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在高原】次仁鄧培家的幸福生活:千年鹽田邊上蓋新房
風輕雲(yun) 淡,山風送爽,從(cong)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城出發,向南行兩(liang) 個(ge) 多小時,便來到了納西民族鄉(xiang) 。這裏依山傍水,山間民居錯落有致,絳紅色的古鹽田和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像一幅幅詩情畫意的景色令人陶醉。
圖為(wei) 站在次仁鄧培新房樓上遠眺鹽田 攝影:許娜
圖為(wei) 次仁鄧培家裏種的葡萄和釀製的葡萄酒 攝影:王茜
坐在爬滿葡萄藤的涼亭裏,加達村村民次仁鄧培熱情地請我們(men) 品嚐自己釀造的葡萄酒,並且告訴記者一行,自己家正在蓋房子,就在這片高坡上,邀請大家去看。
沿著平坦的山路一路向上,道路兩(liang) 旁房屋新立,與(yu) 陳舊的木板房屋有著鮮明的對比。在一間傳(chuan) 統水磨坊旁邊的空地上,新房的主體(ti) 支架已經完成,幾個(ge) 建築工人正在忙碌著。
圖為(wei) 次仁鄧培在自家蓋房的工地上忙活 攝影:許娜
圖為(wei) 新房子建好之前,次仁鄧培臨(lin) 時居住的帳篷 攝影:許娜
次仁鄧培說:“這些年,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能蓋起新房子,喝上幹淨衛生的自來水,用上明亮的照明燈,看電視聽廣播,還有方便實用的網絡……生活香醇得像葡萄酒,越來越美好。”
說起自己的家庭,讓次仁鄧培最欣慰的就是自己家裏培養(yang) 出來三個(ge) 大學生。他坦言自己家裏並不富裕,以前家裏務農(nong) ,還要出去打工,但他仍不辭辛苦將多年來大部分的收入用於(yu) 培養(yang) 侄子們(men) 的學習(xi) 。他說:“雖然以前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為(wei) 了孩子們(men) 的將來,生活更好,我願意培養(yang) 幾個(ge) 侄子上學、出去工作。”而且,他很堅定地認為(wei) 我們(men) 的黨(dang) 為(wei) 了百姓過上幸福生活不斷奮鬥,為(wei) 山村裏的孩子們(men) 提供了很好的學習(xi) 機會(hui) 和環境,做父母的更應該努力奮鬥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不能一味待在老人身邊幹農(nong) 活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如果可以為(wei) 國家效力,我的孩子們(men) 去哪都是沒問題的,都是可以的。”
“現在看來,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有了回報。”次仁鄧培認為(wei) ,侄子也有自己的理想,應該為(wei) 了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去學習(xi) 去打拚。現在他們(men) 的夢想基本也都實現了,有了各自的工作(兩(liang) 個(ge) 在北京工作,一個(ge) 在福建),而且家裏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所以,現在次仁鄧培最希望的就是重建房子。“家的老房子太老舊了,房間也少,大家隻能擠著住。現在家裏的收入提高了,在區外打拚的侄子們(men) 也提供了30萬(wan) 資金幫助,我想蓋一個(ge) 好一點的房子,這樣他們(men) 回來後每人可以有自己單獨的房間,更加能感到家的安穩舒適。”
圖為(wei) 次仁鄧培站在自己在建新房眺望遠方 攝影:許娜
在納西民族鄉(xiang) 加達村內(nei) ,絳紅色的鹽田波光蕩漾。隨著旅遊業(ye) 的蓬勃發展,千年古鹽田煥發著勃勃生機。傳(chuan) 承千年的井鹽曬製技藝,逐漸融入電商經濟、旅遊產(chan) 業(ye) 、文化創新等新元素,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更加豐(feng) 富多彩,錢袋子越來越鼓。除了古老的傳(chuan) 統技藝,新產(chan) 業(ye) 也在慢慢興(xing) 起。從(cong) 2013年開始,芒康縣大力發展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成片的葡萄園成為(wei) 脫貧致富路上靚麗(li) 的風景線,還形成了“達美擁”“藏紅甘露”等頗有名氣的品牌。鹽井納西民族鄉(xiang) 自2018年全部脫貧,群眾(zhong) 生活也像自己家釀製的葡萄美酒一般越過越香醇。
“國家發展越來越好,我衷心希望大家都好,村子也好,國家好,每一方麵都變得越來越好。”這是次仁鄧培最質樸的心願。(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許娜 姚浩然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學習在高原】燒烤店裏的“幸福夢”
曲孜卡特色小城鎮是西藏自治區確定的首批20個特色小城鎮示範點建設之一,氣候宜人、風景獨特、環境舒適。[詳細] -
【學習在高原】生活越來越好,我們一心謀發展就行了
地處川、滇、藏三省區公路交會處,茶馬古道沿線的西藏自治區芒康縣城南部的曲孜卡鄉,係西藏東南門戶。[詳細] -
【學習在高原】小小快遞站,大大民生情
背倚美麗雄壯的達美擁雪山,奔騰不息的瀾滄江穿城而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