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三江源環境持續向好 “中華水塔”堅固豐沛

發布時間:2022-11-01 10:44:00來源: 科技日報

  水源涵養(yang) 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chan) 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藏羚羊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wan) 隻恢複到7萬(wan) 多隻,難得一見的雪豹、金錢豹、歐亞(ya) 水獺頻頻亮相,兔猻、藏狐、白唇鹿、野犛牛、黑頸鶴爭(zheng) 相出鏡……近日,記者從(cong)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經過5年多的試點探索和一年多的建設實踐,三江源進一步築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feng) 沛。

  作為(wei) 全國首批、麵積最大、海拔最高、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國家公園,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已順利完成“為(wei) 全國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積累經驗”“為(wei) 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示範”的重大使命,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記。

  三江源位於(yu) 青海省西南部,地處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海拔4700米以上,被譽為(wei) “中華水塔”,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之稱,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生態係統服務功能、自然稟賦、生物多樣性具有全國乃至全球意義(yi) 的保護價(jia) 值。

  據悉,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以來,青海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工程投入244億(yi) 元的基礎上,累計投入62億(yi) 元,實施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黑土灘治理、沙漠化土地防治、退化草場改良、濕地保護、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態保護修複項目。同時嚴(yan) 格管控國土空間,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和未納入國家公園的10個(ge) 保護分區全部納入生態紅線。拆除黃河源水電站並恢複植被,注銷了三江源所有49處礦業(ye) 權,推動生態修複成效顯著。國家公園管理局評估報告顯示,2020年底,三江源國家公園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較2015年提高4.6個(ge) 百分點,濕地植被蓋度穩定在66%左右,重度和中度荒漠化土地麵積分別減少0.91%和4.72%,經過近20年努力,三江源各族人民與(yu) 山水相融、與(yu) 生靈共處、與(yu) 草木共生,向世人呈現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連天、生機勃勃的大美畫卷。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黨(dang) 委委員副局長孫立軍(jun) 表示,三江源國家公園基於(yu) 自然解決(jue) 方案的實踐,實現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消除貧困、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走出一條集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社會(hui) 和諧、文化繁榮為(wei) 一體(ti) 的國家公園建設的創新之路,既為(wei) 國家公園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也為(wei)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青海方案。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