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青海班瑪藏家碉樓營造技藝

發布時間:2020-06-16 10:25:00來源: 今日班瑪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藏家碉樓,藏語稱為(wei) “誇日”,曆史可以追溯到800年前,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藏式碉樓群落之一。班瑪縣燈塔鄉(xiang) 班前村是班瑪碉樓最為(wei) 集中的村落。山巔之上、農(nong) 田之間、密林深處,一座座碉樓在山坡上垂直而立,在河穀邊壯美俊秀,形似古堡。班瑪碉樓營造技藝繼承和發揚了獨特的碉樓技藝,使這種古老石砌建築有利於(yu) 當地人居住。

  

  藏家碉樓大致可分為(wei) 三種:隘碉、烽火碉、家碉。建築風格分為(wei) 四種:木式、石式、石木混合式、新式。多建於(yu) 向陽坡地,一般都傍山,外形呈階梯形,屬“幹欄式”建築。

  

  碉樓由藏族專(zhuan) 門的砌石匠修建,原料為(wei) 普通石塊,用泥土粘合,不吊線,不繪圖,全憑經驗,徒手砌成。其壁麵能達到光滑平整,不留縫隙。碉樓一般分為(wei) 兩(liang) 層或三層,上層堆放糧食,中層住人,下層圈養(yang) 牲畜。建築整體(ti) 高約10米,屋麵多為(wei) 平頂,牆砌石、木交錯,隙間夾雜黃土營造而成。

  

  班瑪藏家碉樓的營造技藝是一門獨特的手工技藝,工具一般自製,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但要做到三好:石質好、木材好、泥土粘性好。其砌牆不用標尺,僅(jin) 靠眼力,形狀多為(wei) 梯形。建成後外牆表麵齊整平滑,棱角分明,穩固紮實,具有一定的抗震性。

  

  班瑪碉樓營造技藝在繼承和發揚了藏族碉樓技藝的同時,將藏、羌碉樓營造技藝進行了改進和升華,形成了班瑪獨具特色的碉樓營造技藝。2008年班瑪碉樓營造技藝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來源:新華網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