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在祁連山,與“貓”相伴

發布時間:2022-08-19 10:09:00來源: 新華網

  初秋的祁連山滿目蒼翠,一望無際的綠色在眼前鋪展開來。複雜的地形地貌、豐(feng) 富的植物資源、多變的氣候條件,使這裏成為(wei) 眾(zhong) 多野生動物的樂(le) 園。

  “這就是之前在朋友圈刷屏的五‘貓’同框畫麵,相信大家一定看到過。”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老虎溝管護站,孔玥嶠正在展示一段紅外相機拍攝的視頻,而她口中的“貓”,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荒漠貓。


孔玥嶠(左)和生態管護員正在介紹5隻荒漠貓同框的視頻。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今年23歲的孔玥嶠,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她與(yu) 荒漠貓的故事,要從(cong) 3年前說起。2019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啟動祁連山國家公園荒漠貓專(zhuan) 項調查,孔玥嶠就是其中一員。

  “荒漠貓是我國唯一的特有貓科動物,在青海、四川等地有分布,但很少有團隊開展係統調查。”據孔玥嶠介紹,為(wei) 充分研究荒漠貓個(ge) 體(ti) 活動情況,經有關(guan) 部門批準,2021年,研究團隊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門源片區捕捉到10隻荒漠貓個(ge) 體(ti) ,為(wei) 它們(men) 佩戴GPS衛星定位追蹤項圈。


孔玥嶠和生態管護員正在查看野外布設的紅外相機的相關(guan) 數據。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通過分析回傳(chuan) 數據,我們(men) 就可以知道荒漠貓喜歡棲息在什麽(me) 地方,又是在什麽(me) 時候選擇離開,甚至知道它們(men) 會(hui) 選擇什麽(me) 時間段穿過馬路,進一步分析人類活動對它們(men) 生活習(xi) 慣的影響。”孔玥嶠說,如今,團隊的研究內(nei) 容已擴展到了荒漠貓“喜歡吃什麽(me) 、什麽(me) 時候出門、出門幹什麽(me) ”等,通過了解其生態行為(wei) ,更好地開展相應的保護工作。

  “荒漠貓看起來和家貓一樣呆萌,但性情凶猛,不易捕捉,想看到它的真麵目非常難。”在孔玥嶠參與(yu) 研究的3年間,她能近距離“吸貓”的次數,屈指可數。但這些“小家夥(huo) ”,也給過孔玥嶠一些驚喜。


孔玥嶠和生態管護員正在野外溝通工作。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記得有一次是在冬天,我們(men) 一整天都在野外回收紅外相機,沒有時間趕回縣城,就隻能坐在雪地裏吃飯。突然,有2隻荒漠貓從(cong) 林子裏走了出來,看了我們(men) 幾眼,又跑走了。”這次難得而短暫的“會(hui) 麵”,令孔玥嶠記憶猶新。

  在她看來,荒漠貓至今都保持著神秘,也不斷吸引著她想去探索。“每一種動物的存在,都會(hui) 讓這個(ge) 世界變得更美好。隻有我們(men) 足夠了解它,才能更好保護它。”孔玥嶠說。


伴著夕陽,孔玥嶠正在和生態管護員交流工作。新華網 卡婭梅朵 攝

  在距離孔玥嶠所在的老虎溝管護站400多公裏外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孔玥嶠的導師王大軍(jun) ,正在研究居住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另一種“大貓”——雪豹。作為(wei) 祁連山高山生態係統中的旗艦物種,雪豹種群健康狀況代表著祁連山生態環境的優(you) 良程度。

  2021年11月,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與(yu) 北京大學王大軍(jun) 博士團隊組成工作組,赴天峻縣蘇裏鄉(xiang) 開展雪豹衛星追蹤工作。整個(ge) 過程曆時45天,共設置11個(ge) 捕捉點,於(yu) 2021年12月6日、2022年1月9日在天峻縣蘇裏鄉(xiang) 境內(nei) 成功捕捉2隻雪豹個(ge) 體(ti) ,並完成階段性衛星追蹤工作。


王大軍(jun) (右一)正在講述開展雪豹衛星追蹤工作中的經曆。新華網發

  “準確掌握雪豹種群分布、個(ge) 體(ti) 生活史、種群繁殖及生存維持機製等生態學信息,對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國家公園建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yi) 。”研究過程中的經曆,也在不斷刷新王大軍(jun) 對雪豹的認知。

  “好像在人們(men) 的固有印象裏,雪豹是一種猛獸(shou) ,但恰恰相反,我所看到的雪豹,總是邁著優(you) 雅的步伐,表現出愜意的姿態。”王大軍(jun) 說,這展現了野生動物對棲息地的適應和掌控,說明這一地區十分適宜雪豹生存。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境內(nei) 拍攝到的雪豹。(資料圖)新華網發(鮑永清攝)

  “我時常覺得,與(yu) 其說是我們(men) 觀察雪豹,不如說是雪豹在觀察我們(men) ,它觀察我們(men) ,比我們(men) 觀察它要容易得多。”據王大軍(jun) 講述,有一次,團隊追蹤到一隻雪豹的身影停留在山間,但遠遠望去,隻有一條尾巴露在外麵。通過攝影設備拉近畫麵,才發現原來那隻雪豹的雙眼也正在透過岩石的縫隙,觀察著他們(men) 。

  王大軍(jun) 說:“很多時候,通過定位,我知道它離我很近,卻怎麽(me) 也看不到它。但我知道,它看見我了,我希望它能夠多觀察我,這對我們(men) 的研究是很有意義(yi) 的。”

  通過跟蹤雪豹,王大軍(jun) 團隊發現,處於(yu) 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過渡地帶的祁連山南麓,雪豹種群的密度比預想的高出很多。“在雪豹身上,還有很多需要我們(men) 去探索的奧秘,我們(men) 的研究和認識才剛剛開始。”王大軍(jun) 說。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