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資訊

記天津第九批援藏幹部孫彥輝:“一年半太短,隻爭朝夕”

陳誌強 發布時間:2020-06-16 09:27: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我們(men) 來援藏,不是當過客,更不是來‘鍍金’的。一年半太短,隻爭(zheng) 朝夕,要切實讓這裏發生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這是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專(zhuan) 技幹部孫彥輝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而他也是這樣做的。

  2019年7月,帶著一份對援藏事業(ye) 的執著,孫彥輝來到三江並流的昌都,成為(wei) 昌都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的一名技術員,開啟了他的農(nong) 業(ye) 援藏生涯。

  進藏伊始,孫彥輝克服高原反應,迅速調整工作狀態,適應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很短的時間內(nei) 完成了角色的轉變。

  援藏“苦”,但孫彥輝不這麽(me) 想,他始終堅持“艱苦不降標準,缺氧不缺精神”的信條。

  孫彥輝進藏剛一周,正逢昌都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下縣開展調研,單位領導讓他再適應一周下鄉(xiang) 。但是孫彥輝說,自己作為(wei) 一名專(zhuan) 技人員,援藏僅(jin) 有一年半年的時間,必須用好每一天幫助昌都農(nong) 業(ye) 發展多做些事情。

  孫彥輝先後深入察雅縣、江達縣、貢覺縣、芒康縣、卡若區等五縣區,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情況調研,了解種植結構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出現的技術問題。走訪貢覺縣哈加鄉(xiang) 嘎空、普孜、果布、曲卡四個(ge) 單位對口幫扶村,了解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情況。

  由於(yu) 缺技術,在部分偏遠鄉(xiang) 村,群眾(zhong) 依然為(wei) 吃上新鮮蔬菜犯難。來到昌都後,孫彥輝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讓這些群眾(zhong) 都能吃上新鮮的蔬菜。

  他開始往藏東(dong) 大地的田間地頭跑,手把手教群眾(zhong) 種糧食、蔬菜。在孫彥輝的努力下,一些鄉(xiang) 村的種植狀況有了明顯改變。期間,他積極協調天津邯豐(feng) 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宏程種業(ye) 捐贈白蘿卜、小白菜、芹菜種子3000餘(yu) 袋,引進實施農(nong) 業(ye) 新品種黃瓜、辣椒、西紅柿等8個(ge) 。

  最令孫彥輝高興(xing) 的是,在他的努力下,獲得了天津津南區農(nong) 技中心捐贈的2架“植保防治無人機”。

  孫彥輝在下縣調研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昌都現有農(nong) 作物耕地麵積73萬(wan) 餘(yu) 畝(mu) ,因山高穀深,地形、地貌複雜,農(nong) 業(ye) 植保工作難度大,農(nong) 忙時農(nong) 民打藥也成為(wei) 難題。在相繼考察了昌都市3414田間肥效試驗點開展情況和進行了田間測產(chan) 後,他根據防治工作需要,積極協調天津津南區農(nong) 技中心捐贈“植保防治無人機”。

  在2架價(jia) 值25萬(wan) 元的“植保防治無人機”捐贈現場,孫彥輝高興(xing) 地說:“植保無人機將會(hui) 助力昌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提高農(nong) 業(ye) 科技水平,增加農(nong) 民收入。”

  工作之餘(yu) ,孫彥輝始終堅持給昌都的孩子送溫暖。經過他積極奔走呼籲,為(wei) 貢覺縣哈加鄉(xiang) 4個(ge) 對口幫扶村募集衣物400餘(yu) 件,書(shu) 包、運動鞋、文具30雙(套);協調天津市開發區慈善協會(hui) 捐贈價(jia) 值20萬(wan) 元棉服,並發放到貢覺縣阿旺鄉(xiang) 中心小學150名貧困生手中。

  此外,孫彥輝多次協調天津津南區農(nong) 業(ye) 企業(ye) 來昌都考察合作,與(yu) 天津金穀集團合作的芒康特色辣椒產(chan) 業(ye) 化項目正在有序開展,今年將開展品種的引進試驗工作。

  入藏9個(ge) 多月,孫彥輝的皮膚黑了,皺紋多了,精神頭卻越來越足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