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線上的雪域搖籃:一封來自四川省藏文學校的信
親(qin) 愛的讀者們(men) :
大家好!
希望這封信能在你忙碌的學習(xi) 工作和生活中帶來一絲(si) 溫暖和喜悅。我是位於(yu)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四川省藏文學校,一個(ge) 充滿活力和知識的地方,一個(ge) 可以陪伴學子成長、學習(xi) 和探索世界的地方。今天想以這麽(me) 一種特殊的方式,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
圖為(wei) 四川省藏文學校大門 攝影:登真巴珍
1981年8月31日,我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建校,是一座全麵係統傳(chuan) 授藏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中等專(zhuan) 業(ye) 學校,服務範圍以四川涉藏州縣為(wei) 主,涵蓋西藏、青海、甘肅、雲(yun) 南等地。一直以來以“繼承和發展藏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合格建設人才”為(wei) 辦學宗旨,以“政治合格,品德合格、專(zhuan) 業(ye) 合格”為(wei) 辦學方向,以“保特色、強素質、突優(you) 勢、塑形象、做精品、鑄名校”為(wei) 辦學理念,以藏語文、藏醫醫療和藏藥、藏族工藝美術三大類專(zhuan) 業(ye) 為(wei) 龍頭專(zhuan) 業(ye) 。
圖為(wei) 四川省藏文學校辦學宗旨 攝影:登真巴珍
特殊的課程設置
“搶救、繼承和發展藏民族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我一直秉持著如明燈般指引我們(men) 前進道路的校訓,因此我們(men) 係統開設了以藏族文化“大小五明”(大五明:工藝學、藏醫學、聲明學、正理學、佛學;小五明:修辭學、辭藻學、韻律學、戲劇學、星象學)的所有課程,特別是目前國家其他院校均沒有開設的聲明學、因明學、星象學、內(nei) 明學等課程,我均開設並初具規模。
圖為(wei) 2022級醫學班正在上藏語文課 攝影:登真巴珍
近幾年來我們(men) 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不斷規範教育管理,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教育創新,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批準我為(wei) “四川省公務員培訓施教機構”,主要承擔以藏語文為(wei) 主的藏漢雙語培訓工作,這不僅(jin) 給予我莫大的鼓勵,也使我的教育職能進一步拓展。
特殊的藏醫專(zhuan) 業(ye)
自1982年以來,我開設了藏醫醫療與(yu) 藏藥專(zhuan) 業(ye) ,藏醫醫務室也因學生的實踐教學需要同時誕生。這個(ge) 特殊的專(zhuan) 業(ye) ,最初是在迪瓊洛曲老師的帶領下,為(wei) 了滿足實踐性觀摩、臨(lin) 床診治、指認藥草和藥物的需要而啟動的。後來在醫務室的經營過程中,不僅(jin) 滿足了學子們(men) 實踐教學的需求,同時解決(jue) 了周邊普通民眾(zhong) 看病就醫難的問題。相繼就診治愈過德格、石渠、甘孜縣等地患者多達上萬(wan) 人,同時對這些地方的防疫知識普及宣傳(chuan) 工作助了一臂之力,所以受到了廣大群眾(zhong) 的一致好評。
圖為(wei) 學校的藏藥庫房 攝影:登真巴珍
1985年我搬遷到道孚縣城區,藏醫醫務室也開始步入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命名為(wei) 四川省藏文學校附屬藏醫院,藏醫醫師古郎俄色和達沙翁姆坐診醫務室。還設立了西醫診所,主要醫生有劉天明和拉姆二位主任醫師。藏醫和西醫結合的診療模式,使藏醫班臨(lin) 床實踐、診療和實認藥物等方麵的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其中自製藥品達一百多種。
就這樣我的藏醫醫務室行醫名聲逐漸傳(chuan) 遍各地,道孚、爐霍、丹巴、雅江、新龍等縣的患者慕名前來就醫,醫院內(nei) 一度是病員爆滿狀態。在道孚期間,藏醫醫務室方便了廣大患者看病就醫的需求,同時對當地老百姓保健防疫知識宣傳(chuan) 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得到了各級黨(dang) 委政府和廣大群眾(zhong) 的一致好評。
圖為(wei) 學校的藥品標本室 攝影:登真巴珍
1994年我搬遷到甘孜州州府康定市,藏醫醫務室也隨同遷徙。醫務工作者一如既往除了擔任教學工作以外,開始調配、研製藥物,前後研製藥物達一百多種。主要對康定、丹巴、雅江和道孚等地廣大患者施診行醫,治愈了眾(zhong) 多患者的病痛。特別是治愈了一些疑難雜症,在巴塘縣和德格縣中紮科鄉(xiang) 等地有一定的知名度。
因此,藏醫醫務室將課堂教學和臨(lin) 床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成功培養(yang) 了上千名優(you) 秀藏醫醫務工作者,在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各地從(cong) 事藏醫教師、藏醫醫生和藏醫研究等工作,做出了一定的社會(hui) 貢獻。部分優(you) 秀畢業(ye) 生在工作之餘(yu) ,不斷加強學習(xi) ,實現了攻讀西藏藏醫大學藏醫碩士研究生的夢想。
圖為(wei) 學校的藥品標本室 攝影:登真巴珍
2015年藏醫醫務室更名為(wei) 藏醫科,始終如一堅持非營利性服務全校師生的原則。醫師們(men) 除擔任課堂教學以外,還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藏醫實訓教學,增強了學生臨(lin) 床經驗。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發生以來,承擔了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職責,保障了我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
創新的美術專(zhuan) 業(ye)
作為(wei) 我一直引以為(wei) 傲的三個(ge) 特色專(zhuan) 業(ye) 之一的民族工藝學美術專(zhuan) 業(ye) ,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在教學中確立了獨特的專(zhuan) 業(ye) 地位。掌握當中的民族工藝美術學專(zhuan) 業(ye) 知識,了解唐卡繪畫基礎理論及各畫派形成的曆史,提高學子們(men) 繪畫水平和藝術創作能力,是我一以貫之的專(zhuan) 業(ye) 設置初衷與(yu) 教學目的。我也一直期望著,培養(yang) 出來的學子能夠具備較高唐卡基本理論知識和繪畫實踐能力,成為(wei) 複合性雙語專(zhuan) 業(ye) 人才。
圖為(wei) 學生丹澤作品《鍾南山》 攝影:登真巴珍
首任工藝學專(zhuan) 業(ye) 學科帶頭人為(wei) 康區著名畫家唐拉才旺,他以自己深厚的藝術功底,取噶瑪嘎孜畫派和勉唐畫派各之所長後成功將其融會(hui) 貫通,提出了“方寸之間,有景有情,有心有意,精細入微,須眉畢現”的藝術主張,培養(yang) 了一大批親(qin) 傳(chuan) 弟子,更為(wei) 難能可貴的是他將自己多年來珍藏的手跡惠贈了學校。
其次擔任學校工藝美術學專(zhuan) 業(ye) 教師的是爐霍縣民間傑出畫師巴登老師,他將郎卡傑畫派傳(chuan) 統技藝帶到學校民族工藝美術專(zhuan) 業(ye) 教學當中。建校至今,唐拉澤旺、巴登老師以及他們(men) 的傳(chuan) 承弟子顏登澤仁、布根、何康德等眾(zhong) 多藝術大師們(men) 辛勤耕耘,著書(shu) 立說,獻身民族工藝美術教育事業(ye) ,培養(yang) 出眾(zhong) 多國家級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人,編寫(xie) 發行了大量學術論著和實用教材。
現任民族工藝學專(zhuan) 業(ye) 的老師生登、王修、羅絨巴登等作為(wei) 他們(men) 的再傳(chuan) 弟子,不辱使命,薪火再傳(chuan) ,為(wei) 民族工藝美術的明天帶來新的希望。
圖為(wei) 學生所郎曲卓的作品《紅軍(jun) 飛奪瀘定橋》 攝影:登真巴珍
從(cong) 2013年始,我先後與(yu) 石渠縣圖布丹民族手工藝農(nong) 村合作社、爐霍縣民族手工藝技能培訓基地、德格縣佐欽琉璃光慈善醫院等搭建了“校地合作”“產(chan) 、教、學、研”相結合的職業(ye) 教育省級現代學徒製校企合作路子,以此為(wei) 平台,專(zhuan) 門培養(yang) 傳(chuan) 承和弘揚瑪孜、勉薩、郎卡傑等諸多經典傳(chuan) 統畫派的學生。
圖為(wei) 學校榮譽牆的一麵 攝影:登真巴珍
40年來,我相繼培養(yang) 了噶瑪嘎孜畫派、郎卡傑畫派、勉唐畫派傳(chuan) 承人1000餘(yu) 名,當中湧現出一大批省、州級非物質文化傳(chuan) 承人,肩負起了發揚光大民族工藝美術的神聖使命。
優(you) 渥的基礎設施
我愛我的學子,希望他們(men) 能夠在這裏度過愉快的學習(xi) 和課餘(yu) 生活。因此,我和成員們(men) 經過不懈努力,爭(zheng) 取創建良好的校園基礎設施,其中包括種類齊全的圖書(shu) 館、眾(zhong) 多項目的學生活動中心、平坦開闊的操場等,據目前的設施運行情況來看,得到學子們(men) 廣泛的認同。
圖為(wei) 學校師生們(men) 課間操跳民族鍋莊舞 攝影:登真巴珍
圖為(wei) 陽光下看書(shu) 的學生們(men) 攝影:登真巴珍
當然還有我最擔心的住宿問題,因為(wei) 學生們(men) 大部分來自外縣,走讀基本不可能,甚至周末回家都成為(wei) 奢望。就拿我可愛的學生達瓦祝瑪和西繞卓瑪來說,來自木裏縣的達瓦祝瑪要在路上花兩(liang) 天的時間才能平安到校,來自石渠縣的西繞卓瑪相對來說路程少一點,但也要花一天半的時間。所以寄宿成為(wei) 我們(men) 統一的解決(jue) 方法,我們(men) 以六人為(wei) 一寢,內(nei) 設獨立衛生間和桌椅、衣櫃、書(shu) 架等基礎設施,希望他們(men) 能在離家千裏的學校感受到溫暖和關(guan) 懷。
圖為(wei) 達瓦祝瑪(中)和西繞卓瑪(右)介紹住宿情況 攝影:登真巴珍
動筆至此,深表感懷。回望過去,碩果累累,成績斐然。展望未來,前景廣闊,任重道遠。我將鼓足幹勁,朝著既定目標蹈厲奮發,努力培養(yang) 出更多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合格人才,把學校建設成為(wei) 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範學校,成為(wei) 助推民族地區特別是涉藏州縣高質量發展和全麵同步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人才培養(yang) 基地。
感謝大家百忙之中閱讀我的這封信。紮西德勒!(新利平台 記者/登真巴珍 陳浩力 張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張福林:川藏線上的築路英雄 “兩路”精神的生動體現
因大雪天氣,我們的采訪車中途幾度停下來排隊等候通過。終於在中午時分才穿越雀兒山隧道,趕到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317國道雀兒山隧道旁的張福林烈士紀念館。 [詳細] -
大渡河橋:“英雄城”的“英雄橋”
素有“甘孜東大門”之稱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是長征精神和“兩路”精神的重要交匯地,在距離名揚中外的瀘定橋大約500米的地方,坐落著川藏公路上第一座鋼架索橋——大渡河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