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追尋索南達傑
今年6月,23歲的大學生才仁洛鬆實現了自己長久以來的願望:來到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索南達傑保護站,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職的生態管護員。
“我很早就聽說了索南達傑的事跡,特別感動,所以想追隨他的足跡,成為(wei) 可可西裏的一名守護者。”才仁洛鬆說。
20世紀80年代,猖狂的盜獵分子大肆獵殺藏羚羊,可可西裏藏羚羊數量從(cong) 20多萬(wan) 隻銳減至不足2萬(wan) 隻。1994年,時任治多縣委副書(shu) 記傑桑·索南達傑在一次與(yu) 盜獵分子的鬥爭(zheng) 中,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如今,這個(ge) 被命名為(wei) 索南達傑的保護站共有生態管護員14人,承擔著巡山、反盜獵、守護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的職責。
經過一代代生態管護員的艱辛保護,可可西裏地區的藏羚羊數量已恢複到7萬(wan) 隻以上。
7月28日,一群藏羚羊通過青藏公路前往三江源地區的棲息地。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臨(lin) 近中午,才仁洛鬆拿著奶瓶,來到保護站的“藏羚羊幼兒(er) 園”,五隻藏羚羊幼崽圍了過來。這五隻小藏羚羊在遷徙時與(yu) “大部隊”走散,生態管護員今年巡山途中發現它們(men) ,救助了回來。
“藏羚羊是三江源地區最有標誌性的動物,索南達傑為(wei) 保護它們(men) 獻出了生命。我們(men) 作為(wei) 新一輩管護員,有義(yi) 務保護好這些‘高原精靈’,這是一種傳(chuan) 承。”才仁洛鬆說,保護站還會(hui) 對救助的藏羚羊進行野化訓練,它們(men) 會(hui) 在具備一定野外生存能力後回歸自然。
這是7月25日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索南達傑保護站拍攝的藏羚羊幼崽。新華社 劉洋 攝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還是長江的發源地,有“萬(wan) 裏長江第一縣”之稱。在治多,有一支義(yi) 務清理垃圾的環保誌願隊,經過多年發展,人數已有80多人。
作為(wei) 誌願隊的組建者之一,牧民索南仁青已從(cong) 事環保誌願服務13年。他和隊員不僅(jin) 自己開車去撿拾垃圾,還主動向牧民宣講生態保護知識,腳步幾乎踏遍整個(ge) 治多縣。
時至今日,索南仁青還時常觀看《可可西裏》。這部上映近20年的國產(chan) 電影,感動了無數觀眾(zhong) 。電影中,巡山隊長日泰為(wei) 保護可可西裏的藏羚羊,與(yu) 盜獵分子展開頑強鬥爭(zheng) 並因此犧牲。日泰的原型,就是傑桑·索南達傑。
“索南達傑為(wei) 了保護可可西裏、保護藏羚羊,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們(men) 從(cong) 小在這片草原上長大,更應該守護好我們(men) 的家園。”索南仁青說。
圖為(wei) 傑桑·索南達傑紀念碑。新華社記者 周盛盛 攝
莽莽昆侖(lun) 山巍然屹立,滾滾長江水日夜奔流。在昆侖(lun) 山口,矗立著傑桑·索南達傑紀念碑。純白的哈達在碑前迎風飄揚,許多人專(zhuan) 程趕來紀念和瞻仰。
“他是一位英雄,‘索南達傑’的名字永遠留在可可西裏。”一位遊客動情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索南達傑保護站男“羊媽”:可可西裏藏羚羊越來越多
據了解,在索南達傑保護站一代代隊員的努力下,可可西裏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得以明顯改善,動植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多,藏羚羊由保護初期的不足兩萬隻增加至七萬隻。[詳細] -
青海省首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警示教育基地掛牌
日前,青海省首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警示教育基地在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正式成立,標誌著該省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方麵又邁出了關鍵一步,它的成立將為可可西裏環境司法保護開辟一個全新的教育陣地。[詳細] -
可可西裏的一道光
今天,索南達傑英魂可以安息了,可可西裏的藏羚羊已經從不足2萬隻恢複到了7萬多隻,可可西裏再無槍聲,藏羚羊也有了一片生存的淨土。 [詳細] -
索南達傑犧牲近30年 三江源保護三次升級
“這次三江源設立國家公園,其保護方式和前麵都不同,前麵重在保護,而這一次是保護與發展並重。”哈希·紮西多傑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