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三江源牧民生態管護員: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發布時間:2023-08-08 09: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我們(men) 住在三江源國家公園,住在‘中華水塔’,這裏是我的出生地,源頭的人要把三江源保護起來。”紮西南加說,在草原做生態管護員,守護著萬(wan) 物生靈,有付出也有回報。

  紮西南加的家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xiang) 紅旗村。位於(yu) 青海省西南部、玉樹州北部的曲麻萊縣,是可可西裏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核心區、交匯區,平均海拔4550米,素有“江河源頭第一縣”美稱。


圖為(wei) 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風景航拍圖。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 供圖

  2018年,紮西南加成為(wei) 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的生態管護員,今年25歲的他也是村裏年紀最小的管護員。

  紮西南加說,他現在每個(ge) 月能拿到1800元(人民幣,下同)的工資,巡山監測、撿拾垃圾是他目前最主要的日常工作。

  “一年下來,總收入能多出來21600元,也是除家庭主要營收之外最多的收入。”紮西南加說,“從(cong) 小在草原長大,現在工作巡護也在草原,參與(yu) 生態管護員的工作,不僅(jin) 多了一份收入,也豐(feng) 富了生活。”

  “祖輩都是生活在這裏的牧民,最了解周邊的山川、河流、野生動物。”38歲的義(yi) 西尼瑪是玉樹州曲麻萊縣葉格鄉(xiang) 龍麻村的生態管護員,在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義(yi) 西尼瑪看來,生態是重中之重。“哪怕管護值班表沒有安排,我也會(hui) 義(yi) 務去巡護。”

  義(yi) 西尼瑪說:“身邊的牧民,每家都有人從(cong) 事生態公益性崗位,我們(men) 在守護好草原的同時,也實現了生態、生產(chan) 、生活共贏。”


圖為(wei) 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葉格鄉(xiang) 紅旗村生態管護員騎馬巡護。受訪者 供圖

  玉樹州曲麻萊縣葉格鄉(xiang) 紅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鬧布才讓介紹,如今,像紮西南加、義(yi) 西尼瑪一樣的管護員已成為(wei) 保護三江源生態係統的重要力量。全村505名生態管護員一戶一崗,負責巡護163萬(wan) 畝(mu) 的土地。

  “有了體(ti) 麵的工作和可觀的收入,我們(men) 也從(cong) 源頭的牧民轉為(wei) 生態管護員,與(yu) 野生動植物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共同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義(yi) 西尼瑪感歎,“現在草原的天空更藍了、草原更綠了,過去難得一見的雪豹、野犛牛、黑頸鶴也頻繁出現。保護雖是近些年的‘新鮮’詞匯,但卻是我們(men) 藏族的傳(chuan) 統信仰,因為(wei) 眾(zhong) 生平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據了解,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三江源地區通過實施生態獎補、民生改善等政策措施,使當地牧民增加就業(ye) ,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作為(wei) 中國首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從(cong) 啟動實施,到領銜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為(wei) 保護地每戶牧民提供一個(ge) 生態公益性崗位,崗位工資構成包括每月1800元的工資和草畜平衡獎補資金,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每年提供資金補助3.7億(yi) 元,17200名牧民成為(wei) 生態管護員。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