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除夕,中尼5號界樁的無言堅守

發布時間:2024-02-10 13:06: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2月9日,大年三十。早上10點,陽光照進山穀,映出了邊境雪山一座座雄偉(wei) 的輪廓,海拔3700米的西藏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中尼5號界樁執勤點,還被白茫茫的的冰霜所覆蓋。

  清晨,一陣清脆的敲擊聲響起,在中尼5號界樁執勤點,西藏阿裏邊境管理支隊普蘭(lan) 邊境派出所民警邊巴次仁正在敲打旗杆。

  
圖為(wei) 邊巴次仁為(wei) 執勤點更換新國旗。

  “最近幾周溫度太低了,旗杆都跟土凍在一起了,今天把國旗換成新的,再過十幾小時就要迎接新年咯。”旗杆是插在土中的一根幾米長的鋼管,周圍壘上30厘米高的大石塊,用來固定。邊巴次仁一邊敲擊著“旗杆”,一邊哈著白氣。

  執勤點,就是一間板房,板房上麵插著國旗,崗位雖小,但職責重大,它承擔著中尼五號界樁左右兩(liang) 翼的巡邏管控任務。

  “執勤點沒有電,隻能用太陽能發電,這裏晝夜溫差很大,到了晚上氣溫基本在零下十到二十度,雍巴拉山口吹來的風,更是冰冷到刺骨,我們(men) 隻能燒爐子取暖。”邊巴次仁說,在執勤點每天早、中、晚都要上山巡邏,今天要對邊境線進行一次全麵踏查,用戍邊民警的方式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匆匆吃過早餐,邊巴次仁穿上執勤裝備帶領著聯防隊員,頂著淩冽寒風,踏上了巡邏路。“巡邏的路不好走,要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山,要麽(me) 一直是爬山,要麽(me) 一直是下陡坡。”邊巴次仁介紹。

  麵對斜度近70度的斜坡,邊巴次仁遊刃有餘(yu) ,手拉大石,雙腿微蹲,順勢借力便翻上了陡坡。“把手給我,這裏土層是碎的,容易往下滑。”邊巴次仁轉身對隊友說道。

  
圖為(wei) 邊巴次仁拿著望遠鏡查看山口情況。

  在物防、技防設施的盲區一路跋涉,低溫和汗水把邊巴次仁的眉毛變成雪白,耳邊的寒風更像是無限放大音量的聲音。但巡邏的隊員們(men) 不敢大意,他們(men) 緩緩地走在邊境線上進行巡邏,遠遠望去,像是一個(ge) 會(hui) 移動的攝像頭,爬到山頂製高點後,邊巴次仁拿出掛在胸前的望遠鏡,查看邊境山口的情況。

  冬季的寒風和低溫讓邊境線變得白雪皚皚,這也容易變成不法分子企圖偷越國邊境的“良好時機”。

  巡邏結束回到執勤點後,邊巴次仁並沒有卸下執勤裝備,而是拿著毛筆和紅油漆朝著執勤點的河對岸走去,過河幾百米便是中尼5號界樁。“隻有堅守在邊境的我們(men) 才能體(ti) 驗到,除夕這天,為(wei) 界碑描紅的自豪感。”他拿出毛筆跟紅漆一筆一劃地描著界碑上的每一個(ge) 字。“描紅界碑那一刻,眼前是界碑,身後是祖國,我們(men) 守的是萬(wan) 家燈火。”邊巴次仁眼神堅定地看著身前的界碑說。

  
圖為(wei) 邊巴次仁為(wei) 中尼5號界樁描紅。

  “次仁,年夜飯到了!”忙完已經是下午7點,由於(yu) 執勤點做飯不方便,普蘭(lan) 邊境派出所民警驅車為(wei) 執勤點送來年夜飯。

  看著一桌豐(feng) 富的年夜菜,邊巴次仁和執勤點的護邊聯防隊員掏出手機跟家裏人視頻,雖相隔千裏,但大家依舊忘不了除夕夜是團圓的主題,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

  吃完飯休息片刻,邊巴次仁和護邊聯防隊員穿戴好裝備,拿上手電筒又開始踏上巡邏路。

  遠處的雪山,沉默無語。正如這個(ge) 特殊的節日裏,戍邊民警對祖國和人民無聲的承諾。(新利平台 通訊員/張翔 記者/德吉卓瑪)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