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木樨花”在高原綻放
“現在是秋冬森林草原防火期,一定不要野外違規用火哦。”“好的,阿姐。”……
翻開理塘縣幹部殷潔的微信對話框,數十條與(yu) “石榴籽”結對戶全藏語的對話內(nei) 容,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個(ge) 蘇州姑娘的微信聊天框。翻開她的微信朋友圈,所發內(nei) 容皆是工作動態,她所創作的藏語詩歌和翻譯作品穿插其間,點讚評論不少。
一個(ge) 在江南水鄉(xiang) 土生土長的姑娘為(wei) 何如此熟練掌握藏語?帶著這份好奇,記者與(yu) 殷潔相約在理塘縣千戶藏寨·勒通古鎮的一間咖啡館。初見如想象般江南女子的溫婉,披肩的長發讓殷潔更顯清麗(li) 秀雅。打開“話匣子”後,殷潔的快言快語與(yu) 她溫婉的外表形成一股“反差萌”。
16年前,正在南京讀大學的她,深受學校西藏籍進修教師的影響,對藏文化產(chan) 生濃厚的興(xing) 趣。整個(ge) 大學四年,她一邊主修漢語言文學,一邊自學藏語。每年暑假到拉薩晚報實習(xi) 的經曆,讓她很快便熟練掌握藏語的溝通與(yu) 運用,對藏文化的喜愛也從(cong) 有興(xing) 趣到熱愛。帶著這份熱愛,2012年,殷潔通過公務員考試考入我州石渠縣,這朵來自蘇州的“木樨花”開始在雪域高原“徐徐綻放”。
起初,無論是單位同事還是老百姓,都對這位來自江南的“弱女子”是否能適應高原生活產(chan) 生過深深的懷疑,很快大家心裏的懷疑就轉為(wei) 佩服。雖然高海拔帶來身體(ti) 的不適和飲食習(xi) 慣的不同讓殷潔暴瘦,但她都一一克服下來,並很快將精力投入工作中。原本以為(wei) 自己學習(xi) 的藏語能在工作中增添助力,沒想到石渠作為(wei) 牧區,老百姓交流均是牧區藏語,這與(yu) 殷潔所學拉薩地區藏語有所差異,與(yu) 群眾(zhong) 溝通依舊困難。好在藏語的書(shu) 麵用語沒有區域劃分,一番思索後,殷潔通過微信等聊天軟件,用藏語文字與(yu) 群眾(zhong) 溝通,解決(jue) 了這個(ge) 溝通難題。隨著走村入戶等工作的開展,殷潔所在的石渠縣長沙幹馬鄉(xiang) 老百姓們(men) 很快都認識了這個(ge) 來自外省的漢族女孩兒(er) 。
後來因為(wei) 工作調動,她來到世界高城——理塘,從(cong) 事宣傳(chuan) 文化工作。來到理塘後,因為(wei) 工作關(guan) 係殷潔接觸了不少理塘本地民俗文化,在此期間,她的藏語“優(you) 勢”與(yu) 所學的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產(chan) 生了奇妙的“碰撞”,理塘不少口口相傳(chuan) 的藏語詩歌、弦子唱詞、民間傳(chuan) 統歌謠等,在殷潔和同事們(men) 的努力下,有了更為(wei) “詩情畫意”的漢語譯文,民族文化的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在這裏得到生動實踐。
此外,在理塘工作近十年,殷潔也與(yu) 當地群眾(zhong) 結下深厚感情。村戈鄉(xiang) 村戈村的花甲老人阿稱就醫轉院,殷潔跑前跑後幫忙辦理轉院手續;牧民新村的紮某身患白血病,殷潔幫助到縣級相關(guan) 部門申請救助資金,並動員自己的親(qin) 朋好友捐款,還幫助他的媳婦布姐找工作貼補家用;濯桑鄉(xiang) 汝村一群眾(zhong) 身有殘疾,殷潔到處幫助谘詢殘疾人辦理相關(guan) 事宜……點滴中見真情,小事中現溫暖,在這些“小事”中,這個(ge) 蘇州姑娘與(yu) 當地群眾(zhong) 越走越親(qin) ,宛若“一家人”。
回顧自己這十餘(yu) 年的高原生活,殷潔直歎時光荏苒。采訪尾聲,她告訴記者,如今的她已經是一名“高原媳婦”,和巴塘籍老公紮根理塘,並育有一兒(er) 一女。對於(yu) 未來,自己將力所能及地發揮個(ge) 人價(jia) 值,如蘇州的市花“木樨花”一樣,不為(wei) 凜寒,默默奉獻,為(wei) 理塘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來自自己的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理塘縣木拉鎮種養結合找準循環農業新路子
酒廠的建立,給當地青稞種植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木拉鎮的農牧產業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詳細] -
34.2萬尾珍稀魚類放流大渡河
近日,四川大唐國際甘孜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開展2023年度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詳細] -
甘孜州謀深做實“多”字文章提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質效
充分發揮兩新工委牽頭抓總作用,定期召開兩新組織黨建聯席會議和“兩個覆蓋”工作推進會,研判分析症結、提出辦法措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