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北京援藏幹部楊帆:高原方艙裏的“掌舵人”

發布時間:2022-09-29 14:31:00來源: 北京援藏

  8月26日淩晨,由北京市14家醫院305名醫生、護士、感控人員組成的北京市第二批援藏醫療隊緊急奔赴雪域高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楊帆緊急受命,擔任醫療隊領隊,成為(wei) 高原方艙的“掌舵人”。近一個(ge) 月時間裏,他帶領這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硬核團隊,克服重重困難,一路勇進奮戰,接管方艙、搭建架構、建章立製、高效運行,為(wei) 拉薩抗擊疫情帶去首都力量、首都智慧,為(wei) 西藏抗疫貢獻了堅實的力量。

  勇挑重擔,最短的時間全麵接管高原方艙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lan) 終不還!”醫療隊出征前,楊帆這樣激勵隊員。沒有人生而英勇,隻因為(wei) 選擇了無私與(yu) 無畏,隻因為(wei) 選擇了負重前行。305名醫療隊員來自北京市14家不同醫院不同科室不同專(zhuan) 業(ye) ,如何整編為(wei) 一個(ge) 高效工作的團隊?如何在短時間內(nei) 投入戰鬥?如何適應方艙救治工作?為(wei) 了能夠第一時間使團隊快速、有效、科學地投入工作,在飛往拉薩的航班上,楊帆就開始和醫療隊骨幹成員討論工作布局……

  醫療隊抵達拉薩當晚,還未適應高原缺氧的環境,楊帆就帶領幾家醫院的骨幹隊員來到會(hui) 展中心2號館方艙指揮部調研,與(yu) 拉薩有關(guan) 方麵研究接管事宜。8月27日,醫療隊全麵接管會(hui) 展中心2號館方艙。當日即成立方艙指揮部、醫療組、護理組、感控組、信息組和物資組,各組各司其職,迅速開展工作。研討製定方艙工作方案,優(you) 化空間布局、工作流程,明確值班排班;對物資、藥品、床位、護理單元等進行配備,對床位進行梳理,建立了感染者信息管理流程;對醫療隊員進行了嚴(yan) 格的管控防護培訓和考核;建立感染者出入艙製度、方艙醫院感控製度,嚴(yan) 格按照感控流程對方艙過渡區域進行改造和優(you) 化,每一個(ge) 細節都反複論證、認真落實,確保每個(ge) 細節不出差錯。

  在“各組各司其職”的基礎上,按照臨(lin) 床專(zhuan) 業(ye) 互補、新老隊員結合,形成醫療護理分組,根據臨(lin) 床工作重點進行醫護人員排班安排及調整。14家醫院的醫療隊員合理分工、團結互助,擰成了一股繩,核酸采集、出艙、入艙、轉診、救治越來越高效,感控消殺流程越來越規範……這些背後,都有方艙“掌舵人”楊帆殫精竭慮的付出。

  “既要高效高質量完成臨(lin) 床工作,還要照顧到醫護人員的身心感受。看到大家能休息好、精力充沛,我心裏才踏實。”楊帆表示。

  求真務實,全隊最“細致”的外科醫生

  醫療隊中“90後”占多半,雖然有接近五分之一的隊員承擔過抗疫工作,但是具有方艙工作經驗的隊員寥寥無幾。作為(wei) 領隊,楊帆深知,必須和這支年輕的隊伍共同迅速成長。為(wei) 此,楊帆每天深入一線,為(wei) 各單元的工作細節、漏洞和問題提出研討和改進意見。他牽頭建立嚴(yan) 格的工作例會(hui) 製度,每晚八點各組負責人和各醫院隊長準時開會(hui) ,針對當天的工作問題和第二天的改善措施進行討論。從(cong) 一個(ge) 口罩地發放到核酸采樣的手法,從(cong) “三區兩(liang) 通道”的布局到艙內(nei) 所有的通風口,楊帆都詳細了解,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被隊員稱為(wei) 全隊最細致的外科醫生。

  感染防控是醫療隊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楊帆常常提醒,“大家一定要時刻繃緊防護的這根弦,科學防護科學管理是我們(men) 取得勝利的基礎。”醫療隊根據方艙特點,由感染防控專(zhuan) 家製定感染控製流程,分期、分批對醫護人員進行感染控製的培訓,對工作中有可能出現的交叉感染風險點進行評估,並在保障醫療質量前提下盡量減少感染傳(chuan) 播風險高的操作;同時選拔資深、優(you) 秀護士作為(wei) 感染防控護士,負責監督、幫助每一位醫務人員把控工作區內(nei) 感染防控的細節。

  接管方艙初期,楊帆了解到核酸采樣和檢測速度成為(wei) 影響患者康複出艙效率的瓶頸。於(yu) 是,他和護理組、信息組詳細調研采樣和信息比對流程,多次與(yu) 實驗室溝通,因地製宜想辦法,優(you) 化流程,加強協作,提高核酸采樣效率。經過一係列調整,將全艙感染者集中采樣耗時從(cong) 初期的三小時縮短到一個(ge) 半小時,檢測結果出來後收集比對的時間也從(cong) 原來的十餘(yu) 個(ge) 小時縮到四小時之內(nei) ,大大提高了方艙運行效率。

  “日益順暢的方艙工作,規範化的診治流程,這些都得益於(yu) 奮戰於(yu) 一線的醫護人員,大家的拚搏值得尊敬。我們(men) 要形成合力,竭盡全力,科學救治每一位患者,圓滿完成疫情防控任務!”楊帆表示。

  深入一線,永遠和隊員並肩戰鬥的“老大哥”

  楊帆明白,這次出征,既要圓滿完成既定工作任務,也要保護好每一名隊員,保證他們(men) 的平安健康。為(wei) 此,必須要有科學嚴(yan) 格高效的管理和嚴(yan) 明的紀律,更要有周密細致的服務,讓每一名隊員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這個(ge) 團隊裏的每一個(ge) 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必須要確保他們(men) 每一個(ge) 人平安健康。他們(men) 每一個(ge) 人平安健康,我們(men) 才有可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楊帆表示。

  方艙內(nei) ,隊員們(men) 經常能看到楊帆滿眼血絲(si) 、一身疲憊,但還在堅持工作,實地了解隊員的工作狀態和艙內(nei) 工作情況。一天深夜,艙內(nei) 一名6歲的男孩可疑急腹症。艙內(nei) 工作的年輕醫生知道他剛忙了一整天,本不想在深夜打擾他,但是當他得知消息後說“這是我外科醫生該幹的事呀”,然後迅速指導艙內(nei) 醫生查體(ti) 、根據症狀體(ti) 征製定處置方案。當天夜裏,這名男孩轉危為(wei) 安,並在一周後康複出艙。

  楊帆始終強調感染防控怎麽(me) 重視都不為(wei) 過,反複叮囑每一位隊員在特殊的環境下,務必要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開展工作,務必用科學的精神、嚴(yan) 謹的態度去做好防護和救治的工作。有些隊員說,“楊隊挺嚴(yan) 厲的”,尤其是要求大家執行各種防控要求時;但有時又像“老大哥”一樣,當隊員們(men) 在艙內(nei) 出現身體(ti) 不適時,他總是盡全力解決(jue) 大家的實際困難,保證隊員們(men) 的身體(ti) 健康和工作安全。當了解到一些隊員駐地沒有吸氧條件時,他急切地幫助協調物資,很快解決(jue) 吸氧的需求,使隊員在進艙工作前調適好身體(ti) 狀況。工作例會(hui) 上,楊帆也總是鼓勵隊員們(men) 建立必勝的信念,一直為(wei) 大家加油打氣,讓隊員們(men) 能有飽滿的情緒去完成一項又一項的工作任務。永遠和隊員戰鬥在一起,不辭辛勞、事必躬親(qin) ,使得整個(ge) 團隊在他的帶領下勇於(yu) 戰鬥、敢打硬仗。

  “匹夫之有重於(yu) 社稷也。”作為(wei) 領隊、方艙裏的“掌舵人”,楊帆衝(chong) 鋒一線,把整個(ge) 醫療隊變成了團結奮進、其樂(le) 融融的大家庭;作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臨(lin) 時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率先垂範,帶領醫療隊不負使命,為(wei) 拉薩新冠疫情的控製發揮自己應盡的力量。隊員們(men) 全力以赴,發揮隊內(nei) 各專(zhuan) 業(ye) 的臨(lin) 床救治優(you) 勢,為(wei) 艙內(nei) 患者製定了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案,越來越多的患者康複出艙,辛勤的汗水換來了患者欣慰的笑容和由衷的感謝。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惟其磨礪,始得玉成。”他們(men) 是女兒(er) 、妻子、母親(qin) ,他們(men) 是兒(er) 子、丈夫、父親(qin) ,他們(men) 更是醫務工作者,穿上這身白衣,就肩負起使命與(yu) 責任。他們(men) 本是文弱之軀,卻成為(wei) 守護人民健康的硬核力量;他們(men) 逆行出征,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使命必達的先鋒“戰士”。“我們(men) 的團隊是一支能打勝仗、硬仗的團隊!勝利就是一起堅持到底!”楊帆驕傲地說。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