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守護讓生態底色更鮮亮
2021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青海時指出,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wei) 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yu) 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核心地區,保護生態責任重大,建設生態使命光榮。
從(cong) 2015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會(hui) 議,決(jue) 定在玉樹州中級人民法院設立青海省唯一一家“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實踐(玉樹)基地”,也就是這一天開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司法保護的曆史篇章。
司法是規範調整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必要而特殊的法律機製,生態環境司法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治理體(ti) 係的重要環節,是中國邁向生態環境法治的重要路徑。三江源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不僅(jin) 是“三江源”生態保護和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權益保障的實際需要,也是新形勢下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總體(ti) 要求的需要。
為(wei) 了讓司法的觸手延伸到環境保護的前沿陣地,一年後,玉樹州中級人民法院在玉樹市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東(dong) 仲林場相繼成立了“環境資源保護服務站”,通過公布法官的聯係方式,隨時為(wei) 守衛該地區的生態管護員以及周邊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提供環境保護方麵的法律谘詢服務,並協助相關(guan) 部門解決(jue) 生態環保問題。
與(yu) 此同時,玉樹州中級人民法院加大了與(yu) 相關(guan) 行政機關(guan) 的溝通協作力度,建立常態聯席會(hui) 議製度,與(yu) 玉樹市森林公安、林業(ye) 局等單位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合力。
諄諄囑托,重如千鈞。玉樹州中級人民法院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在生態司法研究、環境案件審判等方麵探索創新,為(wei) 生態司法實踐拓展了路子,積累了經驗。
玉樹州中級人民法院不僅(jin) 重視發展理論研究,同樣突出三江源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依法嚴(yan) 懲非法盜獵野生動物、製售野生動物製品等犯罪行為(wei) ,為(wei) 生態保護高懸司法利劍,依法審理了許多精品案件。其中,由玉樹市人民法院審理的尼某某收購麝香案、貢某某獵殺馬麝案分別被最高法院評選為(wei) 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為(wei) 我國生態環境司法提供了可學習(xi) 、可參考的審理範本。同時,建立刑事製裁、民事賠償(chang) 與(yu) 生態補償(chang) 有機銜接的環境修複責任製度,針對非法獵殺瀕危野生動物等重點刑事案件,依法判決(jue) 被告人承擔給生態功能造成損失的民事賠償(chang) 責任,實現懲治違法犯罪、賠償(chang) 經濟損失“一判雙贏”。
玉樹州中級人民法院抓住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節點,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拓展修複性司法、維護環境公共利益、深化環境多元共治等方麵大步向前,在推進生態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積累更多的司法智慧,在保護地球第三極生態環境上提供更強的法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編譯三江源頭的“生態密碼”
在加大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上,運用司法手段,確保“一江青水向東流”,為依法保護好“中華水塔”,構築起多方聯動、共建共治的大保護生態司法新格局。[詳細] -
織就一張法網 守護三江源頭
守護“中華水塔”三江源頭,青海人大不斷創新生態立法實踐。來自青海省人大的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省生態領域立法近80件,占立法總數的26%,基本構築起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態文明法規製度體係。[詳細] -
青海助推“三江源頭”公益法治建設
青海省檢察院與青海省自然資源廳16日簽署了《關於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促進自然資源管理法治建設的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