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守望可可西裏
有人說,可可西裏是一片荒原,它卻是孕育生命的搖籃;
有人說,可可西裏是生命禁區,它卻是野生動物的棲息樂(le) 園;
有人說,可可西裏是無人區,卻有一群人堅守在這裏;
……
8月15日,西然永平望著院子裏的小藏羚羊,戀戀不舍地離開索南達傑保護站,前往格爾木市。臨(lin) 行前,西然永平再三叮囑輪班值守的同事,“一天要喂4次奶,平日裏多觀察小羊糞便,晚上別睡太死。”
回到格爾木市後,每天睜眼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向保護站值守生態管護員詢問小藏羚羊的情況。
讓西然永平記掛的藏羚羊有5隻,這5隻小藏羚羊是7月13日從(cong) 卓乃湖救助回來的,當時隻有十幾天大小,照顧小羊的“生活起居”成為(wei) 了西然永平最上心的事兒(er) 。
“每天喂四次奶,8時30分、12時、16時30分、20時30分各一次,每次的量不能太多。喂奶前的準備工作非常細致,先要將袋裝牛奶倒入水壺,加入適量的水,放在爐子上加熱,等到牛奶沸騰後,放在屋外晾溫。隨後,把所有奶瓶放在鋁鍋中燒煮,等到水沸騰後,再將奶瓶取出晾幹。”西然永平解釋,牛奶加水是為(wei) 了防止小羊拉肚子,沸水煮奶瓶是為(wei) 了消毒。
西然永平說,照顧藏羚羊寶寶就像是在照顧自己的孩子,有時候,深更半夜還要去看兩(liang) 眼,就怕出現意外,西然永平將自己的這種行為(wei) 稱為(wei) “被迫害妄想症”。
西然永平所在的索南達傑保護站是可可西裏最早設立的保護站,以環保衛士傑桑·索南達傑的名字命名,既是對先驅的懷念,更是遺誌的傳(chuan) 承。索南達傑保護站是可可西裏藏羚羊救助中心,每年藏羚羊在卓乃湖、太陽湖等地集中產(chan) 仔,巡山隊員發現和羊群走散的藏羚羊幼仔後,會(hui) 把它們(men) 帶回保護站救助喂養(yang) ,這裏也被稱為(wei) “藏羚羊幼兒(er) 園”,保護站生態管護員充當了“羊爸”“羊媽”的角色。
2002年至今,索南達傑保護站已有50多隻小羊迎接新生,重回自然。
西然永平家住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是西南交通大學生物工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大學生,他原本可以有更多更優(you) 的選擇,但他卻留在了可可西裏。
“誰說大學生就不能當一名生態管護員,可可西裏是寶貴的遺產(chan) ,總得要有人來守護吧!”麵對疑問,西然永平坦然說,來可可西裏之前,他對這裏的了解並不多,僅(jin) 僅(jin) 是通過網絡上的新聞,來了之後卻喜歡上了這裏。
其實,這不僅(jin) 僅(jin) 是西然永平的感受。可可西裏仿佛能讓人著迷,2016年4月,記者第一次進入可可西裏腹地,整個(ge) 行程將近10天。當時是跟隨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組進入可可西裏,有幸到達了區域內(nei) 大部分的湖泊高山,那時候可可西裏給記者的感受是荒涼,並不理解為(wei) 什麽(me) 還有那麽(me) 多人前赴後繼守望可可西裏。
當時帶工作組進入可可西裏的向導是索南達傑保護站的趙新錄、龍周才加、郭雪虎三人。在太陽湖畔住宿的那一晚,帳篷內(nei) 閑聊時,郭雪虎的一句話讓記者記憶猶新:“可可西裏的寧靜是流血與(yu) 犧牲換來的,為(wei) 了保護藏羚羊,已經有前輩犧牲,英魂長眠太陽湖畔,我們(men) 現在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那天晚上,望著帳篷不遠處傑桑·索南達傑的墓碑,看著滿天璀璨繁星,心想也許有一顆星星正是索南達傑,他依然守望這片大地,未曾離去。
從(cong) 可可西裏回來之後,記者就迫不及待查閱與(yu) 可可西裏相關(guan) 的資料,翻閱相關(guan) 書(shu) 籍,了解可可西裏這片荒野,試圖探尋一群人堅守一片荒野的意義(yi) ,這也萌發了想再次走進可可西裏的念頭。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這些年,每年會(hui) 有一兩(liang) 次機會(hui) 到可可西裏采訪,從(cong) 昆侖(lun) 山口到唐古拉山鎮之間的邊緣地帶行走,有時候也會(hui) 稍微深入一些。隨著閱曆的增加,漸漸認識到這群人堅守與(yu) 守望的意義(yi) :他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藏羚羊和可可西裏的守護者,他們(men) 真正守望的是人類心靈的歸途。
當初,郭雪虎隻是索南達傑保護站一名普通的生態管護員,如今的他已經成長為(wei) 卓乃湖保護站副站長。記者與(yu) 郭雪虎算是老朋友,一方麵是相識時間長,另一方麵可能是“同行”的緣故,每次采訪會(hui) 吐露一些真心話。
“2009年冬天的一次進山巡護,讓我終生難忘,那天,我們(men) 的車輛陷入湖中導致油箱進水,車輛拖出來後,我們(men) 點了一堆火取暖,誰料火星引燃了身上的油水混合物。”郭雪虎說,當時火苗順著他的褲腿直往上躥,隊友尼瑪紮西抓起一床棉被瞬間撲蓋在他的身上,火才算滅了。
郭雪虎家住玉樹州稱多縣,早些年,他在玉樹州廣播電視台工作。2006年,郭雪虎辭職,毅然決(jue) 然遠赴可可西裏,“當時聽說可可西裏招募巡山隊員,我就辭職報了名。做這個(ge) 選擇時,很多人不理解,我的理由很簡單,索南達傑是我的偶像。”
可可西裏卓乃湖保護站屬於(yu) 季節性保護站,每年藏羚羊遷徙產(chan) 仔時,郭雪虎都會(hui) 和同事堅守在這裏,一待就是幾個(ge) 月,但郭雪虎並不覺得這樣的日子枯燥,“每天見證新生命誕生,看著它們(men) 活蹦亂(luan) 跳,這就是我們(men) 堅守在這裏的最大樂(le) 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護航生命之旅
索南拿著望遠鏡望向可可西裏,看著“拖家帶口”的藏羚羊群緩緩向青藏公路靠近,他立即行動了……攔停過往車輛,為藏羚羊“回鄉”之旅打開生命通道。[詳細] -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與藏羚羊守望相助
對於藏羚羊來說,它們是幸運的,因為有尕桑、卓瑪加和許多默默無聞生態管護員。其實,在這場與藏羚羊的守望相助中,人類又何嚐不是更幸運?因為藏羚羊的棲息,也是對牧人及青藏高原的守護。 [詳細] -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拉覺悟生態教育站
依托拉覺悟生態教育站的載體,當地牧民群眾用更科學、更有效的方法守護著家園,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在這片草原實現了有機融合統一。 [詳細] -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煙瘴掛:心之所願 未能企及
雖然未能揭開煙瘴掛大峽穀的神秘麵紗,但僅僅是遠遠眺望,我就感受到香巴求培堅守的意義。煙瘴掛大峽穀是野生動物的生存樂園,或許我們不該踏足煙瘴掛,讓它存在於我們內心深處就好。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