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遊好“風光”——青海加快清潔能源發展見聞
金秋時節,在位於(yu) 黃河上遊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風力發電機葉片迎風飛轉,一塊塊蔚藍色的光伏板組成“光伏海洋”,來自大自然的風能和太陽能,被源源不斷轉化為(wei) 綠色電能,通過電網送往千家萬(wan) 戶。
9月底,國家能源集團青海電力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共和縣100萬(wan) 千瓦“牧光儲(chu) ”項目四期20萬(wan) 千瓦光伏項目並網發電,這是這家公司2023年第二個(ge) 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的100萬(wan) 千瓦光伏項目。
這個(ge) 項目所在的光伏發電園區位於(yu) 黃河上遊龍羊峽庫區西岸的塔拉灘上,從(cong) 四季不長草的荒灘到一座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的誕生,黃河見證了這片土地的“風光”之變。
“牧光儲(chu) ”項目依托當地豐(feng) 富的農(nong) 牧資源,采用光伏板上發電,光伏板下種草、牧羊的方式,構建新能源開發與(yu) 畜牧業(ye) 協同發展的“牧光互補”新模式。
9月6日,在國家能源集團青海電力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光伏羊”正在覓食。(受訪者供圖)
每年夏季,深藍色的光伏板下都會(hui) 長出鬱鬱蔥蔥的青草,園區裏的“光伏羊”啃食青草,奔跑追逐,成為(wei) 當地引人矚目的風景。
“為(wei) 了讓羊群能夠暢通無阻地吃草,我們(men) 通過研究將光伏組件的離地間隙設計為(wei) 150厘米。”國能(共和)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井國順介紹,電站維護時,檢修人員對光伏板進行衝(chong) 洗,從(cong) 而可以給光伏板下的土地補充水分,草地涵養(yang) 水源能力提升,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目前,電站內(nei) “光伏羊”的數量達10000餘(yu) 隻,“牧光互補”模式在創新中不斷發展。
青海境內(nei) 黃河幹流長1694千米,境內(nei) 河長占黃河總河長的近三分之一。在國家電投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李家峽水電站,奔騰而下的黃河水所產(chan) 生的“綠電”,為(wei) 專(zhuan) 為(wei) 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青豫直流”工程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保障。
10月10日,李家峽水電站5號機組順利通過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chan) 發電。標誌著李家峽水電站實現200萬(wan) 千瓦全容量投產(chan) 。
這是9月27日拍攝的李家峽水電站(無人機照片)。(受訪者供圖)
李家峽水電站位於(yu)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和海東(dong) 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交界處的黃河幹流上,電站單機容量40萬(wan) 千瓦,規劃總裝機容量200萬(wan) 千瓦。
國家電投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薛寧介紹,5號機組作為(wei) “青豫直流”工程的重要調峰電源,主要配合光伏、風力發電間歇性電源運行,平抑風光發電出力變幅,將新能源發電轉換為(wei) 安全穩定的優(you) 質電源,助力清潔能源外送。
“綠電”不僅(jin) 通過特高壓外送通道點亮千裏之外的萬(wan) 家燈火,也為(wei) 黃河源頭居民帶來了溫暖。在被譽為(wei) “黃河源頭第一縣”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黃河鄉(xiang) 果洛新村牧民葉吉的家中暖意融融。自從(cong) 家中安裝了用電鍋爐供熱的地暖,葉吉就再也沒有為(wei) 冬季取暖而發過愁。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黃河鄉(xiang) 果洛新村牧民正在家中安裝地暖。(受訪者供圖)
“以前,我們(men) 采暖主要靠煤炭、牛羊糞,采暖成本高,既不經濟也不環保。”葉吉說,2020年,葉吉和家人搬進新居,在當地政府和國家電網公司的幫助下安裝了地暖,從(cong) 此他們(men) 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瑪多縣,年平均氣溫達零下4攝氏度以下,每年的供暖期超過10個(ge) 月,取暖是當地群眾(zhong) 的頭等大事。
自2017年起,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就在瑪多縣分片區、分鄉(xiang) 鎮陸續建成投運“煤改電”清潔取暖項目,當地群眾(zhong) 逐漸告別傳(chuan) 統取暖方式。今年9月,瑪多縣第四片區清潔取暖改擴建工程竣工投運,自此瑪多縣清潔取暖用電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
近年來,位於(yu) 黃河源頭的青海省持續開發利用“風”“光”“水”等資源,清潔能源已成為(wei) 青海轉型發展、推進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的“金色名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尖紮縣:“陽光收入”鼓起村民錢袋子
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來玉村在後續產業大力發展中,形成了民宿、旅遊、光伏、采摘、服裝加工“五大產業”,其中,光伏產業成為村民年度分紅中重要部分。[詳細] -
“水光互補”釋放黃河上遊綠色能源優勢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遼闊的原野上是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一排排光伏板正源源不斷地吸收著太陽能;幾十公裏外,峽穀兩岸層岩嶙峋,巨大的水流奔湧而下,這裏坐落著黃河上遊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龍羊峽水電...[詳細] -
青海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突破4000萬千瓦居中國首位
日前青海省能源局發布《青海省清潔能源發展報告2022》,顯示青海省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突破4000萬千瓦,居中國首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