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直播間”裏的“網紅”第一書記
“這是產(chan) 自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高半山蘋果,口感脆、糖分高,吃起來甜爽。”一手持自拍杆,一手拿著咬了一口的蘋果,張飛正通過短視頻直播平台賣力吆喝,向天南地北的網友推銷。他的臉頰上還帶著像蘋果一樣的“高原紅”。
張飛是小金縣美興(xing) 鎮甘家溝村扶貧第一書(shu) 記,目前在短視頻直播平台上擁有82.5萬(wan) 粉絲(si) 。不過,和普通的“帶貨網紅”不太一樣,這名“網紅”第一書(shu) 記的直播間裏是小金縣的藍天白雲(yun) 雪山,是阿壩州的脫貧攻堅一線。
當天直播的地點在甘家溝村1組村民張憲國和畢含珍家的院子裏,位於(yu) 海拔約3000米的高半山,距離縣城有40分鍾左右車程。兩(liang) 位老人都已60多歲,文化程度不高,過去要是想賣蘋果隻能用背簍裝上,跋涉一兩(liang) 個(ge) 小時的山路背到縣城去,一天下來也就掙四五十元。最近,張飛聽說老人家囤積了近千斤蘋果,就提出通過網絡直播來幫他們(men) 賣蘋果。
“我們(men) 大山裏的郵費肯定比城市裏麵高呀!除去快遞費、包裝費,一斤蘋果其實賣不上幾元錢。”有的網友嫌貴想砍價(jia) ,張飛就把鏡頭轉向連綿不斷的雪山和蜿蜒的下山公路,耐心地解釋一箱蘋果的成本結構。
記者看到,這場“雲(yun) 端直播”最高峰時吸引了超過5000名網友同時在線觀看。很快,原定的40箱蘋果就賣光了,張飛妻子李萍的朋友圈裏還不斷有人留言想要。看見張憲國老兩(liang) 口笑得見牙不見眼,帶著妻子早起搬運包裝、組織直播的張飛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1986年出生的張飛是安徽人,在四川當兵退伍後來到小金縣工作。2016年,張飛從(cong) 小金縣文旅局被派駐到甘家溝村做扶貧第一書(shu) 記。
甘家溝村位於(yu) 大山深處,平均海拔3300米,交通不暢,村民多靠種養(yang) 殖和外出務工維持生計。在走村入戶和老百姓聊天、宣講政策的閑暇時間,張飛會(hui) 把自己認為(wei) 值得記錄的東(dong) 西拍下來傳(chuan) 到短視頻平台上。
最初,他隻是拍拍藏家生活,介紹村裏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和自己的工作。慢慢地,他的粉絲(si) 漲到了一兩(liang) 千人,網友開始詢問是否可以購買(mai) 村裏的產(chan) 品。張飛意識到,這或許是推動當地農(nong) 副產(chan) 品商品化、帶動老百姓增收的一條新路子。
“一開始,老鄉(xiang) 們(men) 不理解我,我心裏也打鼓。”張飛告訴記者,那個(ge) 時候甘家溝村的通訊和道路都還不是很好,常常是拍完視頻要下到山腳才能發布;如果有網友買(mai) 蜂蜜、野菌子,得用摩托車挨家挨戶馱好幾趟。
甘家溝村2組村民劉邦憲對記者說,一開始覺得“照相”很羞,“每次張書(shu) 記來,我都躲躲藏藏的,也不覺得靠手機就能把香腸臘肉賣出去。”
但張飛還是堅持做視頻、開直播,不斷學習(xi) 視頻創作技巧以獲得更多關(guan) 注。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山上的路修好了,網絡信號更穩定了,張飛的“帶貨”規模也越來越大。到2018年底,張飛已經積累了6萬(wan) 多粉絲(si) ,當年他賣出了價(jia) 值30多萬(wan) 元的香腸臘肉;2019年夏天,他又幫助村民賣出了價(jia) 值30多萬(wan) 元的鬆茸。
劉邦憲家裏的臘肉過去放三年都吃不完,現在很快就能賣出去,一年能有上萬(wan) 元收入。這讓她也躍躍欲試想要學習(xi) 做直播。
2019年7月,張飛拍攝的一段10秒視頻,達到了千萬(wan) 點擊率,讓他成為(wei) 真正的“網紅”。視頻中,他和家人圍席而坐,飯菜冒著熱氣,遠處的蒼山雲(yun) 霧繚繞,景色壯美。視頻中的地點是他在小金縣美興(xing) 鎮下馬廠村的家門前一塊空地,擺上桌椅就能吃飯,閑暇之餘(yu) 在這也能喝茶、曬太陽,並且正好能看到對麵山上的甘家溝村。張飛把這方小天地取名為(wei) “忘憂雲(yun) 庭”,因為(wei) 隻要望著這裏的美景,他就能忘掉煩惱。
張飛和他的“忘憂雲(yun) 庭”走紅後,不斷有網友表達了要來欣賞美景的想法。考慮到山村裏確實沒有能力接待,張飛勸住了這些網友,但也從(cong) 中獲得了“靈感”:依托優(you) 美景色和原生態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發展鄉(xiang) 村旅遊。
“盡管甘家溝村的26戶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但他們(men) 仍然需要依靠產(chan) 業(ye) 來持續增收。”目前,張飛正在起草規劃,準備在2020年春天推出一個(ge) 網絡眾(zhong) 籌項目,籌資興(xing) 建星空民宿、雲(yun) 端瑜伽館等設施,提高接待能力,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旅遊,促進甘家溝村和下馬廠村實現長遠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探訪藏家“雲端餐廳”:互聯網架起“致富金橋”
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麻足寨,天藍如洗,幽穀新雪,冬日暖陽下,白雲似觸手可及。甘家溝村扶貧第一書記張飛如常打開手機,用短視頻記錄下“雲端餐廳”村民用餐的場景。[詳細] -
“不管是苦是甜都用微笑麵對”,她帶著30個高原村脫貧
“靠種玫瑰,全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村支書馮正均說,這歸功於“高原玫瑰姐”陳望慧,是她帶村民闖出了高原山村脫貧增收的奇路子。[詳細] -
陳望慧:讓“脫貧玫瑰”在大山深處綻放
喻富良住在海拔3000多米的阿壩州小金縣新橋鄉共和村,他曾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5年開始,喻富良試著種起4畝玫瑰花,靠賣玫瑰花,他家已攢下14萬元存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