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型在線輔導”來了
2022年1月1日起,每個(ge) 學期周一到周五的18:00-21:00(原則上不含節假日和寒暑假),登錄https://ot.aicfe.cn/,北京全市33萬(wan) 餘(yu) 名初中學生免費享受由公辦學校名師提供免費的一對一、一對多、實時等多種形式的在線輔導——
“開放型在線輔導”來了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項目是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搭建平台,麵向全市中學和教師研修機構在職在崗的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進行招募輔導教師,對初中學生多元化和個(ge) 性化的問題需求進行免費在線輔導。
在線輔導是不是“官方補課”?這一在線輔導計劃的試行是否又會(hui) 引起補課熱的回潮?就大家關(guan) 注的話題,記者專(zhuan) 訪了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餘(yu) 勝泉。
1.“開放型在線輔導”是“官方補課”嗎——
不是,這是教師通過“走網”實現優(you) 質服務再分配
記者:這次北京市麵向全市所有初中學生提供免費的實時在線輔導是怎樣一種輔導形式?與(yu) “雙減”未實行時的校外輔導一樣嗎?參加學生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
餘(yu) 勝泉:“開放型在線輔導”的服務模式與(yu) 培訓機構不同,它不是強製固定的教學安排,在固定時間安排老師上固定的課程。它是以解決(jue) 學生個(ge) 性化問題,促進學生個(ge) 性化發展的開放型的輔導為(wei) 主。
在輔導過程中,教師使用台式機或筆記本電腦並借助點陣筆工具,學生通過手機、PAD等移動終端,共同實現基於(yu) 音頻、圖片和文本的實時在線輔導。輔導包括以下四種形式:“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問答中心”和“微課學習(xi) ”。“開放輔導計劃”對輔導時間、限定連續輔導時長有明確規定:“一對一”和“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單次時長不超過30分鍾,每周“一對多”輔導總時長不超過5小時。
四種形態的輔導可以自由組合,這是一種需求驅動式的輔導: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在網上呼叫在線教師,側(ce) 重師生之間基於(yu) 學習(xi) 問題的交流互動。學生還可結合平台對自身提問問題的知識點診斷,開展對應推薦資源的持續學習(xi) 。同時,為(wei) 保障學生學習(xi) 效果和保護學生視力,平台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合理控製學生連續線上輔導時間。
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結束後,在線教師要對被輔導學生進行評價(jia) 。係統自動記錄每個(ge) 學生每個(ge) 月在線學習(xi) 時長、輔導教師的積分、對教師的評價(jia) 、教師給予的評價(jia) 以及其他在線輔導行為(wei) 等信息,並計入後台數據庫。
記者:有網友把“開放輔導計劃”稱為(wei) “官方補課”,您認同嗎?
餘(yu) 勝泉:它不是“官方補課”。2016年開始試點的時候,我們(men) 的出發點就是要促進教師智力資源的流轉和共享,促進教師的智力向遠郊區流動,引導老師在係統當中完成高端的、有特色的、針對學生個(ge) 性的、差異化的輔導服務。這是政府主導的個(ge) 性化教育公共服務模式創新,增加了郊區學生獲取優(you) 質師資服務的機會(hui) ,多渠道幫助學生解決(jue) 個(ge) 性化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科知識、能力、素養(yang) 及學習(xi) 興(xing) 趣。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shu) 記李奕曾闡釋開展在線輔導計劃的背景和意義(yi) ,在線輔導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有力手段,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走網”實現了優(you) 質服務屬性的再分配,是提升人民群眾(zhong) 教育滿意度特別是學生實際獲得感的重要舉(ju) 措。
2.什麽(me) 樣的學生適合參加免費在線輔導——
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個(ge) 性的發展、學習(xi) 興(xing) 趣選擇適合的老師,不是人人都要上、天天都要上
記者:什麽(me) 樣的學生適合參加免費在線輔導?
餘(yu) 勝泉: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是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個(ge) 性的發展、學習(xi) 偏好,在更廣闊的平台和資源當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提升自己的學習(xi) 體(ti) 驗和收獲,但並不是人人都要上、天天都要上,是在學生有需求時再去體(ti) 驗。
在平台上,老師可以標注自己擅長的學科內(nei) 容和教學專(zhuan) 長。
記者:免費的名師輔導,是否會(hui) 出現大家蜂擁而至,發生網絡擁堵,約不到老師的情形?
餘(yu) 勝泉:這個(ge) 項目的核心特點是開放,教師不是固定輔導一個(ge) 學生,一般一個(ge) 學生輔導5至20分鍾左右,輔導後教師還可以輔導其他學生,一個(ge) 晚上可以輔導很多孩子。我們(men) 測算過,如果考慮這種乘數效應,係統中教師服務的數量和學生需求的數量是基本匹配的。而且平台有調度機製,一般不會(hui) 出現找不著老師的情況,萬(wan) 一出現了學生需求超過教師的情況,我們(men) 會(hui) 優(you) 先推薦微課服務、提問服務,這是異步的,不會(hui) 擁塞。
記者:在線輔導服務是否會(hui) 給教師增加負擔?是否會(hui) 導致教師將工作重心放在在線輔導上?
餘(yu) 勝泉:其實,很多學校的教師工作有一定彈性,老師有時間有精力就可以上線輔導,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就可以不上線輔導。而且為(wei) 了避免利益衝(chong) 突,文件規定,老師隻能輔導外校的學生。
這幾年自願參與(yu) 的老師7538人,有資格的老師14,618人,凡是要進入到要參與(yu) 的開放輔導,需經過三級審核:學校審核、區域區級審核和市級審核後,才有資格進行輔導,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有學生呼叫老師,也才有輔導的機會(hui) 。這次對輔導教師的資質做了進一步的明確,要有中級職稱。
如果老師將工作重心放在在線輔導上,慢慢就會(hui) 有數據反向凸顯出來,會(hui) 及早發現及早預警,及早調控,確保公益性的服務,避免一些不良的行為(wei) 。
3.如何看待課內(nei) 學習(xi) 和課後在線輔導的關(guan) 係——
推動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區域整體(ti) 教育生態的進化
記者:我們(men) 了解到,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其實已試點了5年,7萬(wan) 餘(yu) 名初中學生接受輔導,累計輔導次數200萬(wan) 餘(yu) 次,時長30萬(wan) 餘(yu) 小時。試點的效果怎樣?這為(wei) 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的在線輔導計劃提供哪些借鑒?
餘(yu) 勝泉: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於(yu) 2016年11月先行在通州區啟動了第一階段的試點工作,之後實施範圍拓展至平穀區、密雲(yun) 區、懷柔區、延慶區、房山區、大興(xing) 區、門頭溝區和經開區。
項目在前三階段實施效果整體(ti) 良好,有效實現了教師智力資源的線上流轉,擴大了優(you) 質教師資源的影響範圍,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區域間教育的均衡發展,成為(wei)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有益補充。前期對師生問卷調查和學生輔導效果追蹤分析表明,師生對在線輔導的滿意度均在90%以上。
我們(men) 做的關(guan) 聯分析發現,凡是經常積極提問的學生,相對學習(xi) 成績進步都挺快,參與(yu) 輔導次數多的學生進步要明顯快於(yu) 未參與(yu) 輔導的學生,參與(yu) 輔導的行為(wei) 跟他的學業(ye) 成績是相正相關(guan) 的,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歸功於(yu) 輔導,也有學生受到個(ge) 性特征影響。總體(ti) 來說,通過全市各個(ge) 學科優(you) 質教師的輔導以及對優(you) 質資源的學習(xi) ,對學生成績能夠產(chan) 生一些積極的影響。
未來將強化規範輔導,根據教師輔導質量與(yu) 輔導過程數據,生成體(ti) 現教師輔導質量、參與(yu) 曆史、教學風格偏好等維度的標簽,勾勒形成教師個(ge) 人畫像,確保在線教師提供滿足質量規範的服務行為(wei) 。同時,還將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在線輔導高效開展,深入分析學生的教育需求。
記者:“雙減”實施,一個(ge) 初衷就是強調提升課內(nei) 教學質量,“在線輔導計劃”的實施,從(cong) 試點的情況看,會(hui) 對課內(nei) 教學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
餘(yu) 勝泉:教育要兼顧到每一個(ge) 孩子,有些學生由於(yu) 自身的條件和各種原因,會(hui) 有些東(dong) 西沒理解,會(hui) 有個(ge) 性化問題解答的需求。這時候就需要有兜底的輔導服務。課外的補課逐步取消,體(ti) 製內(nei) 的供給就要跟上來,滿足個(ge) 性化的服務,給學生提供一個(ge) 選擇性。
這樣一種輔導可以推動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區域整體(ti) 教育生態的進化,線上輔導和線下課堂信息、數據銜接和貫通,由此可以打造虛實融合的教育生態,同時通過對學生提問數據的整理分析,提煉出各個(ge) 學科、各個(ge) 年級學生提問知識點的分布情況,有助於(yu) 挖掘出學生的學科共性問題,為(wei) 後續精準教學和學科教研提供支撐,通過“線上數據反哺線下教研”機製支持教師的精準教學、教研、專(zhuan) 業(ye) 發展,對提升課內(nei) 教學質量也會(hui) 非常有幫助。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4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