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發布時間:2022-07-07 08:5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空氣含氧量隻有平原地區的40%左右,年平均溫度0攝氏度以下,放眼望去,無邊的高原高寒荒漠草原,這裏是被稱為(wei) 人類“生命禁區”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cong) 4月15日入藏起,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航天新氣象公司“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氣象監測係統”項目建設的工程師們(men) ,已經持續在這裏工作了兩(liang) 個(ge) 多月。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第一站,可可西裏

  4月25日,工程師馬洪傑與(yu) 張寧從(cong) 安多縣出發,往格爾木方向,深入無人區500多公裏,到達可可西裏的核心區域,安裝第一套生態站。

  這段路前100公裏是公路,後400多公裏是碎石路。好在運氣不錯,天氣較冷,沼澤泥路還沒有化凍,車輛通過性比較高。即便如此,一些地方貨車還是會(hui) 陷進泥潭,需要用小車拖拽才能前行。快到站點附近有一條河,隻能憑大致方向牽引著貨車前進,這是整個(ge) 路程中最難走的一段。全程走了近12個(ge) 小時,回想這500多公裏的路程,馬洪傑還是心有餘(yu) 悸。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這大概是我最艱苦的一次出差了,海拔高,稍微幹點重活就喘不上氣,因為(wei) 氣候太過幹燥,每天早晨起來鼻子裏都是血塊,紫外線太強臉上爆皮,收獲了西藏民眾(zhong) 同款紫臉膛。”

  到達現場後,住宿條件簡陋,他們(men) 寄宿在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一間堆雜物的房間中,雖然不透風不露頂,但是屋內(nei) 屋外一樣冷,大家就著羽絨睡袋和衣而睡,早晨起來,屋子裏的紅牛已經帶上冰碴。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當地白天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且風大,身體(ti) 失溫速度異常快。幸虧(kui) 有野生動物保護站提供的熱水,大家一天能吃上兩(liang) 頓泡麵。雖然高原沸點低,水隻能燒到七八十攝氏度,泡麵隻能剛剛泡開,但是“溫、飽”兩(liang) 件大事的解決(jue) ,使大家異常滿足。

  到達站點的第二天,下了近十公分的雪,現場溫度太低,幹一會(hui) 兒(er) 活,手就沒知覺了,戴著手套擰螺絲(si) 不方便,隻能燒包裝箱生火,汲取溫度讓手不那麽(me) 僵硬,方便繼續幹活。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站點安裝現場一到下午就大風大雪,裝好風速探測設備後,大家測試了實時風速,“最大風速19米/秒,八級風,能吹斷樹枝”。為(wei) 了多一些有效的工作時間,大家隻能每天盡早出發,爭(zheng) 取上午多幹活。

  由於(yu) 低溫,手機、電腦容易死機。馬洪傑的新電腦調試一會(hui) 兒(er) 就會(hui) 凍關(guan) 機,隻能上車用暖風烤一會(hui) 再繼續調試,而張寧的電腦徹底凍壞了,光是一套設備的調試過程就用了整整一天時間。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時間裏,23所氣象團隊完成了所有站點的安裝架設和調試工作。

  “一直在路上”

  “西藏太大了,站點從(cong) 西藏東(dong) 部與(yu) 青海交接的安多縣分布到了西藏西部與(yu) 新疆交接的日土縣,我們(men) 租車一共跑了兩(liang) 萬(wan) 兩(liang) 千公裏,平均每天三百多公裏,真正踐行了什麽(me) 叫‘一直在路上’。”馬洪傑說。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開車經過的地點海拔最高處是5500米,張寧第一次感受到高反的可怕威力,“渾身發麻,眼睛發黑,頭疼,上不來氣。”

  馬洪傑說:“有一個(ge) 站點在冰川下麵,每天都有比較大的降雪,我們(men) 調試的時候害怕電腦進水,就把買(mai) 的帳篷篷布蓋到頭上,鑽到裏麵去調試,也是一個(ge) 獨特的體(ti) 驗。”

  安裝過程異常艱苦,但是大家也會(hui) 苦中作樂(le) ,“旅途”中的美景給了他們(men) 不一樣的感受。

  “臉很方”的藏狐、雪山下奔馳的羚羊、荒原上高傲的野犛牛、平灘上蓄勢待發的野狼、山穀間自在的雄鷹……曾經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珍稀動物,在安裝產(chan) 品的路上常能遇見。天空和雪山一樣純淨,湖泊和草原相互映襯,冷冽空曠,野性磅礴,每一處都美得像壁紙。


“生命禁區”的氣象服務記錄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 供圖

  “路上跟野犛牛對峙過一次,它站在路上直勾勾地盯著我們(men) ,我怕他頂車,不敢往前開,在原地耗了好久,當地人講,單個(ge) 野犛牛攻擊性也很強,有把車掀翻的力量,不能跟它對視,要盡量繞著走,好在這次有驚無險,平安繼續後麵的行程。”馬洪傑說。

  這次與(yu) 保護動物的親(qin) 密接觸使工程師們(men) 感受到了曾經的“生命禁區”如今孕育著濃濃的生命氣息,也深切體(ti) 會(hui) 到保護生存環境的意義(yi) ,自己做的生態環境變化監測工作也變得更加必要。

  馬洪傑說:“這裏海拔高、降雨少、幹旱寒冷,生態環境脆弱,希望我們(men) 的生態監測係統,有助於(yu) 保護區生態環境變化的監測工作,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保護好這片美麗(li) 的土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