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藏北故事】現代高端業為藏北畜牧業生產帶來新的福音

發布時間:2023-04-19 17:48:00來源: 新利平台

  最近,我隨老西藏回“家”看看觀光團來到西藏,並來到西藏地球第三極毛紡織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和西藏地球第三極皮革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進行參觀和采訪。

  “地球第三極公司”承接原拉薩皮革廠遷建和林芝毛紡廠恢複重建工程,總投資6.2億(yi) 元。兩(liang) 家公司均位於(yu) 西藏森布日牧業(ye) 產(chan) 品加工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成立於(yu) 2020年,屬於(yu) 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牧民群眾(zhong) 長期就業(ye) 的保障工程,主要生產(chan) 成品絨、紗線、毛條、混紡絨製品、成衣和工業(ye) 膠原蛋白、食品膠原蛋白、皮革製品等係列產(chan) 品。

  這是西藏地球第三極皮革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浸水車間工人正在為(wei) 羊皮進行脫毛工作(唐召明2023年4月5日攝)

  在參觀和采訪中,有關(guan) 森布日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的群眾(zhong) 就業(ye) 和藏北山羊絨生產(chan) ,引起我極大興(xing) 趣。因為(wei) 它們(men) 讓我想起與(yu) 此有關(guan) 的一個(ge) 個(ge) 難忘故事。

  那曲市是我國五大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裏高寒的氣候和優(you) 質的牧草,造就了具有極強禦寒能力的藏西北絨山羊。由於(yu) 藏北草原的山羊絨手感光滑細膩,紡織品輕薄保暖,被稱為(wei) “紡織黃金”,深受國內(nei) 外市場歡迎。

  記得20世紀90年代,中央政府和全國各省市在繼80年代的43項援建工程後,又一次進行了62項援建工程。其中,就有在藏西北建立絨山羊生產(chan) 基地的援建項目。

  62項援建工程分別由中央13個(ge) 部委、全國29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6個(ge) 計劃單列市承擔,其中包括農(nong) 牧水利、能源交通、工礦電訊、文化、教育、衛生、城市建設等各個(ge) 領域。總投資原計劃23.8億(yi) 元,後來追加到38.4億(yi) 元。

  當時,在藏西北廣大牧區大量發展絨山羊,實行科學養(yang) 畜,以增加絨產(chan) 量和提高絨質量,成為(wei) 藏西北發展牧業(ye) 經濟和廣大牧區奔小康致富的重要途徑。

  為(wei) 此,國家農(nong) 業(ye) 部(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投資800萬(wan) 元,從(cong) 1994年到1997年,建立了那曲地區(今那曲市)尼瑪縣和阿裏地區日土縣兩(liang) 個(ge) 絨山羊原種場,並在那曲班戈、申紮和阿裏改則、革吉四縣建立了絨山羊選育場。

  這是雙湖辦事處(現雙湖縣)和平鄉(xiang) 牧民正在裝車外運所交售的牛羊皮等畜產(chan) 品(唐召明1987年攝)

  項目包括從(cong) 上述四縣選出100萬(wan) 隻以上的白山羊進行分群飼養(yang) ;新建草場圍欄10萬(wan) 畝(mu) ,飼草基地2萬(wan) 畝(mu) ,標準草圍1000套(包括羔舍和保暖棚圈),建立10處改良點,包括公羊舍和飼料地、生產(chan) 生活用房,試驗裝備,太陽能照明,交通工具,對農(nong) 牧民進行培訓,完善購銷體(ti) 係等。那曲地區選育出基礎母羊1000隻,種公羊80隻;建設了圈舍、草場圍欄和白山羊選育點等基礎設施,初步完成了科研課題的設計、技術人員的培訓和群眾(zhong) 示範工作。建成後的牧業(ye) 基地,每隻山羊的羊絨單產(chan) 可提高 100克,年產(chan) 絨可增加10萬(wan) 公斤,同時羊絨的純度和質量都有了明顯提高。

  在絨山羊基地的建設中,農(nong) 業(ye) 部赴藏人員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難,與(yu) 當地幹部群眾(zhong) 一起,同甘共苦,實地考察、設計項目,受到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和牧民群眾(zhong) 的好評。

  如今,絨山羊基地建設已結出累累碩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改善。可以說,這些成績的取得與(yu) 國家大力援助是分不開的。

  “去年我們(men) 公司共安排森布日安置點1000多人(次)來企業(ye) 就業(ye) 。”副總經理紮西仁青說。

  這對於(yu) 雙湖縣牧民群眾(zhong) 來說,是一個(ge) 喜訊!那是因為(wei) 他們(men) 的高海拔生態搬遷,續寫(xie) 了一段波瀾壯闊、建設新家園的感人故事。


這是文部辦事處(現尼瑪縣)年輕的藏族獸(shou) 醫在為(wei) 羊群診治疾病(唐召明1988年攝)

  40多年前,為(wei) 了解決(jue) 畜草矛盾,發展畜牧業(ye) 生產(chan) ,西藏拉開了開發藏北無人區的大幕。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先後成立了那曲地區(現那曲市)文部和雙湖兩(liang) 個(ge) 辦事處。後來文部辦事處改為(wei) 尼瑪縣,雙湖辦事處改為(wei) 雙湖特別區,直至後來改為(wei) 雙湖縣,成為(wei) 中國最年輕、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區域。

  40多年後,為(wei) 了保護無人區腹地的野生動物和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雙湖牧民群眾(zhong) 再次響應黨(dang) 和政府保護生態的號召,告別自己親(qin) 手建設幾十年的新家園,撤離無人區,搬遷到一千公裏外的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安置點,完成了無人區曆史上的第二次命運大遷徙。  

  雙湖縣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總麵積約為(wei) 12萬(wan) 平方公裏,搬遷前人口1.4萬(wan) 。國家曾對這片高原苦寒的地方進行建設,先後投資數十億(yi) 元幫助修通了公路,縣城所在地接入國家電網主網;2019年底,雙湖縣實現脫貧摘帽。


這是一位牧女在藏北雪山下放牧羊群(唐召明1996年攝)

  作為(wei)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雙湖也是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等野生動物遷徙活動的重要區域。但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影響,這裏的草場有退化現象。隨著人口增長,人畜和野生動物爭(zheng) 奪生存空間的現象凸顯。此外,由於(yu) 地處偏遠,環境惡劣,投資成本高,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始終困擾著當地群眾(zhong) 。

  於(yu) 是,西藏啟動首個(ge) 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2018年,尼瑪縣榮瑪鄉(xiang) 的262戶1102名牧民,搬遷到了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鄉(xiang) 。

  從(cong) 2019年至今,雙湖縣7個(ge) 鄉(xiang) 鎮的上萬(wan) 名牧民群眾(zhong) ,先後搬遷到了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森布日安置點,完成高海拔的生態搬遷工作。

  為(wei) 了解決(jue) 人走後牛羊的問題,有關(guan) 部門設置了數年的過渡期——遷出地按村成立合作社,遷出群眾(zhong) 以草場、牛羊、勞動投入等入股,由部分青壯年留守統一放牧,暫時解決(jue) 牲畜和生活來源的問題。

  據了解,搬遷的勞動力中有一部分繼續從(cong) 事牧業(ye) 生產(chan) ,一部分參加技能培訓後,從(cong) 事廚師、挖掘機駕駛等工作,還有一部分到拉薩、山南等地轉移就業(ye) ,其中就包括到西藏“地球第三極”兩(liang) 個(ge) 公司工作,解決(jue) 搬遷後的就業(ye) 問題。

  我這次到兩(liang) 個(ge) 高端產(chan) 業(ye) 公司參觀和采訪,感慨良多。

  林芝毛紡廠,是西藏第一家毛紡廠。20世紀60年代,為(wei) 支援邊疆建設,發展西藏經濟,改善農(nong) 牧民生活,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定從(cong) 上海搬遷粗疏紡織廠到西藏。1966年6月至8月中旬,上海維綸粗疏毛紡織廠611名工人和設備遷到了西藏林芝八一鎮。也就是從(cong) 這一天開始,毛紡廠成為(wei) 林芝乃至西藏經濟發展的助推者與(yu) 見證者。


這是原西藏林芝毛紡廠工人正在生產(chan) “高原牌”毛毯(唐召明1991年攝)

  我至今清晰地記得,20世紀80年代,林芝毛紡廠的“高原牌”毛毯成為(wei) 帶有濃厚時代標簽的“西藏名片”,走進千家萬(wan) 戶的生活中,一度成為(wei) 彩禮的標配,成為(wei) 人們(men) 半夜去百貨公司排隊購買(mai) 的搶手貨。

  當年的林芝毛紡廠現恢複重建為(wei) 西藏地球第三極毛紡織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是西藏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它有助於(yu) 發揮西藏畜牧業(ye) 豐(feng) 富的資源優(you) 勢,來提高牧民群眾(zhong) 的收入水平。

  這個(ge) 公司計劃每年向西藏農(nong) 牧民收購大量的牛羊絨,特別是收購山羊絨,此項將為(wei) 牧民群眾(zhong) 帶來價(jia) 值約1.2億(yi) 元的增收。

  生活在藏北草原上的絨山羊,因其具有絨芯細長、柔軟和保暖性能好等特點而深受消費者歡迎。比如,前些年在尼瑪縣所放牧的10萬(wan) 多隻白絨山羊,更是以上乘的羊絨品質享譽國內(nei) 外,但長期以來因牧民群眾(zhong) 家庭養(yang) 殖與(yu) 小規模生產(chan) ,沒有形成產(chan) 業(ye) 化發展,加之銷售點分散,運輸成本高,成為(wei) 尼瑪縣羊絨生產(chan) 的主要難點。

  現在的西藏地球第三極毛紡織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擁有一個(ge) 從(cong) 設計、原紗生產(chan) 到成衣製造的縱向一體(ti) 化供應鏈,設計年產(chan) 能洗、梳800噸原絨生產(chan) 線,200噸染色生產(chan) 線,100噸粗紡生產(chan) 線,以及100噸精紡生產(chan) 線和5萬(wan) 件羊絨生產(chan) 線,這為(wei) 藏北草原山羊絨的發展無疑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這是新建的西藏地球第三極皮革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的現代化廠房(唐召明2023年4月5日攝)

  此外,拉薩皮革廠現遷建為(wei) 西藏地球第三極皮革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它將傳(chuan) 統的鞋革類產(chan) 品轉升級為(wei) 以犛牛皮、羊皮為(wei) 原料的食品膠原蛋白及工業(ye) 膠原蛋白類生物料技產(chan) 品,同時保留原有的製革製鞋。全年設計生產(chan) 能力為(wei) 犛牛皮30萬(wan) 張或羊皮60萬(wan) 張,將惠及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約40萬(wan) 人。

  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這兩(liang) 家高端產(chan) 業(ye) 在為(wei) 推動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提升西藏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上將發揮出巨大作用,為(wei) 藏北畜牧業(ye) 生產(chan) 帶來新的福音!(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