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海南州:以光伏治沙推動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23-11-03 08: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行走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光伏園區,一排排光伏板錯落有致、望不到邊,光伏板下方牧草叢(cong) 生、羊群穿梭。很難想象這裏曾是寸草不生的黃沙地,而如今卻成了光伏治沙的典型樣板。


圖為(wei)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光伏基地。姚占山 攝

  海南州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的同時,積極探索“光伏+治沙+產(chan) 業(ye) ”發展新模式,充分利用塔拉灘占地345平方公裏、並網裝機1038萬(wan) 千瓦的光電園區,實現光伏產(chan) 業(ye) 與(yu) 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扶貧、農(nong) 牧生產(chan) 、文化旅遊等深度融合。

  “根據青海省第六次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監測成果,海南州沙化土地麵積3617平方公裏,占青海省沙化土地總麵積的3%,占全海南州麵積的8.13%,是青海省沙化麵積較多、治理難度較大、生態保護任務最艱巨的區域。”青海省林草局生態修複處副處長王清水說。

  “十三五”以來,海南州依托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國土綠化示範試點、光伏風電基地建設等項目,著力建設三江源、青海湖、黃河流域三大重點生態圈。

  “通過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多種治理措施,共和盆地、環青海湖地區沙化土地麵積增加的速率明顯減緩,土地沙化麵積擴大趨勢得到有效遏製,相比青海省第五次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監測成果,全州沙化土地減少149平方公裏,實現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和沙化程度持續‘雙減少’,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覆蓋度‘雙提高’的目標。”海南州林草局局長何香龍介紹。

  在光伏園區建設伊始,海南州積極開展園區人工造林、沙化土地治理及板下草原修複,累計治理園區及周邊沙化土地41.75萬(wan) 畝(mu) ,建成園區防風林帶134公裏、6250畝(mu) 。光伏園區防風固沙林和規模化光伏電板組件具有降低地麵溫度、增加濕度、減少風蝕、改善土壤、增加植被蓋度的作用。

  “2023年草原監測數據顯示,園區內(nei) 植被蓋度達到50%,較園區外增加12%,部分區域植被蓋度達到80%;植物種數由7種增加到13種;園區內(nei) 鮮草產(chan) 量每畝(mu) 173.8公斤,是園區外的4倍。”海南州林草局林業(ye) 站(草原站)站長黎與(yu) 說。

  依托光伏園區植被恢複的牧草地,形成“牧光互促”的光伏生態畜牧業(ye) 發展模式,有效帶動了周邊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根據草地監測數據,按照規劃園區內(nei) 草場70%可利用率測算,年產(chan) 草量可達11.8萬(wan) 噸,能滿足養(yang) 殖近8萬(wan) 頭羊飼草需求,按每年出欄55%計,可增收6000萬(wan) 元。

  “目前已在40個(ge) 電站養(yang) 殖‘光伏羊’1.5萬(wan) 餘(yu) 隻,此模式在降低飼養(yang) 成本、帶動群眾(zhong) 獲得穩定收益的同時,還能降低光伏企業(ye) 秋冬季割草成本和防火隱患。”海南州林草局防火辦公室主任卓瑪本說。

  此外,通過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2022年海南州光伏園區向河南輸送綠電394.33億(yi) 度。按現有新能源裝機容量計算,年節約標準煤736.96萬(wan) 噸,減排煙塵941.46噸、二氧化碳2237.2萬(wan) 噸、一氧化碳1974萬(wan) 噸、二氧化氮84750噸,助力海南州實現“雙碳”目標。

  通過10多年的探索,海南州形成了防沙治沙與(yu) 清潔能源有效融合的綠色發展新模式,通過“光伏+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新業(ye) 態,走出了一條發展經濟、保護生態、改善民生、民族團結、社會(hui) 和諧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