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
盛夏時節,若爾蓋大草原迎來一年中最美的風光;在九寨溝景區,藍天海子相映成趣,讓遊客沉醉其中;在茂縣赤不蘇鎮赤不蘇村,蘋果樹間套種的黃豆、玉米長勢喜人……作為(wei) 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yang) 地,阿壩州近年來緊扣省委建設“川西北生態示範區”戰略定位,扛好“生態大旗”,努力走好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個(ge) 個(ge) 場景,讓人難忘;一個(ge) 個(ge) 舉(ju) 措,讓人振奮。7月11日至16日,以“壯麗(li) 輝煌七十年 感恩奮進新阿壩”為(wei) 主題,來自中央和浙江、重慶、四川等省市29家主流媒體(ti) 的記者深入四川省阿壩州開展行進式采訪,探尋綠色發展背後的“密碼”。
生態“密碼” 狠抓生態治理與(yu) 保護,夯實生態本底
白河入黃河口沿岸,6台挖掘機揮舞鐵臂,施工人員將碎石填充固定在鋼絲(si) 網格內(nei) ,並沿岸線鋪設整齊,形成隔離帶,避免堤岸受到河水衝(chong) 刷。
再往下遊走,行至若爾蓋縣麥溪鄉(xiang) 澤修村,記者遇上巡河的黃河護河隊,隊長能州說,他們(men) 每周開展兩(liang) 次大規模巡河和巡湖工作,對非法捕魚、亂(luan) 排亂(luan) 放等問題進行排查治理。
不止若爾蓋。今年4月13日,黃河岸邊的阿壩縣求吉瑪鄉(xiang) 索日瑪村村民種下6800餘(yu) 株樹苗。為(wei) 建設黃河幹支流域生態防護帶,阿壩縣計劃今年完成黃河幹流98公裏和黃河支流500多公裏的生態防護帶建設任務。
去年4月,阿壩州正式啟動黃河幹支流域生態防護帶建設,並提出“兩(liang) 年建成、三年管護、五年見效”目標,重點是在黃河幹支流域宜林宜草區域分期分批開展種草植樹行動。“目前,全州已基本建成建好黃河幹流174公裏、近2.7萬(wan) 畝(mu) 綠色生態屏障。”阿壩州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雍軍(jun) 說。
生態治理與(yu) 保護“雙拳出擊”,才能更好夯實生態本底。記者在阿壩州林業(ye) 和草原局拿到一組數據:截至目前,全州有效管護天然林5580萬(wan) 畝(mu) ,完成營造林10萬(wan) 畝(mu) 、沙化土地治理鞏固7.8萬(wan) 畝(mu) 、濕地保護修複2.33萬(wan) 畝(mu) ,修複治理退化草原100萬(wan) 畝(mu) 。“全州生態功能穩步提升。”雍軍(jun) 說,力爭(zheng) 今年成功創建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產(chan) 業(ye) “密碼” 做強旅遊產(chan) 品,推進“交通+旅遊”融合發展
“我們(men) 主打文化和運動兩(liang) 大IP,讓遊客沉浸式遊玩。”7月15日,在越野駕駛等戶外運動場地中,九寨·魯能勝地旅遊度假區負責人徐韜告訴記者,這個(ge) 2021年開園的文旅綜合體(ti) ,集吃住行遊購娛於(yu) 一體(ti) 。
“全縣形成‘1+12’的旅遊新圖景,把‘九寨溝不隻有九寨溝’叫得更響。”九寨溝縣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局副局長歐婭說,在震後九寨溝景區“補妝”期間,全縣包括九寨·魯能勝地旅遊度假區在內(nei) 的12個(ge) 景區(景點)加緊建設,提檔升級,並推出7條精品旅遊線路,讓遊客旅遊“七日不重樣”。
九寨溝縣做深“1+12”旅遊新圖景,是阿壩州發展全域旅遊的縮影。
阿壩州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阿壩全域文旅市場以九寨溝、黃龍和四姑娘山等景區為(wei) 引領,13個(ge) 縣(市)做強旅遊產(chan) 品,呈多點開花之勢——
通過引水設渠、護牆亮院和打造鳳凰花海、民居改造,鬆潘縣鎮坪鄉(xiang) 麥吉村形成獨具特色的羌族村落;茂縣中國古羌城,每天9時準時進行開城儀(yi) 式,吸引遊客慕名前來……
做強旅遊產(chan) 品外,阿壩州加快推進“交通+旅遊”融合發展。
去年底,2022阿壩州全國自駕旅遊發展大會(hui) 舉(ju) 行,自駕線路串聯起世界自然遺產(chan) 、自然風光、紅色文化景區、藏羌古寨風情等旅遊場景。
好消息不斷傳(chuan) 來。7月15日10時許,測試列車進入川青鐵路成黃段開始聯調聯試。這讓當地眾(zhong) 多旅遊從(cong) 業(ye) 者興(xing) 奮,“阿壩全域旅遊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致富“密碼” 融合更多資源,既要“顏值”也要“產(chan) 值”
統一樣式的嘉絨民居、穿村而過的溪流、唯美的森林和草甸……7月12日,記者走進理縣古爾溝鎮丘地村,第一感覺就是純淨。
丘地村是一個(ge) 搬遷村,為(wei) 增加村民收入,村“兩(liang) 委”興(xing) 辦集體(ti) 牧場,並借助新農(nong) 村建設和微景觀打造等發展鄉(xiang) 村旅遊。
憑借生態基底和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阿壩不少村民吃上“旅遊飯”。
在茂縣赤不蘇鎮赤不蘇村,蘋果樹間種著黃豆、玉米。“我們(men) 依據季節種植‘果樹+糧食’‘果樹+蔬菜’,高效利用土地。”赤不蘇村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成龍告訴記者,冬季在兩(liang) 行蘋果樹間種植卷心白、蕎麥,春季則套種萵筍、花菜,“通過這種方式,土地產(chan) 出實現翻番,每畝(mu) 產(chan) 值達到2.5萬(wan) 元。”
以建設生態美麗(li) 、和諧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園”為(wei) 目標,阿壩州各地正探索多種思路,推動更多資源向鄉(xiang) 村集結。譬如,汶川縣開展“藝術鄉(xiang) 創”,聘請行業(ye) 導師入村擔任“藝術村主任”扮靚鄉(xiang) 村,進一步豐(feng) 富農(nong) 文旅融合業(ye) 態,使鄉(xiang) 村既有“顏值”又有“產(chan)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省阿壩州:環境向好 生態惠民
在若爾蓋縣,一支50人組成的黃河護河隊擔負著全縣73條河流、6個湖泊和3個重要濕地的巡護、整治和綠化等任務。自2021年成立以來,黃河護河隊每周開展2次大規模巡河和巡湖工作。[詳細] -
川西北生態示範區扛起生態屏障“上遊擔當”
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地處川滇藏甘青交界地區,生態地位突出、自然資源豐沛、民族文化多彩,在全省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安全屏障,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如何扛起“上遊擔當”?[詳細] -
四川省阿壩州啟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近日,四川省阿壩州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2023年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集中攻堅動員部署大會在馬爾康召開。這意味著阿壩州正式啟動申報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