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王香平:偉大革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飛躍

王香平 發布時間:2019-01-08 10:42:00 經濟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次偉(wei) 大覺醒,正是這個(ge) 偉(wei) 大覺醒孕育了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理論到實踐的偉(wei) 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wei) 大革命,正是這個(ge) 偉(wei) 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偉(wei) 大飛躍!”回顧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開創、發展和完善的曆程,有助於(yu) 我們(men) 進一步認識改革開放的偉(wei) 大意義(yi) ,進一步增強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曆史自覺和責任擔當。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在改革開放中創立產(chan) 生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不是從(cong) 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的偉(wei) 大實踐中開創的。鄧小平同誌指出,改革是一場新的偉(wei) 大革命,我們(men) 通過改革開放“開始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的路子”。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向何處去”“社會(hui) 主義(yi) 向何處去”成為(wei) 擺在中國人民麵前頭等重要的問題。以鄧小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持實事求是,衝(chong) 破“兩(liang) 個(ge) 凡是”的禁錮,支持和領導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推動進行各方麵的撥亂(luan) 反正。同時,經過十年動亂(luan) ,老百姓普遍希望恢複正常的社會(hui) 秩序,可以說人心思定、人心思富、人心思改的願望比較強烈。鄧小平同誌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men) 的現代化事業(ye) 和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就會(hui) 被葬送。”在此背景下,1978年12月召開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確定把全黨(dang) 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中出現的挫折給我們(men) 黨(dang) 留下沉痛教訓,鄧小平同誌強調,“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於(yu) 包括什麽(me) 叫社會(hui) 主義(yi) 這個(ge) 問題也要解放思想”。正是在這種思想覺醒中,鄧小平同誌提出了“社會(hui) 主義(yi) 如果老是窮的,它就站不住”“我們(men) 要發達的、生產(chan) 力發展的、使國家富強的社會(hui) 主義(yi) ”等重大論述。社會(hui) 主義(yi) 究竟怎麽(me) 搞,首先要符合中國的國情。在此基礎上,1982年,鄧小平同誌在黨(dang) 的十二大發出響亮的號召:“把馬克思主義(yi) 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由此破冰而出。

  抓住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這個(ge) 根本問題,我們(men) 黨(dang) 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不斷進行理論突破和創新。比如,圍繞“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理論、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理論、社會(hui) 主義(yi) 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理論,等等。圍繞“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提出小康目標和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提出保證這一戰略目標實現的路線方針政策,核心就是“一個(ge) 中心、兩(liang) 個(ge) 基本點”的黨(dang) 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些重大理論觀點,既堅持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改革開放新的實踐創新發展,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係列基本問題,把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正是依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激發出來的思想理論動力,依靠改革開放激發出來的社會(hui) 活力,衝(chong) 破了“左”的指導思想的長期羈絆,我們(men) 黨(dang) 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因此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

  曆史發展從(cong) 來不是筆直的,而是充滿曲折和波折。上個(ge) 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ti) 、蘇共垮台、東(dong) 歐劇變,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遭受嚴(yan) 重曲折。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也遭遇了多方麵質疑,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前途命運麵臨(lin) 著曆史性考驗。在這個(ge) 關(guan) 鍵時刻,鄧小平同誌以強大的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回應國內(nei) 外關(guan) 切。他指出:“改革開放這個(ge) 基本點錯了沒有?沒有錯。沒有改革開放,怎麽(me) 會(hui) 有今天?”“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幾十年不變,一直要講到底。”

  在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發展麵臨(lin) 空前巨大的困難和壓力的情況下,以江澤民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持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成功穩住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同時,進一步加快加大改革步伐,在黨(dang) 的十四大上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改革目標。在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上的偉(wei) 大創舉(ju)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石破天驚的偉(wei) 大創造。實踐證明,由計劃經濟體(ti) 製轉向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曆史性突破,打開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全麵發展的嶄新局麵,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向21世紀。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根據新實踐新要求,緊緊抓住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逐步形成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ti) ”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總體(ti) 布局。同時,在不斷深化改革的實踐中,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排名快速躍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和積極的危機應對為(wei) 全球經濟金融穩定注入了重要信心。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表明,社會(hui) 主義(yi) 沒有滅亡,也不會(hui) 滅亡,而是煥發出蓬勃生機活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於(yu) 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hui) 主義(yi) 。”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在改革開放中進入新時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強調“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對全麵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ti) 部署,第一次提出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並在總目標統領下明確了經濟體(ti) 製、政治體(ti) 製、文化體(ti) 製、社會(hui) 體(ti) 製、生態文明體(ti) 製和黨(dang) 的建設製度等深化改革的目標,還決(jue) 定成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8年3月改為(wei) “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負責改革總體(ti) 設計、統籌協調、整體(ti) 推進、督促落實。人們(men) 普遍感到,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

  全麵深化改革,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因此,全麵深化改革在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和創新就是總目標的提出,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men) 講過很多現代化,包括農(nong) 業(ye) 現代化、工業(ye) 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等,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第一次講。為(wei) 什麽(me) 要提出“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命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應有之義(yi) 。“從(cong) 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製度看,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men) 的主要曆史任務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並在這個(ge) 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後半程,我們(men) 的主要曆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為(wei) 人民幸福安康、為(wei) 社會(hui) 和諧穩定、為(wei) 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製度體(ti) 係。這項工程極為(wei) 宏大,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麵的係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ti) 效應、取得總體(ti) 效果。”這些重要論斷,高屋建瓴地概括了黨(dang) 的十八大之後新一輪改革所承擔的曆史任務,也告訴我們(men)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因全麵深化改革進入了一個(ge) 新的發展時期。

  實踐證明,全麵深化改革讓當代中國展現出新的蓬勃生機和時代新顏。從(cong) 國際來看,中國和世界的關(guan) 係發生了曆史性變化,並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增大,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成為(wei) 當代中國的亮麗(li) 名片。從(cong) 國內(nei) 來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全麵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體(ti) 製和黨(dang) 的建設製度改革,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行政管理體(ti) 製改革、依法治國體(ti) 製改革、司法體(ti) 製改革、外事體(ti) 製改革、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改革、生態環境督察體(ti) 製改革、國家安全體(ti) 製改革、國防和軍(jun) 隊改革、黨(dang) 的領導和黨(dang) 的建設製度改革、紀檢監察製度改革等一係列重大改革紮實推進,先後推出1600多項改革方案,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曆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的曆史性變革。

  由曆史到現實,從(cong) 國內(nei) 到國際,理論聯係實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論斷。在此基礎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hui) 上從(cong) 十個(ge) 方麵總結改革開放帶來的偉(wei) 大社會(hui) 曆史變遷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迎來了從(cong) 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wei) 大飛躍!”這一重大論斷,是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曆程、發展軌跡和發展成就的高度概括和提煉,也深刻精準地揭示了“偉(wei) 大革命”推動“偉(wei) 大飛躍”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曆史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正成為(wei) 21世紀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的旗幟,成為(wei) 振興(xing)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的中流砥柱。要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勝利,我們(men) 必須弘揚偉(wei) 大改革開放精神,以改革開放的姿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接力跑”中跑出屬於(yu) 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優(you) 異成績。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