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幸福河畔煥新顏——甘肅築牢黃河上遊生態安全屏障
從(cong) 青藏高原到黃土高原,黃河在甘肅兩(liang) 進兩(liang) 出、蜿蜒千裏。作為(wei) 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補給區,保護上遊生態、為(wei) 下遊送去一河淨水,是甘肅對母親(qin) 河的責任所在。
減負
黃河幹流流經甘肅4市州,其中蘭(lan) 州、白銀都是老工業(ye) 城市。各地從(cong) 汙染治理入手,為(wei) 母親(qin) 河“減負”。
為(wei) 了強化排放監管,位於(yu) 蘭(lan) 州市主城區上遊的蘭(lan) 州石化公司在廢水外排口、重點廢氣排放口安裝在線監測設施,並給每個(ge) 排放口安排了“源長”。相關(guan) 數據與(yu) 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實現24小時監測監管。
“一旦來水濃度觸發預警值,我們(men) 就會(hui) 收到短信,為(wei) 處理異常情況搶得了時間。”負責水上公園排放口的“源長”金民主說。
在加強動態管理的同時,蘭(lan) 州石化停運了黃河北罐區及跨越黃河危險品輸送管線,關(guan) 停了所有地下水、地表水取水工程,並對化工汙水處理裝置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後出水水質的化學需氧量較改造前下降了46.71%。
7月3日,在蘭(lan) 州市安寧區拍攝的黃河沿岸的銀灘濕地公園(範培珅/攝)
白銀市,因礦設企、因企設市。
全長38公裏的東(dong) 大溝,是一條直通黃河的排洪河溝。早年間,由於(yu) 兩(liang) 岸企業(ye) 直排工業(ye) 廢水,導致東(dong) 大溝成為(wei) 黃河上遊最大的重金屬汙染源。
2012年以來,白銀市啟動東(dong) 大溝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處置重金屬重度汙染底泥及工業(ye) 廢渣82.7萬(wan) 立方米,固化、穩定化處理輕度汙染底泥45.7萬(wan) 立方米,清運河道垃圾,恢複生態植被,使生態環境得到好轉。
“工程治理極大降低了底泥向水體(ti) 釋放重金屬的總量,如汞的降幅達97.8%。相關(guan) 措施促進了河道周邊生態環境恢複,保障了黃河水環境安全。”白銀市生態環境局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水清川說。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閆子江介紹,甘肅在全國率先啟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完成4個(ge) 水係36條重要幹支流入河排口排查,排查河道約6000公裏。有序推進排汙口整治工作,從(cong) 源頭上規範排汙行為(wei) ,嚴(yan) 格控製汙染物排放總量。
數據顯示,黃河流域甘肅境內(nei) 41個(ge) 國考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92.68%,黃河幹流出境斷麵水質連續7年達到Ⅱ類。
涵水
甘肅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為(wei) 母親(qin) 河補水,最關(guan) 鍵的是健康的生態係統能夠留住水。
初秋時節,在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遼闊,河曲如網。曾經因過度放牧而沙化的草原,通過數十年禁牧休牧等措施,得到了休養(yang) 。
這是瑪曲縣阿萬(wan) 倉(cang) 濕地景色(7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祖祖輩輩放牧為(wei) 生的牧民,開始以另一種方式受益於(yu) 草原。“2019年起,我家2000畝(mu) 草場承包給景區,獲得了租金收入。”家在阿萬(wan) 倉(cang) 草原的牧民貢華爾說。
禁牧休牧“做減法”,造林種草“做加法”。
甘南州林草局副局長權宏林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甘南州累計營造林93.44萬(wan) 畝(mu) ,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原1792萬(wan) 畝(mu) 。森林蓄積量較2010年增加2412萬(wan) 立方米、達到1.06億(yi) 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較“十二五”末提升5.01個(ge) 百分點、達到97.01%。
隨著生態係統一體(ti) 化保護修複理念的推進,2019年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yang) 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啟動。為(wei) 期3年的項目,對礦山、森林、草原、濕地等進行係統修複,生態保護修複總麵積達13.39萬(wan) 公頃。
這是黃河瑪曲段幹流沿岸一處流動沙丘修複治理工程(2022年9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甘南通過實施一批生態保護修複工程以及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水土保持、國土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使水源涵養(yang) 能力和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提升。與(yu) 10年前相比,黃河徑流量增加了18.7%。”甘南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史程順說。
轉型
作為(wei) 我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白銀市在轉型中謀求新發展。
據介紹,白銀積極推動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ye) 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材料、生物醫藥、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四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2022年重點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到560億(yi) 元。
文旅產(chan) 業(ye) 則為(wei) 蘭(lan) 州注入活力。今年暑期,蘭(lan) 州“火”了。黃河兩(liang) 岸,人頭攢動;中山橋上,遊客比肩接踵;大河之上,快艇、遊船、羊皮筏子等,共同構築成別樣風景。
7月19日,在蘭(lan) 州市城關(guan) 區,遊客在黃河岸邊欣賞黃河之濱百日千場音樂(le) 展演活動。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蘭(lan) 州市接待遊客4890萬(wan) 人次。其中,7月份接待遊客1268.1萬(wan) 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431.92%。
最美是傍晚時分,眼前大河奔流,遠望雲(yun) 蒸霞蔚。為(wei) 期16天的黃河之濱藝術節上,交響音樂(le) 會(hui) 、秦腔、京劇、曲藝、兒(er) 童劇等28場演出輪番上演。
這是7月19日拍攝的蘭(lan) 州港碼頭。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如今,‘黃河之濱也很美’已成為(wei) 蘭(lan) 州文旅的新名片。”蘭(lan) 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檸說。將蘭(lan) 州文化引入高檔民宿、將蘭(lan) 州民俗融入鄉(xiang) 村旅遊、將蘭(lan) 州故事融入景區景點……蘭(lan) 州不斷拓展著文旅業(ye) 態,黃河旅遊也變得更有內(nei) 涵。
甘肅沿黃流域總麵積14.59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省國土麵積的34.3%,沿黃流域人口和生產(chan) 總值占全省比重都在80%左右。這條母親(qin) 河,既是隴原兒(er) 女的生命之源、生態之基,也是生產(chan) 之要。河畔的隴原兒(er) 女,正用實際行動嗬護著母親(qin) 河,讓幸福河畔煥發新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省甘南州境內黃河徑流量較10年前增加18.7%
近年來,甘南州全麵落實河湖長製、林長製,生態保護與建設取得重大成效,黃河徑流量較10年前增加18.7%,水源涵養和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提升。[詳細] -
把自然講給你聽|上遊濕地,黃河的“蓄水池”
現實中,多年水文數據告訴我們,上遊青海玉樹和果洛、四川阿壩和甘孜、甘肅甘南等地河湖濕地資源豐富,是黃河水源主要補給地。[詳細] -
“黃河之腎”甘肅瑪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出境水量十年增六成
被譽為“黃河之腎”的瑪曲縣,探索出一套具有“瑪曲特色”的高寒沙化、草原治理模式,黃河沿岸草原沙化退化已得到根本遏製,全縣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源涵養能力持續增強,出境水量十年增六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