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科技強國助圓民族複興夢

常理 發布時間:2018-06-06 11:16:00來源: 經濟日報

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大到鐵路貫穿、橋梁飛架、飛機上天、巨輪出海,小到機械零件、集成電路等,工程科技的發展給人類生產(chan) 生活帶來了無限可能。

成立24年來,中國工程院始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初步建成國家高端智庫,推動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走向世界

5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hui) 上指出,“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是產(chan) 業(ye) 革命、經濟發展、社會(hui) 進步的有力杠杆”。中國工程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在國家重大科技攻關(guan) 計劃、重大科技專(zhuan) 項、重大工程建設等科技創新任務中積極發揮作用,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點燃創新火種

以創新作為(wei) 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wei) 實現我國現代化而奮鬥,是中國工程院的使命

4年前,中國工程院迎來建院20周年,開始了全新的征程。4年來,中國工程院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提高質量、服務發展”,積極為(wei) 建設創新型國家添磚加瓦,一大批工程科技項目取得豐(feng) 碩成果,一大批工程科技難題逐一破解攻克。載人航天、深海探測、北鬥導航、高性能計算機、高鐵、特高壓輸變電等高水平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連續領跑世界、港珠澳大橋主體(ti) 工程全線貫通、超級雜交水稻畝(mu) 產(chan) 上千公斤、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

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一個(ge) 又一個(ge) 工程奇跡,正在托舉(ju) 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

“奮力托舉(ju) 中國夢的,正是一大批不忘初心、矢誌報國的院士和廣大工程科技人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表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時代賦予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曆史使命,認真貫徹和積極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中國工程院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舉(ju) 行,兩(liang) 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

被譽為(wei) “火炸藥王”的王澤山院士用62年的執著與(yu) 奮鬥,書(shu) 寫(xie) 了我國火炸藥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的傳(chuan) 奇,使中國古老的發明綻放出創新的光彩;88歲仍然奮戰在抗擊病毒第一線的侯雲(yun) 德院士用70年的頑強與(yu) 拚搏,鑄就了傳(chuan) 染病防控之盾,為(wei) 人類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4年來,袁隆平、李立浧、何華武、李蘭(lan) 娟等上百位院士和他們(men) 的團隊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創新團隊獎。

廣大院士以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技術鑄就大國重器,始終奮鬥在自主創新的第一線,團結帶領千萬(wan) 名工程科技人員一起點燃創新的火種,譜寫(xie) 中國通往現代化強國的宏偉(wei) 篇章。

“實踐反複告訴我們(men)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隻有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表示,創新驅動發展,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提升核心競爭(zheng) 能力,在這一點上,中國工程院應發揮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建設高端智庫

中國工程院已初步建成“創新引領、國家倚重、社會(hui) 信任、國際知名”的國家高端智庫,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的重大決(jue) 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jue) 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為(wei) 保障雄安新區得到最科學有效的規劃和發展,中央決(jue) 定成立由徐匡迪院士牽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辦公室設在中國工程院。自2014年6月成立以來,委員會(hui) 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規劃提供谘詢建議,為(wei) 實施“千年大計”國家戰略發揮著重大作用。

如此這般的大型工程谘詢難題在工程院的曆史上不勝枚舉(ju) 。作為(wei) 國家工程科技界最高谘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加強頂層謀劃,推進製度建設,先後研究擬定了《中國工程院關(guan) 於(yu)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等一係列規章製度,改革措施串點成線,研究工作成果豐(feng) 碩,受到社會(hui) 各界的普遍讚譽,也在國際上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

4年來,中國工程院共立項谘詢項目528項,結題逾400項。向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有關(guan) 部委報送院士建議近200份,92份研究報告或院士建議得到中央領導同誌批示,有力支撐了黨(dang) 和政府科學決(jue) 策。

為(wei) 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機遇、構築我國人工智能先發優(you) 勢,中國工程院開展了“人工智能”戰略谘詢研究。2016年5月,中國工程院向中央報送了關(guan) 於(yu) 啟動“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計劃的建議。隨後,又組織專(zhuan) 家編製《中國“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方案》,為(wei) 國家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把握方向、搶占先機、引領潮流提供了重要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憲庚認為(wei) ,黨(dang) 的十九大對建設中國特色高端智庫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院作為(wei) 我國工程科技的“國家隊”,要爭(zheng) 做新時代中國特色高端智庫建設工作的貢獻者。

“科技谘詢支撐科學決(jue) 策,科學決(jue) 策引領科學發展,工程院要從(cong) 全局的高度、長遠國家戰略的高度提出決(jue) 策方針。”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說。

引領人才成長

中國工程院加強院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院士隊伍在科技創新、科學道德、創新型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的支撐引領作用

百年大計,人才為(wei) 本。建院以來,中國工程院肩負起培育人才的重任,積極為(wei) 工程教育改革建言獻策,為(wei) 建設世界人才強國注入強勁動力,釋放源頭活水。

周濟認為(wei) ,人才是創新的主體(ti) ,也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興(xing) 則事業(ye) 興(xing) ,人才強則事業(ye) 強。

中國工程院采取“強核心、大協作、開放式”的方式,充分依靠9個(ge) 學部,在發揮院士群體(ti) 領軍(jun) 作用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各領域專(zhuan) 家參加戰略谘詢研究,並通過完善戰略谘詢工作組織方式,持續激發人才隊伍的創新活力,建設了一支以院士為(wei) 核心的戰略谘詢領軍(jun) 隊伍、組織了一支以專(zhuan) 家為(wei) 骨幹的谘詢研究隊伍。

目前,中國工程院共有872名院士,隊伍年齡結構更趨優(you) 化、學科覆蓋更加全麵、地區分布更加廣泛。2015年和2017年,新當選院士的平均年齡分別為(wei) 56.2歲和56.37歲。

李曉紅表示,中國工程院需要用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育好、開發好、利用好人才資源。要注重培養(yang) 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激發人才的創造活力和聰明才智,為(wei) 高質量發展和全麵創新保駕護航。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科技事業加速超越

    “中國要強盛、要複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這樣說。[詳細]
  • 科學精神是曆久彌新的發展要義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氣質。中國發展已進入新時代,改革創新是新時代中國至為鮮明的一個特質,而科學精神就是改革創新“皇冠”上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這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加快進步、創新和普及,科學...[詳細]
  • 求實、創新、愛國:科學精神的時代標簽

    “當年搞‘兩彈一星’時,我們國家的物質基礎匱乏,工業基礎極差,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為了實現國家目標,克服重重困難,靠的就是一種精神。在任何時候,精神都是靈魂,是支撐事業發展的靈魂。”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近日在...[詳細]
  • 創新能力向哪兒要

    近年來,中央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麵對如此光榮的使命,我們應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理性判斷我國科技發展所處的階段及其與國家發展需求之間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