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心中那片綠,他們成了長江源頭守護者
環保誌願隊隊員清理河道內(nei) 的垃圾(2020年7月11日 攝)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多彩鄉(xiang) 境內(nei) ,廣袤的草原上活躍著許多綠色的身影,他們(men) 撿起一個(ge) 個(ge) 被丟(diu) 棄的塑料瓶、食品袋,寂靜的草原變得生動起來。
今年36歲的江文朋措是綠色身影中的一個(ge) ,他是治多縣公安局的一名輔警。2010年,江文朋措和朋友們(men) 到治多縣城周邊的草原遊玩時發現,飲料瓶、塑料袋之類的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於(yu) 是自發成立了一支環保誌願隊。
環保誌願隊剛成立時僅(jin) 有四五人,發展到如今已經有固定隊員80多人,由牧民、生態管護員、學生和機關(guan) 工作人員組成。十多年裏,環保誌願隊的足跡幾乎踏遍整個(ge) 治多縣,通過多年努力,縣域內(nei) 垃圾已經明顯減少,撿拾垃圾、不亂(luan) 扔垃圾成為(wei) 許多人的自覺。
“我們(men) 的初衷很簡單,就是依靠綠色,守護綠色。”江文朋措說,沒想到當初的一個(ge) 樸素想法,在長江之源紮下了根,而且開始開花結果。
種下一粒環保的種子
“治多”在藏語中意為(wei) 長江源頭,該縣素有“萬(wan) 裏長江第一縣”之稱,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公園和可可西裏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三重疊加”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江文朋措出生在治多縣紮河鄉(xiang) 治賽村,這個(ge) 距離縣城100多公裏的村落有山有水,村頭正對著遠處連綿不絕的雪山,牧民經常在山坡上放牛羊;清澈湍急的河流穿過村莊,一路奔流向東(dong) ,最終匯入長江。
小時候,江文朋措家裏養(yang) 了600多隻羊、1000多頭牛,放學後他就到離家不遠處的草原放牧。父親(qin) 紮西東(dong) 周告訴他,隻有草原的生態好了,牛羊才能長得又肥又壯。
20世紀80年代,盜獵者的槍聲打破了可可西裏的平靜。幾年間,可可西裏藏羚羊數量從(cong) 20多萬(wan) 隻銳減至不足2萬(wan) 隻。1994年,時任治多縣委副書(shu) 記傑桑·索南達傑,在一次與(yu) 盜獵分子的鬥爭(zheng) 中英勇犧牲。
這一年,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江文朋措第一次聽到索南達傑的名字。“很難想象,一個(ge) 人可以用生命去保護與(yu) 自己毫不相幹的野生動物。”江文朋措說。從(cong) 那時起,索南達傑的事跡如同一粒種子,根植在江文朋措的心裏。
這些年,當地群眾(zhong) 的生活條件好了,生活垃圾隨之增多,但許多人的環保理念沒有跟上。縣城周邊的草地上、公路旁,經常能看到啤酒瓶、飲料瓶、塑料袋。
江文朋措的環保誌願隊因此組建。他和隊友們(men) 商定每天下午下班後集合,在縣城周邊的草原、聶恰河兩(liang) 岸撿拾垃圾,每天一個(ge) 小時,撿到的垃圾統一拉到縣城的垃圾集中處理點。
每逢周末或節假日,環保誌願隊則到各鄉(xiang) 鎮村社撿拾垃圾,並進行環保宣講。在他們(men) 的努力下,更多人加入到環保誌願隊的行列中來,其中既有年輕力壯的青年,也有年逾六旬的老人和稚氣未脫的孩童。
從(cong) 幾個(ge) 人到一群人
2010年4月14日,玉樹突發7.1級地震。震後的河道裏堆積著大塊的受損牆體(ti) 、生活垃圾,草原上到處是碎玻璃。“政府已經開始災後重建工作了,我們(men) 是不是也應該做點啥?”江文朋措給朋友索南仁青打了一通電話。
兩(liang) 人一拍即合,動員幾個(ge) 朋友一起前往縣郊受災嚴(yan) 重的地方清理垃圾。他們(men) 戴著手套在淤泥裏扒垃圾,蹲在草地上一點點摳出碎玻璃。
隨著垃圾越撿越多,難以靠人力搬運,但雇垃圾清運車的費用太高。江文朋措把自己的私家車變成垃圾轉運車,一趟趟地往返於(yu) 災區和縣城垃圾處理廠,油費、工具費全部自掏腰包。
一開始,家人並不理解。“有時候回到家,家人捏著鼻子抱怨,說我身上太臭了,讓我別再去撿了。”江文朋措說,日複一日的堅持,最終換來了家人無條件的支持。
如今,江文朋措去縣城周邊鄉(xiang) 鎮撿拾垃圾時,兒(er) 子土丁達傑也經常跟著。“環保教育應該從(cong) 小抓起。”江文朋措說。受他的影響,土丁達傑看到路邊的紙屑會(hui) 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從(cong) 家人朋友到陌生人,江文朋措的環保行為(wei) ,正在影響更多的人。
初見江文朋措時,牧民索羅說:“他們(men) 帶著清掃工具經常來我家附近草場撿垃圾,一撿就是幾個(ge) 小時,我以為(wei) 他們(men) 是縣裏派來的環衛工呢。”慢慢地,索羅被他們(men) 的行為(wei) 打動。有一天,他把電話號碼遞給江文朋措,“下次你們(men) 去撿垃圾,給我打電話,我跟你們(men) 一起去。”索羅說。
十年來,江文朋措和隊員們(men) 的腳步越走越遠,幾乎踏遍了廣袤的治多草原。“我的想法很簡單,生活在這片草原上,每個(ge) 人都有責任和義(yi) 務去保護她,這是我們(men) 共同的家園。”江文朋措的語氣堅定有力。
“遊擊隊”變身“正規軍(jun) ”
2021年10月,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wei) 首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這給江文朋措的環保誌願隊帶來了實打實的變化。
誌願隊正式更名為(wei) “三江源國家公園治多生態環保協會(hui) ”,成為(wei) 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治多管理處下屬協會(hui) 。同時,誌願隊擁有了統一的綠色會(hui) 服、嶄新的垃圾運輸車和清掃工具。
“我們(men) 從(cong) ‘遊擊隊’變成了‘正規軍(jun) ’。”說起今後的發展,江文朋措說,協會(hui) 將繼續踐行愛綠護綠、保護生態的理念,積極組織開展各類環保培訓及宣傳(chuan) 活動,吸引更多人參與(yu) 到保護三江源的行動中來。
治多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榮偉(wei) 說,環保誌願隊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精神,在“環保衛士”傑桑·索南達傑事跡的感召下,積極參與(yu) 到保護三江源、守護中華水塔的事業(ye) 中來,形成全縣生態文明建設中一道靚麗(li) 的風景線。
綠色是草原的顏色,是三江源的顏色,也是環保誌願者的顏色。“我們(men) 做的事情看起來很小,但是它會(hui) 像蒲公英一樣,將生態環保的種子帶到各處。”江文朋措說。
如今,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力度持續加大,當地牧民依靠綠色、守護綠色的意識增強,主動參與(yu) 到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li) 家園的隊伍中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3600米高原上的動植物,在他的相機裏頻頻“出鏡”
才項南加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的一名生態環保誌願者。2012年起,他利用工作之餘監測並研究河南縣野生動植物情況,記錄當地生態變化。 [詳細] -
野生動物多了 生態環境好了
從事環保誌願活動20多年來,為了追蹤了解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生態活動,我先後268次前往青海湖,25次走進三江源,15次遠赴可可西裏無人區,行程16萬多公裏。[詳細] -
在三江源腹地為動植物“寫生”
電腦屏幕前閃過一幀幀畫麵,仿佛窺見河南縣的廣闊天地。“和這些動植物結伴而行,讓我感覺自己是鮮活的,記錄家鄉生態的路要不停走下去。”才項南加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