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作者:王傑(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中國實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wei) ,包括儒家思想在內(nei) 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jue) 當代人類麵臨(lin) 的難題的重要啟示。”以中國哲學為(wei) 思想內(nei) 核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著豐(feng) 富的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既可以為(wei) 人們(men) 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也可以為(wei) 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以中國哲學為(wei) 思想內(nei) 核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思想土壤與(yu) 資源。馬克思主義(yi) 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與(yu) 中國本土文化相比,它是一種外來文化。既然是外來文化,就要遵循文化傳(chuan) 播的一般規律,有一個(ge) 改造的過程,而這個(ge) 改造的過程就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包含兩(liang) 方麵的內(nei) 容:一是與(yu) 中國的具體(ti) 實踐相結合,二是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隻有實現了這兩(liang) 個(ge) 結合,才能夠在內(nei) 容上和形式上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yi) 的中國化、時代化。
以中國哲學為(wei) 思想內(nei) 核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全麵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具有積極促進和推動作用。任何一個(ge) 國家的現代化都不能脫離本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現代化隻有通過民族的形式才能實現,民族文化隻有經過現代化的洗禮才能發展。實現現代化,不能以犧牲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代價(jia)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化並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可以並行不悖、相得益彰的。中國要實現現代化,隻能從(cong) 本民族的傳(chuan) 統出發,否則現代化就會(hui) 成為(wei)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以中國哲學為(wei) 思想內(nei) 核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溝通和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傳(chuan) 統文化是保持民族文化認同感、歸屬感的力量之源。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身份和象征,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民族心理、審美情趣和行為(wei) 習(xi) 慣。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們(men) 應當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合理開發和利用傳(chuan) 統文化這一重要資源,以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全球化並不意味著傳(chuan) 統文化的民族性會(hui) 消亡,隻有既能適應全球化又能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傳(chuan) 統文化,才能得以存在和繼續發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反過來說,越是世界的就越是需要具有民族特色的傳(chuan) 統文化。隻有尋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源,才能辨清今後的發展方向;隻有尋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脈,才能惠澤中華民族的子孫萬(wan) 代;隻有尋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根,才能切實把握中華民族的命運,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
以中國哲學為(wei) 思想內(nei) 核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所凝聚成的民族精神是激勵和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對一個(ge) 民族來說,曆史發展的精神動力首先來自於(yu) 民族精神。它可以激發民族成員的歸屬意識、進取意識和奮鬥意識,凝聚社會(hui) 各方麵的力量,從(cong) 而形成推動社會(hui) 前進的強大動力。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曆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wei) 大民族精神。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培育了中華民族精神,而中華民族精神又促進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中華民族是具有偉(wei) 大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是一個(ge) 民族的脊梁,是一個(ge)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生存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飽嚐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靠的就是這種威力無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越是困難的時刻,越是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以中國哲學為(wei) 思想內(nei) 核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能夠為(wei) 化解社會(hui) 矛盾與(yu) 人生困惑提供價(jia) 值幫助。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注重“生命的存在”“個(ge) 人的德行”“人生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是天人合一之學、人際和諧之學、身心平衡之學,也是生命存在之學、道德踐履之學、知行合一之學、理想人格之學、安身立命之學、人生智慧之學。中國哲學,同樣關(guan) 注的都是人的問題,注重人與(yu) 外在世界的和諧相處,是人生之妙用、人生之大用,對於(yu) 慰藉人的心靈、變化人的氣質、涵養(yang) 人的德性、純潔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開闊人的視野,都有極大的幫助。
以中國哲學為(wei) 思想內(nei) 核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文化思想資源。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實踐和升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大同理想”的集中體(ti) 現。從(cong) 先秦時期開始,中華文化就以追求“世界大同”和“兼濟天下”為(wei) 己任,中華民族對大同世界的憧憬蘊含著最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禮記·禮運》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大同世界就是一個(ge) 人類平等、天下和合、四海一家的世界。《尚書(shu) ·堯典》載:“克明俊德,以親(qin) 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wan) 邦。”良好的治理使人親(qin) 密團結,使天下和平、萬(wan) 國安寧、各得其所。《周易》講的“萬(wan) 國鹹寧”,《論語》講的“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荀子講的“四海之內(nei) 若一家”,張載講的“民吾同胞,物吾與(yu) 也”,上述觀念都體(ti) 現了中華民族曆代先賢智慧卓識的天下觀,與(yu) 馬克思關(guan) 於(yu) “世界曆史”條件下通過發展分工和普遍交往而超越民族狹隘性的思想有相當高度的契合,為(wei) 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實踐提供了豐(feng) 富的思想文化資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統闡釋了國與(yu) 國之間命運共同體(ti) 的意義(yi) ,區域內(nei) 與(yu) 區域外國家之間命運共同體(ti) 的價(jia) 值,這些思想都是對古代大同理想的現代闡釋和實踐,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民眾(zhong) 的認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