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700米的高原詮釋生命的厚度
王軍(jun) 強(右)在巴紮鄉(xiang) 查藏藏布巡河。 (受訪單位供圖)
王軍(jun) 強(右二)在巴紮鄉(xiang) 結對幫扶達吉家中了解生活情況。
2021年7月,王軍(jun) 強(右)在賽馬節上與(yu) 索朗倫(lun) 布談話。
標誌性的白發、深灰色的大簷帽,眼前的王軍(jun) 強,已定格為(wei) 照片中純粹和執著的微笑。這個(ge) 魁梧的漢子在羌塘草原笑得如此愜意,一副永遠在路上的模樣。
王軍(jun) 強,中央單位第九批援藏幹部。2022年5月8日,在下鄉(xiang) 調研途中,因突遇交通事故,王軍(jun) 強因公犧牲,長眠在申紮這片他深愛的熱土上,生命定格在48歲。
生前,王軍(jun) 強任那曲市政府副秘書(shu) 長、申紮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他來到平均海拔4700米的那曲市申紮縣援藏,卻不承想雪山埋忠骨。
生命的意義(yi) 不在於(yu) 長度而在於(yu) 厚度。王軍(jun) 強用真情援藏詮釋生命的厚度,留下了一曲新時代援藏幹部的生命讚歌。
噩耗傳(chuan) 來 落花啼烏(wu)
“有一輛政府的車在下鄉(xiang) 時發生了交通事故,聽說有點嚴(yan) 重。”5月8日,正在村裏忙碌的申紮縣雄梅鎮江雄村支部書(shu) 記旦增羅布接到妻子的電話。
當天,王軍(jun) 強和兩(liang) 名縣幹部前往巴紮鄉(xiang) 調研河道沙化問題工作途中,車輛不慎墜下50米高的懸崖,王軍(jun) 強不幸犧牲。
驚聞噩耗,旦增羅布忍不住擦拭淚水,“怎麽(me) 可能就走了呢,前幾天他還穿著我的藏裝拍照呢?”旦增羅布告訴記者,那是王軍(jun) 強第一次穿藏袍。
4月30日,錯鄂湖畔,王軍(jun) 強手把手地教牧民群眾(zhong) 牧居車該怎樣使用。
這一天,王軍(jun) 強顯得格外高興(xing) ,他找旦增羅布借來藏袍。脫下外套,戴上帽子,穿好藏袍,王軍(jun) 強翻身上馬。
拿起手機,旦增羅布抓拍下這珍貴的瞬間。看到照片,王軍(jun) 強打趣道:“或許我能成為(wei) 縣旅遊發展的形象代言人呢。”照片上,王軍(jun) 強笑得燦爛。他期待著,未來這裏的群眾(zhong) 可以吃上生態旅遊飯。
得知王軍(jun) 強犧牲的消息,巴紮鄉(xiang) 查卡村的達吉淚流不止,“每次來家裏他都帶著糌粑、麵粉、磚茶。他總叮囑我,一定要讓孩子好好讀書(shu) 。”
達吉家是王軍(jun) 強的幫扶戶。達吉的丈夫仁增多吉腿腳不便,女兒(er) 玉吉卓瑪在縣裏上學,因缺少勞動力,一家人生活拮據。出事前3天,王軍(jun) 強還到達吉家裏看望,留下了1000元慰問金。
遠方有琴,愀然空靈,聲聲催天雨。
望著漸行漸遠的靈車,人們(men) 久久地站著,站著……悲傷(shang) 、哀思、緬懷之情彌漫著羌塘草原。
“你不是說還有兩(liang) 個(ge) 月就回家了嗎?怎麽(me) 一句話都不說就走了!”“你叫我怎麽(me) 向老母親(qin) 交代?怎麽(me) 給孩子說?”王軍(jun) 強的妻子何清悲傷(shang) 難忍,在追悼會(hui) 現場哭成淚人。
“叔叔援藏後,奶奶每一天都會(hui) 在日曆上記錄著叔叔援藏天數,哪一天該休假了,援藏還剩多少天,她等著叔叔回家。”王軍(jun) 強的侄女王宜鷺泣不成聲。
選擇援藏 選擇情懷
1974年,王軍(jun) 強出生在一個(ge) 普通家庭,父母都是黨(dang) 員。他們(men) 一直教育3個(ge) 孩子,要心懷大愛,做一個(ge) 對國家和社會(hui) 有用的人。潛移默化中,一顆愛國的種子在王軍(jun) 強的心間悄然生根。
1996年,大學畢業(ye) 的王軍(jun) 強進入中信銀行大連分行工作,並在1999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23年間,憑借過硬的政治素質、務實求真的作風,王軍(jun) 強曾多次獲評中信銀行大連分行年度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業(ye) 務開發能手等榮譽;蒸蒸日上的事業(ye) 、幸福和諧的家庭,難掩王軍(jun) 強內(nei) 心的“執念”——為(wei) 國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一“執念”,因援藏而成為(wei) 現實。
2019年,正值中央單位選派第九批援藏幹部。身為(wei) 中信銀行大連分行電子銀行總經理的王軍(jun) 強對照自身條件,積極響應國家對口援藏的號召,主動請纓:“我報名!援藏我去。”
“無論是工作生活條件,還是個(ge) 人的前途,留在大連對於(yu) 王軍(jun) 強來說是最優(you) 選擇。”中信集團援藏幹部、申紮縣委副書(shu) 記李誌剛說,但王軍(jun) 強還是選擇了家國情懷。
得知兒(er) 子要去援藏,80歲的母親(qin) 沒有挽留,隻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了,就多做點事!”
“下雪天,我老母親(qin) 總會(hui) 扛著掃帚,把小區的路麵掃得幹幹淨淨,為(wei) 大家出行提供方便。我們(men) 都擔心,她這麽(me) 大年齡,摔倒了怎麽(me) 辦。老母親(qin) 反而教育我們(men) ,說她身體(ti) 硬朗得很,況且她是老黨(dang) 員,力所能及地為(wei) 大家做點事,有什麽(me) 不好!”王軍(jun) 強生前和李誌剛談道:“母親(qin) 是老黨(dang) 員、老幹部,對我影響很深。能夠來援藏,她給了我很大的動力。”
妻子何清得知王軍(jun) 強援藏的消息後,雖有責備和不舍,但身為(wei) 醫生,她深知丈夫的“心結”:“去吧!家裏有我。”
“老爸,聽說那裏條件艱苦,既然您已經做了選擇,就好好照顧自己吧!有時間來看您。”臨(lin) 走之際,王軍(jun) 強收到了遠在國外留學的兒(er) 子王梓灃發來的微信。
“你去援藏這種精神我們(men) 很是佩服,到了那裏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聽說那裏的風景很美,人很善良,等空了我們(men) 去看你”“到了西藏,有事說話”……知曉王軍(jun) 強援藏的消息後,同事和朋友們(men) 紛紛打來電話,發來信息,為(wei) 他壯行。
那年,從(cong) 那曲趕往申紮的途中,望著窗外雄渾的高原景色,王軍(jun) 強的心情激蕩而又忐忑,已然感到千鈞重擔在肩。他反複告誡自己:“既然選擇來到這個(ge) 極高海拔的第二故鄉(xiang) ,就不要浪費生命的一分一秒,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家人的付出、朋友的支持。”
堅守極高 不舍晝夜
西藏高寒缺氧,工作條件艱苦,又有“遠在阿裏、苦在那曲”的說法。王軍(jun) 強援藏的申紮縣,位於(yu) 那曲西部,更是有名的“苦”縣。年均氣溫0.2攝氏度,氧氣含量不到平原地區的一半,2.56萬(wan) 平方公裏的遼闊土地上“小氣”得幾乎連一棵樹都容不下。“風吹石頭跑、氧氣吸不飽、四季穿棉襖”是申紮幹部群眾(zhong) 工作生活最真實的寫(xie) 照。
大連和申紮巨大的海拔落差給王軍(jun) 強的身體(ti) 帶來強烈不適,常常頭暈、惡心、無力、腹瀉,但他並沒有因為(wei) 環境艱苦而降低工作標準。白天下鄉(xiang) 調研,晚上與(yu) 大家討論發現的問題和解決(jue) 措施,是王軍(jun) 強的工作常態。
申紮縣發改委副主任徐旭典回憶:“我們(men) 勸他悠著點兒(er) ,他卻說,自己在藏工作時間有限,要爭(zheng) 分奪秒為(wei) 牧民群眾(zhong) 多辦些實事。”
在那曲西部下鄉(xiang) 調研,需要長途跋涉,一走就是好幾百公裏。幾年間,王軍(jun) 強走遍了申紮縣的每一個(ge) 角落,更是多次前往最偏遠的馬躍鄉(xiang) 調研。
“隻有深入調研,才能為(wei) 發展找到症結、開好良方。”王軍(jun) 強曾說。在紮實的調研基礎上,他牽頭編製了《申紮縣發展瓶頸與(yu) 建議》《創新援藏扶貧思路和措施》《那曲招商中如何進一步發揮金融機構作用》等一批調研材料與(yu) 工作方案,如今正逐步成型。
申紮縣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索朗羅布告訴記者:“去世前,軍(jun) 強一直在下鄉(xiang) 。”
2020年9月27日晚10點,載有遼寧省醫療專(zhuan) 家的車行至湘河水利樞紐時,因為(wei) 施工建設,道路受阻。王軍(jun) 強不顧個(ge) 人安危,帶隊先行蹚進一米多深的河水中,為(wei) 醫療專(zhuan) 家探路。第二天清晨,醫療專(zhuan) 家如期到達馬躍鄉(xiang) 衛生院,為(wei) 馬躍鄉(xiang) 230餘(yu) 名牧民群眾(zhong) 義(yi) 診。一天一夜,往返1100多公裏,隻為(wei) 如約兌(dui) 現群眾(zhong) 的承諾。
一次下鄉(xiang) 調研途中,王軍(jun) 強的肩膀不小心受傷(shang) ,此後一度連拿筷子都很困難。2021年休假期間,他的左臂仍無法動彈,被診斷為(wei) 肩袖受損。原本需要進行3次手術才能完全康複,但因休假到期,他隻做了一次手術便匆匆趕回到申紮。醫生告知他受寒、顛簸會(hui) 加重病情,建議他不要頻繁下鄉(xiang) 。然而,即便援藏臨(lin) 近結束,王軍(jun) 強奔波的步伐也未放緩。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在下鄉(xiang) 的路上……
多個(ge) 第一 創造奇跡
“他的每一個(ge) 細胞都在為(wei) 申紮的老百姓著想,幫助牧民群眾(zhong) 解決(jue) 實實在在的困難,創造了多個(ge) 援藏第一,無愧援藏使命。”談及這位朋友和同事,李誌剛充滿惋惜,“隻要是為(wei) 了申紮,他什麽(me) 都豁得出去。他真心愛申紮,愛這裏的人民。”
“白頭發多了,人也瘦了,不像剛來的時候還是小夥(huo) 子的樣子,三年不到他就成了一個(ge) 藏北小老頭。”李誌剛語帶哽咽地說。
申紮縣是純牧業(ye) 縣,多為(wei) 高寒牧場。在一次下鄉(xiang) 途中,王軍(jun) 強了解到放牧點牧民居住的帳篷簡陋,漏風漏雨,生產(chan) 生活極為(wei) 不便。借著回大連休假的機會(hui) ,他專(zhuan) 門到多家汽車廠向技術工人谘詢請教,設計定做了那曲牧區第一台適合牧民居住的牽引式牧居車,前期為(wei) 2個(ge) 鄉(xiang) 鎮解決(jue) 了10輛牧居車,讓申紮縣率先邁出了放牧點宜居工程的一大步,有力改善了牧民生活居住條件。
牧居車車頂有風機、太陽板,可以發電,還安裝了探照燈,防止棕熊和狼群靠近;車內(nei) 有盥洗台、床鋪、牛糞爐,轉場時可掛在拖拉機後麵。“王縣長手把手教我們(men) 如何使用,這雖是牧居車,更是我們(men) 牧民的家,敞亮、溫馨、安全。”雄梅鎮江雄村村民多吉家牧居車的爐子上,熱氣騰騰的酥油茶散發著陣陣香味。
塔爾瑪鄉(xiang) 多瓊村多年不通電,蓄電量有限的太陽能板是牧民們(men) 唯一的依靠。電視不敢看,打茶器不敢用,缺電困擾著村民的生產(chan) 生活。
得知這一消息後,王軍(jun) 強特別上心,多次實地調研,並通過個(ge) 人關(guan) 係聯係多家遼寧企業(ye) ,募捐400萬(wan) 元。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了選址、生態評估等諸多困難,有人勸他別做了,但王軍(jun) 強沒有放棄,他說:“想想這裏的牧民群眾(zhong) 能夠用上電的幸福場麵,做什麽(me) 事情也就不難了。”
終於(yu) ,2021年9月,極高海拔的風電示範項目在多瓊村投入使用。“我們(men) 從(cong) 心底裏感激王縣長!”看著迎風旋轉的風輪葉,村民堅才羅布高興(xing) 得像個(ge) 孩子。
2020年,為(wei) 推介申紮的特色產(chan) 品,王軍(jun) 強搞起了“縣長直播帶貨”。從(cong) 來沒有相關(guan) 經驗的他,整整花了6天時間做準備,連夜學會(hui) 了剪輯視頻、連線直播的所有流程,最忙的時候連續奮戰60多個(ge) 小時,幾乎沒有休息。
直播當天,他一邊吸氧一邊推介申紮的特色產(chan) 品,感動了很多網友。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2個(ge) 小時的直播,網絡點擊量超過5萬(wan) 人次,線上銷售額近300萬(wan) 元。
這一天,他為(wei) 這個(ge) 藏北偏遠小城撒下了互聯網經濟的種子;這一天,也正好是王軍(jun) 強和妻子結婚20周年紀念日。“他為(wei) 直播做了那麽(me) 多準備,我不能去影響他。”讓妻子高興(xing) 的是,在直播的過程中,細心的王軍(jun) 強提到了他們(men) 的結婚紀念日。
“每次提到這些項目和成效,他都非常開心。他說這些項目之前在申紮甚至西藏都沒有,但他做成了,真正幫當地幹部群眾(zhong) 解決(jue) 了問題,特別自豪。”至今,何清依然難以接受丈夫犧牲的事實。
妻子何清說,丈夫即便是在休假期間,也不忘下鄉(xiang) 調研哪裏可以引進種植“黑金剛”土豆,讓老百姓過得更富裕。
在王軍(jun) 強的微信裏,還保留著和同學討論用申紮風景圖做冰箱貼、找朋友谘詢牛糞發電技術等信息,他總是想辦法把能夠用到的資源投入援藏工作中,把真摯的為(wei) 民情懷放在心裏。
雪山永在 英名長留
三年艱苦雲(yun) 和月,日夜思親(qin) 酸與(yu) 甜。每每想起住在葫蘆島大哥家的母親(qin) 、在大連上班的妻子、在國外留學的兒(er) 子,王軍(jun) 強心中充滿了思念。因為(wei) 有時差,他隻能晚上偶爾抽空和兒(er) 子聊聊天……麵對一家四地的分離相思,他跟朋友說:“既然選擇了援藏,就選擇了堅強!”
2022年,援藏的第三個(ge) 年頭,援藏工作進入倒計時,王軍(jun) 強仿佛按下了加速鍵,更加爭(zheng) 分奪秒,不是下鄉(xiang) 調研,就是在下鄉(xiang) 調研的路上。
看到王軍(jun) 強這樣高強度工作,一些朋友很是關(guan) 心:“兄弟要多保重身體(ti) !這樣才能更好更堅強地援藏!”麵對好友同事的提醒,王軍(jun) 強戀戀不舍:“再過兩(liang) 個(ge) 多月,我就要結束援藏了,就讓我在縣裏多待一段時間,多跑跑,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三年來,王軍(jun) 強從(cong) 牧民的所想、所需、所盼出發,推廣當地犛牛品牌產(chan) 品,建立貧困戶犛牛收購補貼專(zhuan) 項基金,為(wei) 牧戶全年增收上千萬(wan) 元;他多方聯係為(wei) 申紮縣22個(ge) 幼兒(er) 園捐贈幼教書(shu) 籍3000餘(yu) 冊(ce) ,建起迷你圖書(shu) 館。
申紮縣縣長吳春奎追憶:“他總是特別認真、踏實做事。直到犧牲前,還針對縣裏的‘供暖方式’連夜論證……”
生前,王軍(jun) 強非常重視申紮縣的幹部人才培養(yang) 工作,多次協調申紮縣年輕幹部到中信集團在崗培訓學習(xi) 。參加學習(xi) 的索朗倫(lun) 布說:“在學習(xi) 結束的總結會(hui) 上,王縣長對我們(men) 說,‘人追求的東(dong) 西永遠不是你的待遇,而是你退休回過頭看的時候,做過什麽(me) 事情。人不能隻追求物質,有時候精神追求可能更為(wei) 重要。’”
“他是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的真正踐行者。”李誌剛至今難以接受王軍(jun) 強的突然離去,“出事前,我們(men) 還在商討引入湖南益陽黑茶和申紮藏藥融合製作藏藥養(yang) 生茶,還籌劃著資助申紮大學生的教育援藏項目……沒想到他卻離開了!”
6月的藏北高原,陽光炙熱,天空蔚藍,倒映在河水裏的白雲(yun) 白得耀眼,風迎麵吹來,一陣陣蒼涼。在王軍(jun) 強生前的辦公室,他撰寫(xie) 的多個(ge) 調研報告還靜靜擺放在辦公桌上,仿佛在等待著那個(ge) 為(wei) 西藏、為(wei) 那曲、為(wei) 申紮發展獻計獻力而遲遲未歸的人。
申紮鎮那查村的大棚裏,王軍(jun) 強生前心心念念的“黑金剛”土豆已經發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錯鄂湖畔,多吉家的牧居車裏,整潔、幹淨。清晨,嫋嫋炊煙從(cong) 車頂徐徐升起,拉開窗簾,第一縷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身上,暖暖的。
小康示範新區裏,一棟棟嶄新的樓房林立,老百姓喜氣洋洋地忙活著添置新家具,高原搬遷居民們(men) 迎來了幸福新生活。
申紮大地,正在變成王軍(jun) 強心之所盼的樣子。(參與(yu) 采寫(xie) :胡榮國、謝偉(wei) 、王莉、萬(wan) 靖、王澤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溫暖援藏路 濃厚關愛情 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迎來完美收官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級城市。2019年7月,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以下簡稱“援藏工作組”)入駐那曲市色尼區,接過了對口支援的接力棒。[詳細] -
江蘇新一批援藏援青幹部人才歡送座談會召開
今年是援藏援青幹部人才集中輪換年。6月15日下午,省委在南京召開新一批援藏援青幹部人才歡送座談會,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趙世勇出席座談會並講話。[詳細] -
援藏幹部胡雄英:綻放在高原的“雪域之花”
作為廣東省援藏重點建設項目和自治區重點旅遊開發項目,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魯朗國際旅遊小鎮完成了從原來的過境小墟到如今的西藏生態旅遊名片的“美麗蝶變”,老百姓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