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西藏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紀實:築生態屏障 補民生短板

發布時間:2020-08-29 09:29:00來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嗬護美麗(li) 生態

  走進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折巴鄉(xiang) 桑旦林村村民石確家的院子,一米多高的楊樹長勢喜人。“3年前,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從(cong) 村委會(hui) 領了樹苗精心養(yang) 護。現在,每家每戶都種幾棵樹,我們(men) 村的環境越來越好。”石確說。

  自2017年起,西藏用3年時間,每年造林100萬(wan) 畝(mu) 以上,在宜造林地區,1079個(ge) 無樹村莊披上綠色。

  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目前,西藏已完成74個(ge) 縣(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麵積達53.88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區國土麵積的45%;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處,占全區國土麵積的34.55%。

  無論是在首府拉薩還是偏遠的阿裏地區,即使發展願望再迫切,都會(hui) 嚴(yan) 把項目建設環保準入關(guan) 、資源消耗關(guan) 、產(chan) 業(ye) 政策關(guan) ,嚴(yan) 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jia) 製度。

  “一切開發建設項目優(you) 先考慮生態環境承載力,對不符合環境保護法和產(chan) 業(ye) 政策的項目,堅決(jue) 不予審批。”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5年,任何“三高”項目都未引入西藏,從(cong) 源頭上遏製了環境汙染與(yu) 生態破壞。

  近5年來,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心支持下,西藏實施推進了很多交通、能源等方麵補齊短板、改善民生的重大項目。但是,無論工程再重要、工期再緊張,生態環保工作都被放在了最為(wei) 重要的位置。

  在那曲市索縣嘎美鄉(xiang) 丘門村,國網嘉興(xing) 供電公司參與(yu) 援建的電網建設項目現場,兩(liang) 台挖掘機正在緊鑼密鼓地工作。國網嘉興(xing) 供電公司援藏成員孫永瑩介紹,生態環保工作和工程質量同等重要。特別是挖電杆坑時,如果挖到的是草地,就把草皮連根帶泥挖起進行養(yang) 護,待電杆立起埋好土,再將草皮回填,“雖然這樣會(hui) 增加施工成本、可能影響工程進度,但是在高原,環保工作高於(yu) 一切”。

  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努力和大量行之有效的環保舉(ju) 措,使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較好的地區之一。

  產(chan) 業(ye) 發展後勁足

  進入5月,布達拉宮廣場的遊客又多了起來。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西藏逐漸迎來旅遊旺季,旅遊業(ye) 加快複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西藏接待遊客達833萬(wan) 餘(yu) 人次,在全國旅遊市場複蘇率中排名第一。

  “五六月份以來,西藏旅遊率先在全國實現正增長,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廳長王鬆平說。

  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是近年來西藏因地製宜重點發展的七大產(chan) 業(ye) 之一,與(yu) 該產(chan) 業(ye) 一樣快速發展的還有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今年上半年,西藏全區數字經濟規模達171.3億(yi) 元,同比增長約22.3%。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為(wei) 西藏縮小與(yu) 全國在信息化方麵的差距、快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支撐,發展後勁十足。

  7月21日,中國長城(西藏)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項目整機產(chan) 品下線,標誌著我國首條適應雪域高原高寒、低壓、低氧環境的自主安全電腦智能製造生產(chan) 線在拉薩正式投產(chan) 。該項目的建成,填補了西藏計算機工業(ye) 製造的空白,優(you) 化了信息產(chan) 業(ye) 布局,補齊了拉薩高新區硬件產(chan) 業(ye) 短板。

  近5年來,西藏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以拉薩高新區為(wei) 代表的產(chan) 業(ye) 園區搶抓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升級時機,加緊布局5G產(chan) 業(ye) 高地,先後引進了華為(wei) 等一批高科技公司。

  “拉薩高新區正逐步打造高原領先的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園平台。”拉薩高新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將繼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拿出更多扶持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有利舉(ju) 措,把拉薩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推向更高水平。

  改善民生補短板

  昌都市丁青縣處於(yu) 西藏邊遠地區,也是西藏民生改善的縮影。

  在丁青縣集中供養(yang) 中心,71歲的德青躺在特護病床上,身上蓋著幹淨的被子,臉洗得幹幹淨淨。今年4月,在供養(yang) 中心的安排下,她到四川做了骨結核手術,25萬(wan) 元的手術費全部由醫保、政府救助等渠道解決(jue) 。6月底回到丁青縣後,供養(yang) 中心安排了專(zhuan) 門的護理員照料她。雖然德青沒有家人,但供養(yang) 中心的工作人員待她就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親(qin) 。

  “對像我這樣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工作人員任勞任怨、悉心照料。等身體(ti) 好了,我還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打牌、鍛煉。住在供養(yang) 中心什麽(me) 都不缺,生活豐(feng) 富多彩。這就是我最好的生活。”德青說。

  在丁青縣集中供養(yang) 中心,老人們(men) 得到妥善照料,過上了他們(men) 心中美好的生活。

  在那曲市,年輕人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正擼起袖子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2歲的仁青江才一家在2018年脫了貧。如今,他已經從(cong) 建檔立卡貧困戶轉變成為(wei) 那曲市索縣立誌商貿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立誌商貿公司是索縣榮布鎮的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有48名貧困群眾(zhong) 實現穩定就業(ye) ,人均月工資2500元,項目分紅覆蓋榮布鎮412戶2231名貧困戶。

  仁青江才的妻子也在扶貧公司工作,穩定的工資是他們(men) 家脫貧的重要原因。仁青江才說,在國家好政策幫扶下,他和妻子努力工作,享受免費義(yi) 務教育的孩子們(men) 好好上學,這就是他們(men) 全家的幸福生活。

  2019年,西藏最後19個(ge) 貧困縣(區)宣布脫貧。隨著貧困的消除,西藏農(nong) 牧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了。西藏農(nong) 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5年的8244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12951元,年均增長達12%,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如今,雪域高原各族兒(er) 女在黨(dang) 中央的親(qin) 切關(guan) 懷下,告別了貧困,過上了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好的幸福生活,正與(yu) 全國人民一道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征程上,策馬揚鞭,加快奔跑。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