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立州 四川甘孜擦亮“綠”底色
稻城縣噶通鎮寒桑村。 郭鬆鑫 攝(資料圖片)
日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法院聯合該縣生態環境局在如龍鎮東(dong) 格村開展環境保護法治宣傳(chuan) 活動。在東(dong) 格村活動中心,法官通過法治宣講、懸掛標語、發放宣傳(chuan) 冊(ce) 及開展法律谘詢等方式,宣傳(chuan) 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緊扣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功能定位,圍繞建設團結富裕和諧美麗(l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甘孜戰略目標,甘孜州明確了生態立州戰略,並定下目標:力爭(zheng) 在2024年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州稱號。
近日,甘孜州召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推進會(hui) ,詳細解讀了生態文明創建各項指標,通報當前的推進進度。會(hui) 上提出要樹牢上遊意識、強化上遊擔當,堅持生態立州,健全生態文明製度,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
健全製度 “全域無垃圾”行動如火如荼
6月的一天清晨,康定市甲根壩鎮亞(ya) 弄村,保潔員布都準時出現在村道上清掃垃圾。垃圾桶旁,各家已將裝好垃圾的袋子整齊疊放,等待運往甲根壩鎮垃圾中轉站,由專(zhuan) 業(ye) 公司統一處理。
除甲根壩鎮外,康定還在新都橋、金湯、姑咱等9個(ge) 鄉(xiang) 鎮設立了垃圾轉運站,在15個(ge) 鄉(xiang) 鎮轄區的各村聘任保潔員,形成全覆蓋的農(nong) 村保潔網絡。
城市垃圾清運更為(wei) 規範。2020年,康定市投資建設日處理30噸餐廚垃圾處置站,配置3輛專(zhuan) 業(ye) 餐廚收運車,負責雅康高速路口至新城區片段城區範圍內(nei) 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工作。同時,陸續出台《康定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等製度,規範轄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置。
“環環相扣的專(zhuan) 業(ye) 處理運行機製,規範處理餐廚垃圾,讓我們(men) 更加放心在外就餐。”市民張忠說。
在甘孜州各縣市,“全域無垃圾”行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在白玉縣沙馬鄉(xiang) ,宣講員通過藏漢雙語給村民細心講解牧區生活垃圾兩(liang) 分法;理塘縣投資5817萬(wan) 元建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每日可處理垃圾百餘(yu) 噸;甘孜縣組織開展“家園美化行動”和“限塑”活動,改善衛生麵貌,減少白色汙染……
實施“全域無垃圾”行動,是甘孜州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健全生態文明製度,甘孜州從(cong) 政策法規入手,頒布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甘孜州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出台《甘孜州綠色指標和生態文明考核指標體(ti) 係》《甘孜州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辦法》《甘孜州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追究辦法》等13個(ge) 政策文件,全麵建立“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一票否決(jue) ”和“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chan) 必須管環保、管行業(ye) 必須管環保”的責任體(ti) 係。
綠色優(you) 先 “犛牛都不來”的土地煥發新生
在色達縣康勒鄉(xiang) 汪紮村的萬(wan) 畝(mu) 優(you) 質牧草基地,一片綠意盎然。
過去,這裏是一片遍布鼠洞的“鼠害地”。色達縣萬(wan) 畝(mu) 牧草基地現場施工負責人陳棟說,基地購買(mai) 了拖拉機、翻轉犁、旋耕機等農(nong) 機具,實施滅鼠、施肥,進行土壤治理,“今年牧草已經種下,根據當前長勢,預計年產(chan) 飼草3000噸,年產(chan) 值達600萬(wan) 元。”
在色達縣泥朵鎮下若撒村,萬(wan) 畝(mu) 藥材基地已見雛形。4月底,色達縣山莨菪種植生態治理項目在泥朵鎮啟動,在順利完成滅鼠、撒播肥料、撿石、起壟作業(ye) 後,種植了3500餘(yu) 畝(mu) 山莨菪。
下若撒村村民克巴說:“這裏以前土地沙化嚴(yan) 重,犛牛都不來!現在種藥材,這片土地終於(yu) 活了。”
全麵貫徹“建設川西北生態示範區”的重大戰略部署,色達縣按照“護生態、培產(chan) 業(ye) 、穩就業(ye) 、促增收”的原則,堅定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的產(chan) 業(ye) 發展之路,目前已經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
在“生態立州”戰略指引下,甘孜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州創建工作為(wei) 指引,推動全域各市縣謀求綠色發展。目前,康定市、丹巴縣、甘孜縣也都通過省級生態縣考核。
產(chan) 業(ye) 支持 建設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眼下正是甘孜州旅遊旺季。6月22日,在稻城縣金珠濕地公園、色拉花海、紅草地、亞(ya) 丁等景區,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團隊絡繹不絕。
國道227線沿途,盛開的格桑花色彩斑斕,吸引了大批遊客駐足拍照。青海省的遊客黃先生幾乎每年都會(hui) 到甘孜遊玩,對於(yu) 稻城縣近些年的變化感觸頗深:“生態環境保護得越來越好,旅遊服務井井有條。”
近年來,稻城縣借助生態優(you) 勢,帶動旅遊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生態旅遊收入對農(nong) 牧民增收貢獻超過60%,並成功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獲得國家獎勵資金800萬(wan) 元。
借鑒稻城縣經驗啟示,結合自身特點,瀘定縣也於(yu) 2021年成功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實現拓展到全州,鞏固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發展“生態旅遊+”,甘孜州目標明確——建設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近五年來,甘孜州完成“山植樹”4.64萬(wan) 畝(mu) 、“路種花”449.2公裏、“河變湖(濕地)”0.45萬(wan) 畝(mu) ,淨增森林麵積8442平方公裏,實現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雙增長”;實施川西北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3.29萬(wan) 畝(mu) 、沙化治理5.33萬(wan) 畝(mu) 、退化草地治理199萬(wan) 畝(mu) ,全州草地綜合覆蓋率達80%以上……
五年來,甘孜新增A級景區90個(ge) ,建成天府旅遊名縣2個(ge) ,新增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度假區7個(ge) ,全域旅遊正跨越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做好生態文明“加減法” 四川省巴塘縣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過開展“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等一係列環境整治工程,不斷做綠色“加法”和汙染“減法”,打造綠色巴塘。[詳細] -
四川省甘孜州:生態保護第一 綠色底色更鮮明
保護第一、治理為重。過去五年,甘孜州在建設川西北生態示範區過程中,實施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大美草原守護和“以電代柴”工程等,綠色甘孜底色更加鮮明。[詳細] -
視線之內無垃圾 甘孜全民總動員
3月28日,四川省甘孜州全域無垃圾行動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在康定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總結全域無垃圾行動試點工作成果,全麵安排部署全州全域無垃圾行動。[詳細] -
推進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 四川省甘孜州探索多樣化“生態+”模式
以生態旅遊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生態環境大保護新格局。據統計,甘孜州年均接待生態遊客200餘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近10億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