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一周年 “中華水塔”日益堅固豐沛
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一年來,探索走出一條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三江源特點的國家公園體(ti) 製創新之路,園區植被覆蓋度提高、生物多樣性增強、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增加,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製不斷完善,當地牧民實現了生態、生活、生產(chan) “三生”共贏的良好局麵。
青海省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青海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上呈現“高”“大”“多”“廣”的特點,“‘高’,主要體(ti) 現在高站位謀劃、高標準建設;‘大’,主要體(ti) 現在麵積比例大、影響力大;‘多’,主要體(ti) 現在保護成果多、亮點多;‘廣’,主要體(ti) 現在參與(yu) 度廣、普惠麵廣。”
全力推進國家公園體(ti) 製建設
作為(wei) 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地處青海南部的三江源地區,素有“中華水塔、亞(ya) 洲水塔”美譽,是全球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自然變遷、人為(wei) 活動等因素,曾導致三江源草原退化、江源斷流,直接損害百萬(wan) 牧民生存家園,嚴(yan) 重威脅江源生態的安全屏障。
從(cong) 2005年開始,我國正式公布實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ti) 規劃》,相繼實施以“生態治理、生態補償(chang) 、草原恢複”等為(wei) 重點的三江源一期和二期生態保護建設工程。2015年12月,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方案》,由此拉開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序幕。
青海省編製了相關(guan) 規劃,製定《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管理辦法和管理規範、技術標準,探索走出了一條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三江源特點的國家公園體(ti) 製創新之路。
過去一年來,青海省修編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優(you) 化調整功能分區和範圍,將黃河源約古宗列、長江源各拉丹冬、當曲區域完整納入國家公園範圍,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全部劃入核心保護區,實施電子矢量、實地勘界和界碑(樁)建設,現已初步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勘界立標項目實施方案》和勘界立標底圖製作,預設界碑(樁)7003個(ge) ,電子矢量界(區)樁8299個(ge) 。
一係列改革探索和嚴(yan) 格保護逐步收到良好成效。黃河源“千湖美景”重現,動植物種群數量增加,廣袤草原再現青山綠水、湖泊交織輝映的美麗(li) 景象。
以生態優(you) 先引領綠色發展
走進三江源,雪山遍布冰川矗立、草甸綿延荒漠茫茫、藍天白雲(yun) “觸手可及”,獨特的高原生態環境震撼人心。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犛牛等特有珍稀動物不時出現,更讓國家公園充滿靈動與(yu) 生機。
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以來,堅持以自然修複為(wei) 主,加強對源頭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修複,通過實施黑土灘綜合整治、退化草場改良、沙化土地治理、水源涵養(yang) 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使三江源頭的生態係統退化趨勢得到基本遏製,水資源總量明顯增加,草地植被蓋度和產(chan) 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和30%以上。黑土灘治理區域的植被蓋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後的70%以上。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田俊量說,為(wei) 持續築牢“中華水塔”安全屏障,青海省加快實施三江源重點生態修複工程,今年為(wei) 曆史之最,投資近3.2億(yi) 元,實施黑土灘治理等項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
數據顯示,藏羚由最低時的不足2萬(wan) 隻恢複到7萬(wan) 多隻,普氏原羚從(cong) 300多隻恢複到近3000隻,祁連山雪豹突破百隻。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好轉,生態係統服務功能日益提升,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築牢。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發育和保持著世界上大麵積的原始生態係統,其自然生態的原始性、自然文化的原真性表現得尤為(wei) 強烈。三江源不僅(jin) 是高原“精靈”的棲息天堂,也是眾(zhong) 多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家園。千百年來生活在三江源地區的藏族群眾(zhong) ,多以從(cong) 事傳(chuan) 統畜牧業(ye) 為(wei) 生。由於(yu) 地域遼闊,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裏不足1人,三江源國家公園受人類活動幹擾程度非常低。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王湘國介紹,園區內(nei) 生活的牧民群眾(zhong) ,既是少數民族遊牧文化的傳(chuan) 承者,也是園內(nei) 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廣袤的原始自然風貌與(yu) 獨特的遊牧文化,這些正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獨特和珍貴之處”。
三江源生態環境日益向好的同時,帶動當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小康、生態優(you) 美。青海健全完善自然資源特許經營製度,優(you) 化特許經營項目目錄,科學合理測算24個(ge) 生態體(ti) 驗項目生態訪客容量,推進生態體(ti) 驗和環境教育等特許經營活動有序展開,積極發展生態畜牧業(ye) ,讓當地牧民從(cong) 草原利用者變為(wei) 生態守護者,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保護、共享建設成果,實現生態、生活、生產(chan) “三生”共贏的良好局麵。
為(wei) 生態文明作出“青海貢獻”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國家公園已成為(wei) 全球自然遺產(chan) 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平台。多名受訪專(zhuan) 家表示,三江源國家公園在管理機製、監測手段、建設理念等方麵,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點,為(wei) 全球國家公園建設帶來了新理念、提供了新借鑒。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體(ti) 係通過不斷調整優(you) 化,逐步明確央地責權關(guan) 係,既發揮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的主體(ti) 作用,又壓實地方黨(dang) 委政府的生態保護職責,“相對於(yu) 世界上主流的國家公園單一管理主體(ti) 模式,中國探索出一條國家所有、地方參與(yu) 、形成合力的特色模式”。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當地牧民群眾(zhong) 以家在國家公園為(wei) 榮。一係列探索舉(ju) 措,既做到了保護生態,又讓公眾(zhong) 有序參與(yu) ,還實現了居民增收。 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楊銳指出,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真正實現了人與(yu) 自然“合二為(wei) 一”的和諧狀態。
基於(yu)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成功探索,青海省正在加快打造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李曉南介紹,立足於(yu)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青海省正在推進祁連山、青海湖、昆侖(lun) 山等國家公園的建設與(yu) 籌備,同時積極參與(yu) 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共建,全力將青海打造成為(wei) 國家公園示範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一周年:步穩蹄疾好開局
10月10日,本網從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一周年座談會獲悉,一年來,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持續完善管理體製,健全國家公園法規政策體係,推進生態係統保護修複,推動共建共管共享,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詳細] -
三江流經處 綠意奔湧來
今日再瞰三江源,一次從無到有的生態改革,一段有中創優的實踐探索,當無數個不可能變成可能,三江源國家公園從理想照進現實,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