇中修築青藏鐵路的場景(唐召明2015年9月28日攝)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極具鮮明特色的遊牧文化,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民族。20位班戈縣的年輕舞蹈演員在首都舞台上,很好地實現了傳(chuan) 統舞與(yu) 現代舞的全新融合,使諧欽這一“非遺”藝術更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

  比如,殷梅將現代舞和藏族舞蹈相融合,來自西藏的原生態演員和北京的專(zhuan) 業(ye) 現代舞演員,輪番上台表演,共同講述整個(ge) 故事。當劇中表現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唱歌跳舞場景時,就是原生態演員上場;當劇中講述攝影記者遇到藏羚羊興(xing) 奮地拍攝、遭遇暴風雪並最終被藏族老阿媽所救的情節時,則用現代舞來演繹。

  殷梅動情地說,“西藏太純潔了!在這裏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誠與(yu) 善良。”接著又說,“創作猶如在大海中航行,創作的靈感就是一處處燈塔。擔任《圓夢》舞蹈編導,既是我在藝術道路上的一次修行,也是我在‘精神高地’路上的一次修行。我很願意在這條路上修行得更長和更遠!”

  這是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年輕舞蹈演員在北京世紀劇院演出時的劇照(唐召明提供,2015年10月29日攝)

  這是班戈縣諧欽民間藝術團的年輕舞蹈演員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時的劇照(唐召明2015年10月13日攝)

  這就像在《圓夢》歌舞劇第一幕“那曲地區傳(chuan) 統慶典”所演出的那樣,草原上獨有的熱情奔放的舞步一旦跳起來,就能夠將全劇推向一個(ge) 高潮,將藏北高原大美風情深深埋種在觀眾(zhong) 的心間,令人難忘,更令人回味無窮!(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