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從青海到上海,他們共護一江水

發布時間:2023-07-19 10:37:00來源: 新華社

青海,上海

長江發源的地方,奔流入海的終點

從(cong) 雪域高原奔向蔚藍大海

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不懈探索

正在長江頭尾上演

“治多”

在藏語中意為(wei) 長江源頭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

有“萬(wan) 裏長江第一縣”之稱

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

那裏的可可西裏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

有壯闊冰川,涓涓融水

藏羚羊等高原生靈在這裏肆意奔跑

還有用生命守望這淨土的人們(men)

羅延海是可可西裏的巡山隊一員

每年5至7月

藏羚羊會(hui) 上演壯觀的大遷徙

巡山隊

也會(hui) 開啟最繁忙的巡山任務

羅延海無法忘記

20世紀80年代

盜獵的槍聲打破可可西裏的平靜

藏羚羊種群數量銳減

一度不足2萬(wan) 隻

1994年,時任治多縣委副書(shu) 記傑桑·索南達傑

在一次與(yu) 盜獵分子的鬥爭(zheng) 中

英勇犧牲

前赴後繼,日複一日

巡山隊帶著英雄的遺誌

守護可可西裏

為(wei) 救助落單、受傷(shang) 的藏羚羊幼仔

在社會(hui) 各界幫助下

一個(ge) “藏羚羊幼兒(er) 園”建立起來

巡山隊員們(men) 悉心嗬護小藏羚羊健康成長

如今

這片脆弱的淨土十多年未聞偷獵槍聲

藏羚羊增長至7萬(wan) 多隻

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wei) “近危”

奔湧6300千米

來到長江入海地

國際化大都市上海

人口稠密,寸土寸金

很多人不知道

這裏也有“候鳥天堂”

住著諸多“野生居民”

上海崇明東(dong) 灘

是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候鳥遷飛通道上

關(guan) 乎候鳥存亡的“補給站”

這裏的護鳥員金偉(wei) 國

能吹出幾十種鳥叫聲

有與(yu) 鳥兒(er) “對話”的本領

誰能想到

這位長江尾的護鳥人

曾以捕鳥為(wei) 生

20世紀70年代

根係發達、生命力旺盛的入侵物種

大量擠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

為(wei) 保護鳥類棲息地

上海成立了鳥類自然保護區

投入巨資治理外來入侵物種

同時大力打擊非法獵捕野鳥

老金“轉行”成為(wei) 護鳥員

在他的勸說下

幾位捕鳥人也加入護鳥隊伍

共同守護大都市裏的小生靈

保護區之外

上海的城市環境也逐漸恢複

公共綠地

從(cong) 人均“一雙鞋”增加到“一間房”

啟動極小種群恢複工程

重新引入獐、揚子鱷、麋鹿等野生動物

“微笑”的江豚重現長江口

憨態可掬的貉在公園裏安家

曾因城市開發而離開的“野生居民”回來了

來上海崇明東(dong) 灘自然保護區越冬的小天鵝

高峰時達到近三千隻

比最少的時候增長幾十倍

君住長江頭

我住長江尾

不論是一直保護的原生態

還是大都市的生態轉型

最終都折射出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處

頭尾相連

共護一江水

  出品:李俊 王永前 黃豁

  策劃:齊慧傑 陳凱

  監製:胡國香 楊金誌

  終審:何險峰

  統籌:譚慧婷

  記者:潘旭 李琳海 董雪 柳澤興(xing) 許東(dong) 遠

  視頻: 潘旭 柳澤興(xing) 董雪 李琳海 許東(dong) 遠 張夢潔 李海偉(wei) 拉毛卓瑪(報道員)

  孫千喻(實習(xi) ) 葉若涵(實習(xi) ) 潘心怡(實習(xi) )

  編輯:陳倩 馮(feng) 筱晴

  鳴謝: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林業(ye) 總站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

  中共治多縣委宣傳(chuan) 部

  新華社新媒體(ti) 中心

  新華社上海分社

  新華社青海分社

  聯合出品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