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守護藏羚羊——一位科研工作者與藏羚羊的20年情緣
編者按:
長江,我國第一大河,中華民族母親(qin) 河。長江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等11個(ge) 省區市。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dong) 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從(cong) 6月15日起,新華社“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長江篇”小分隊從(cong) 長江源頭出發,沿江而下,一路前行至長江入海口,以行進式融合報道的方式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發生的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展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從(cong) 6月29日起,我們(men) 將陸續推出相關(guan) 報道。
巍巍昆侖(lun) ,白雪覆蓋。
兩(liang) 名男子戴著一次性手套,拎著黃色袋子,緩步向藏羚羊棲息過的地麵走去,一邊俯下身體(ti) 搜尋。
6月15日,藏羚羊緩步走向白雪覆蓋的昆侖(lun) 山方向。
他們(men) 在找什麽(me) ?——藏羚羊的新鮮糞便!
這裏是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可可西裏,兩(liang) 人是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和他的學生王東(dong) 。
6月15日,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右)和他的學生王東(dong) 在可可西裏采集藏羚羊新鮮糞便樣本。
正值藏羚羊遷徙產(chan) 仔的季節,連新明帶著研究團隊來到可可西裏觀察藏羚羊的遷徙規律。
他介紹說,相比於(yu) 采集血液或唾液,研究新鮮糞便樣本,是對於(yu) 野生動物幹擾最小的方式之一。糞便在動物腸道裏經過的時候,會(hui) 有一些表皮細胞脫落,附著在糞便表麵,通過這些表皮細胞,可以在實驗室裏提取該物種的DNA,並應用於(yu) 很多研究。
6月15日,王東(dong) 展示剛采集的藏羚羊新鮮糞便樣本。
6月15日,連新明(左)和王東(dong) 把剛采集到的藏羚羊新鮮糞便樣本處理後放入液氮罐儲(chu) 存。
可可西裏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是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從(cong) 2002年10月第一次進入可可西裏,連新明研究藏羚羊已經有20餘(yu) 年。
回憶起第一次經曆,山東(dong) 漢子連新明記憶猶新。當時天氣已經很冷,他們(men) 住在可可西裏不凍泉保護站。5點起床,氣溫零下21攝氏度,汽車發動不了就推著走,“推了幾下感覺胸口就像裂開了一樣”;下午4點趕到卓乃湖,第二天淩晨2點才回到五道梁住下。
此後,他每次上高原,基本沒有特別大的反應。
“一眼望出去,十幾公裏範圍內(nei) 一覽無遺。整個(ge) 天地間,感覺到人和車都非常渺小。”小時候在動物世界裏看到的畫麵,活生生出現在連新明麵前,極大震撼著這個(ge) 從(cong) 小就在山東(dong) 長大,除了野鳥、沒見過其他大型野生動物的漢子。
5月29日,在青海可可西裏,一群雌性待產(chan) 藏羚羊通過青藏公路。
每年5月至7月,來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地的雌性藏羚羊會(hui) 陸續遷徙到可可西裏腹地卓乃湖、太陽湖產(chan) 仔。每年聚集在卓乃湖產(chan) 仔的藏羚羊可達數萬(wan) 隻。
2002年,建設中的青藏鐵路特意為(wei) 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規劃了動物通道。連新明他們(men) 需要回答的是道路建設對藏羚羊遷徙的影響以及藏羚對道路的適應機製。
20多年來,連新明一直關(guan) 注著這個(ge) 問題。經過政府和民間力量的協力合作,他很高興(xing) 地看到:“公路上過往車輛司機和其他人員的素質在不斷提高,見到了要過路的藏羚羊,現在會(hui) 主動停下來讓路,藏羚羊對道路的適應速度也遠比大家想象的要快。”
6月16日淩晨,連新明團隊在青藏公路楚瑪爾河大橋附近,使用無人機監測藏羚羊遷徙途中的夜宿地。
6月16日淩晨,連新明團隊使用無人機監測藏羚羊遷徙途中的夜宿地。
6月16日淩晨,連新明團隊使用無人機監測藏羚羊遷徙途中的夜宿地。
淩晨四點半,連新明團隊驅車前往青藏公路楚瑪爾河大橋附近。他們(men) 需要在日出前,利用無人機紅外熱成像原理,監測藏羚羊的夜宿地。
無人機紅外熱成像監測是科技助力藏羚羊保護的一個(ge) 鮮活例子。連新明希望,更多科技手段可以應用到其中。
地處可可西裏腹地的卓乃湖保護站於(yu) 5月31日開通5G基站。“以前在卓乃湖這個(ge) 地方,每天有多少隻羊在產(chan) 仔,我們(men) 要拿著望遠鏡數。有了5G信號以後,我們(men) 希望能夠利用一個(ge) 高清攝像頭錄像,再利用軟件自動識別個(ge) 體(ti) 數量,這樣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連新明說。
這是6月16日在可可西裏卓乃湖區域拍攝的一群藏羚羊。
這是6月17日在可可西裏卓乃湖區域拍攝的一群藏羚羊。
“藏羚羊保護是人類參與(yu) 瀕危動物救護的一個(ge) 非常成功的案例。用更多高科技手段,把一個(ge) 物種的遷徙原因搞清楚,也能啟發對其他物種的研究和保護。”連新明說。
“我想盡我的能力,做一點小小的工作,保護好藏羚羊,保護好長江源!”
6月15日,連新明(右)和王東(dong) 在可可西裏用望遠鏡觀察藏羚羊遷徙情況。
6月15日,連新明在可可西裏留影。
策劃:劉潔、黃豁
統籌:鄭衛、蘭(lan) 紅光、王建華、陳凱
記者:金立旺、張铖、田薇薇、張宏祥
新媒體(ti) 編輯:劉金海、程婷婷、盧燁、周大慶、穆問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與太陽賽跑:巡山隊穿越可可西裏無人區的“汽車拉力賽”
“美麗的少女”——可可西裏有一張多變的臉。這裏一天見四季,十裏不同天,冬季最低氣溫突破零下40攝氏度。即便是在夏季,可可西裏也經常飄著大雪。6月中旬,隊員們還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和衝鋒衣。[詳細] -
“藏羚羊產房”卓乃湖的日與夜
夏日時節,位於青海省可可西裏腹地的卓乃湖靜謐安詳,雪山、湖泊、草原與野生動物共同組成一幅壯美遼闊的生態畫卷。[詳細] -
在可可西裏卓乃湖 “邂逅”藏羚羊
今年5月以來,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雌性藏羚羊陸續遷徙至卓乃湖區域產仔。7月下旬開始,產仔結束後的雌性藏羚羊將再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