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肢殘女孩:“除了輪椅,我還有詩和遠方”
“一個(ge) 純樸的知足者總會(hui) 贏得快樂(le) ,一個(ge) 善良的感恩者總能博得幸福……”仁增卡卓曾在詩中寫(xie) 道。
28歲的仁增卡卓家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約改鎮格前村,和很多同齡女孩一樣,她性格開朗,笑容迷人。她有一頭烏(wu) 黑的齊腰長發,喜歡唱歌,喜歡寫(xie) 詩,喜歡一切浪漫的事物。但她又與(yu) 眾(zhong) 不同,因為(wei) 這個(ge) 女孩無法行走。
8月9日,仁增卡卓在家中使用電腦工作。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寫(xie) 詩是我調節情緒和表達情感的方式,這能讓我始終保持樂(le) 觀向上。”7歲那年,仁增卡卓患了一場重病後,再也站不起來。肢體(ti) 一級殘疾的她至今依靠輪椅出行。
因為(wei) 病情,她耽誤了上學的時間。當看著弟弟妹妹每天背著書(shu) 包上學,仁增卡卓默默流淚。
雖然隻有父親(qin) 跑出租養(yang) 活一家人,但家裏還是克服困難送仁增卡卓上學。12歲那年,仁增卡卓和弟弟妹妹去了同一所學校。“報到那天,媽媽抱著把我放到輪椅上,這是我第一次坐輪椅。我心裏很忐忑,但也確信上學是我通向未來的光明之路。”回想起入學之日,仁增卡卓記憶猶新。
愛與(yu) 夢想是仁增卡卓成長路上的關(guan) 鍵詞。上學後,母親(qin) 風雨無阻每天接送,學校老師和同學們(men) 也格外照顧她。她的成績在班裏一直名列前茅。
2016年仁增卡卓高中畢業(ye) ,“因出行不便,我放棄了去外地上大學的機會(hui) ,但學習(xi) 無止境。”2019年,仁增卡卓通過自學,順利從(cong) 玉樹州一所大專(zhuan) 院校畢業(ye) 。同年,曲麻萊縣殘疾人聯合會(hui) 優(you) 先麵向殘疾人群體(ti) 招聘專(zhuan) 職委員,仁增卡卓脫穎而出,單位允許她居家辦公,她也有了穩定收入。
工作後,仁增卡卓對未來更有信心了。工作之餘(yu) ,她創作了很多詩歌,參賽獲得不少獎項,還創建了分享自己原創詩歌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今年,她自學完成了“專(zhuan) 升本”的學業(ye) ,還用工資購置了書(shu) 桌書(shu) 櫃,將臥室布置成了一間溫馨的書(shu) 房兼“辦公室”。
8月9日,母親(qin) 協助仁增卡卓(右)從(cong) 輪椅上坐到書(shu) 桌凳上。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對於(yu) 殘疾人來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重要台階。”曲麻萊縣殘聯理事長江求說,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全縣有60多家殘疾人自主創業(ye) 的公司,他們(men) 沒有放棄對生活的追求,在他們(men) 帶動下,很多殘疾人就業(ye) 意願強烈。
仁增卡卓說,現在國家大力支持殘疾人就業(ye) 創業(ye) ,她想下一步通過直播帶貨形式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鄉(xiang) ,向大家推薦高原特產(chan) ,“等做大規模,還要吸納更多殘疾人朋友一起加入,帶動他們(men) 就業(ye) 。”
8月9日,仁增卡卓坐在輪椅上看書(shu)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身患殘疾,心向遠方。仁增卡卓說,未來的路很長,她還有很多願望要實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90後女孩仁增卡卓的“詩和遠方”
仁增卡卓說:“一路走來實屬不易,有被人笑話過,被人冷落過,同樣也被人憐憫過、同情過,但是我相信隻要心中有希望,那生活一定會善待你。” [詳細] -
青海藏鄉殘疾人索南本“五穀畫”勾勒新天地
整整7年,在家裏學藝的他,終於摸索成功了五穀畫的製作技藝。7年間,他不知道試驗了多少次,不知道失敗的作品有多少。“雖然沒有賣出過一幅畫,但收獲的卻是日益加深的熱愛和漸趨完善的技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