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新居譜新曲 西藏亞東縣邊陲小村奏響幸福樂章
搬進新家後,普布紮西的許多厚衣服都“賦閑”被鎖進了箱子裏。“剛搬遷那會(hui) 兒(er) ,大夥(huo) 兒(er) 全穿著羊皮襖子,實際上穿一件襯衫加個(ge) 外套就足夠了。”
普布紮西的新家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龐達村。2020年9月,他和百餘(yu) 名鄉(xiang) 親(qin) 從(cong) 平均海拔4500米的多情湖畔搬遷到海拔約2200米的龐達村,成為(wei) 首批住戶。一年多來,普布紮西和村民們(men) 不僅(jin) 在此安居,還發展起了蔬菜種植等產(chan) 業(ye) ,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走進龐達村,一座座二層藏式小樓交錯分布,廣場、衛生室、幼兒(er) 園、超市、塑膠跑道等一應俱全,青山綠水之畔的村莊顯得整潔美觀。普布紮西家中,藏式家具擦拭得鋥亮,冰箱裏塞得滿滿當當,房屋中彌漫著酥油茶香。
“現在的居住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住在這裏很舒服。”普布紮西介紹,老家海拔高,日常飲食基本都是糌粑和酥油,現在一日三餐能吃上各種蔬菜。身體(ti) 狀況也比之前要好,高血壓有了改善,晚上睡得更香了。“搬家後有一次回老家,我還高反了。”
居住環境從(cong) 飛沙走石到綠意盎然,村民們(men) 在“安居”之後,接著便是努力實現“樂(le) 業(ye) ”。龐達村離亞(ya) 東(dong) 縣城較近,氣候宜人、林下資源豐(feng) 富。結合當地資源稟賦,龐達村開始發展蔬菜種植、鄉(xiang) 村旅遊等產(chan) 業(ye) ,確保搬遷戶“搬得下來、住得穩、生活富、有事可做”。
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亞(ya) 東(dong) 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湯旻向中新社記者介紹,龐達村於(yu) 2021年年初成立龐達高原無公害蔬菜菌類種植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由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村民種植蔬菜。一年來,種植的蘿卜、西紅柿、青椒等20餘(yu) 種蔬菜總產(chan) 量達到40餘(yu) 噸。
此前,普布紮西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放牧,如今種植蔬菜讓他的錢包變鼓了。“去年年底合作社分紅家裏分到了3.3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加上挖蟲草等的收入,家庭年收入大概有7萬(wan) 元。”
湯旻介紹,為(wei) 了讓村民們(men) 吃上“旅遊飯”,龐達村正著力打造民宿。“為(wei) 了更好地服務遊客,政府專(zhuan) 門組織了廚師培訓,光是土豆就教了28種做法。”此外,龐達村還在探索石斛種植、亞(ya) 東(dong) 鮭魚養(yang) 殖等產(chan) 業(ye) ,要讓村民們(men) 實現持續增收。
每天忙完農(nong) 活吃過晚飯,普布紮西和妻子總會(hui) 出門散散步,在村裏的廣場上跳跳鍋莊,平淡的日子中自有幸福滋味。他說,希望村裏的蔬菜和民宿產(chan) 業(ye) 發展越來越紅火,大家的生活更上一層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拉孜三姐妹”:遠嫁阿裏底雅邊陲收獲甜蜜
次仁吉拉、央珍和米瑪是來自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曲瑪村的同胞三姐妹,自2009年,她們先後遠嫁到西藏阿裏地區劄達縣底雅鄉,成為底雅邊境村莊數百名村民中的一員。[詳細] -
邊陲山村日子美
土地古老,村莊嶄新。隆子縣紮日鄉珞瓦新村安臥於喜馬拉雅山腳的紮日溝裏,靜謐祥和。[詳細] -
邊陲種茶人尼瑪旦增的故事:高山茶園的“綠色希望”
分苗、刨坑、栽苗、培土、施肥……尼瑪旦增俯身在濕潤的茶壟上方,頭頂細雨微灑,手下鎬頭翻飛,動作利落嫻熟。不多時,一行茶苗便直挺挺立在田埂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