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隆寶灘上的守鶴人
三月春回大地暖,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寒意漸退,隨著赤麻鴨、斑頭雁、灰雁、黑鸛等“明星”紛紛“出境”,整個(ge) 隆寶灘開始熱鬧起來。
歸心似箭的黑頸鶴們(men) 從(cong) 雲(yun) 南省中甸和貴州省鹹寧的草海等地結隊排成“一”字或大寫(xie) 的“人”字形出發,一路歡快地高歌,迎著春日的暖風長途跋涉,來到海拔四五千米高的隆寶灘“成家立業(ye) ”。
隨之,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的生態管護員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隆寶灘是我國黑頸鶴繁殖和生存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我們(men) 8個(ge) 人,分別從(cong) 8個(ge) 觀測點位出發,開始觀測。”天剛亮時正是水鳥觀測記錄的最佳時機,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副站長普布立馬安排人員開展一天的工作。
隆寶灘是青海省第一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濕地東(dong) 西長23千米,南北寬5千米,平均海拔4100多米,1984年建站之初隻有22隻黑頸鶴,如今已經有超過216隻在這裏棲息。海拔高、地域寬廣、水汽環境適宜的條件,使這裏成為(wei) 了很多水鳥遷徙途中的驛站。
“今天又發現了2隻黑頸鶴,斑頭雁增加了100多隻。”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後,基本觀測數據出爐,普布趕緊把這些數據記錄在觀測日記上。60歲的普布已經在保護區整整工作了33個(ge) 年頭,對黑頸鶴有著獨特的情感。1990年工作之初,他救助了一隻受傷(shang) 的黑頸鶴,就從(cong) 那時起,他決(jue) 心用一生去守護黑頸鶴。
讓普布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的春天救下的那隻。當時也是黑頸鶴遷徙的日子,他和另外兩(liang) 名管護員在距離隆寶湖不遠的濕地進鄉(xiang) 巡護,他們(men) 發現了一群黑頸鶴在覓食,但其中有隻黑頸鶴一直站立不動,當時他沒有太在意,巡護完就返回了管護站。可到第二天和第三天又去時那隻鶴依舊站在原地沒有動,普布意識到它很可能陷入了沼澤。
於(yu) 是,普布和同事們(men) 慢慢靠近那隻黑頸鶴,“我們(men) 將鶴救回管護站的鳥舍內(nei) ,經過檢查發現,它歲數大了,在遷徙過程中體(ti) 力透支,到達隆寶灘後,又陷入了沼澤地不能覓食,如果我們(men) 不去幫助,它就死了。”奄奄一息的黑頸鶴在普布的細心照料下,慢慢恢複了精神。
兩(liang) 個(ge) 月相處下來,它和管護站的管護員們(men) 成了“朋友”。雖然大家都很舍不得,但是按照慣例要把這隻黑頸鶴放生,讓它重新回到鶴群。“放生當天,不管怎麽(me) 驅趕它都不走,還一路跟著我。”普布隻好又將黑頸鶴帶回來了。
普布知道讓它留在管護站是不行的,所以每天都帶著這隻黑頸鶴去隆寶湖附近走一走,慢慢適應野外的生活。一天、兩(liang) 天、三天……終於(yu) 過了一周後,黑頸鶴鼓起勇氣,飛向遠方。“黑頸鶴是有靈性的動物,它用叫聲和我告別,看著它越飛越遠,心裏很舍不得,但是又很開心,因為(wei) 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
如今,普布依舊用自己的行動兌(dui) 現著當初的諾言,用心用情守護著隆寶灘的每一隻黑頸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鳥”遷徙,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又到了黑頸鶴遷徙的季節。一場冬雪過後,高原氣溫驟降,棲息在青海湖、祁連山、可魯克湖的青海“省鳥”黑頸鶴陸續向玉樹隆寶灘、嘉塘草原和黃河源頭集結。[詳細] -
青海隆寶灘黑頸鶴開啟遷徙之旅
11月7日,記者從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獲悉,日前,隆寶灘黑頸鶴開始集群陸續遷往越冬地,開啟遷徙之旅。[詳細] -
青海隆寶:讓長江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紮實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建設,加強高原高寒沼澤濕地保護,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喜人景象。[詳細] -
中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建立至今黑頸鶴數量增長近8倍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黑頸鶴數量從1986年保護區建立時的22隻增加至如今每年穩定的180隻,增長近8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