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大美江源:長江自此奔湧
這是6月4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沱沱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長江發源於(yu) 青藏高原,全長約6300公裏,是我國第一大河流。長江有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位於(yu) 青藏高原腹地昆侖(lun) 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的長江源地區,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水係縱橫,是全球水資源最為(wei) 豐(feng) 富區域之一。這裏生物多樣性突出、河道類型豐(feng) 富,風光綺麗(li) ,景象壯觀。近年來,長江源地區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提升,生態功能得以鞏固,水涵養(yang) 量逐年增長,濕地與(yu) 水體(ti) 生態係統持續恢複。
這是6月4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沱沱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這是6月5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沱沱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這是6月15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沱沱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這是6月4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沱沱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這是6月16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楚瑪爾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這是2022年7月27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囊極巴隴河道,長江正源沱沱河和南源當曲在此匯合(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6月14日,在長江源地區的沱沱河附近,幾隻藏野驢在覓食。新華社記者 張铖 攝
這是6月15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沱沱河景色。新華社記者 張铖 攝
6月14日,在長江源地區的沱沱河附近,一群犛牛在覓食。新華社記者 張铖 攝
6月15日,一列火車駛過長江源地區的沱沱河。新華社記者 張铖 攝
6月16日,一列火車經過長江源地區的楚瑪爾河。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這是6月15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沱沱河景色。新華社記者 張铖 攝
這是6月15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沱沱河(全景拚接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铖 攝
這是6月15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沱沱河景色。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這是6月14日在長江源地區沱沱河附近拍攝的景色。新華社記者田薇薇攝
6月15日,在長江源地區的楚瑪爾河附近,幾隻藏野驢在覓食。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6月15日,在長江源地區的楚瑪爾河附近,幾隻藏羚羊在覓食。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6月16日,在長江源地區的楚瑪爾河附近,幾隻藏原羚在嬉戲。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這是2021年7月23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當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這是2021年7月23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當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長江源頭首處國際重要濕地:37年鳥類種群增長105種
目前玉樹隆寶灘棲息有黑頸鶴、遺鷗、黑鸛、胡兀鷲和金雕5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3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詳細] -
為了心中那片綠,他們成了長江源頭守護者
“我們的初衷很簡單,就是依靠綠色,守護綠色。”江文朋措說,沒想到當初的一個樸素想法,在長江之源紮下了根,而且開始開花結果。[詳細] -
長江巡禮|探秘長江源頭
2022年7月,海拔5000多米的格拉丹冬主峰腳下的冰川上,長江科學院的科考隊員們在此測線布置、安裝調試設備,準備開啟一場與冰川的對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